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博古通今的文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39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博古通今的文人
分类号:
B823.1
页数:
8
页码:
170-1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位历史上的朱姓文人:地理学家朱思本,音乐家朱载堉和学者朱彝尊。朱思本是元代地理学家,他广泛查阅地理著作,并绘制了精确的地图集《舆地图》。朱载堉是明代的律学家、历学家和音乐家,他创立了十二平均律,并在乐器制造和乐器考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朱彝尊是清朝的词人、学者和藏书家,他精通经史,熟谙典故,著述宏富,还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地理学家
音乐家
学者
内容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早在汉唐时代,朱姓便涌现出许多能文能武的优秀人才,宋元以后,朱姓更是名人辈出。
一、走遍中国的地理学家朱思本
继裴秀、贾耽之后,元代朱思本是我国地图学史上又一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朱思本(1273—1333年),道教徒,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元代地理学家。
朱思本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是卓有见识的地理学家。他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各地。他一方面广泛查阅历代和当世的地理著述、地方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考究《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等著名地理著作;一方面利用奉皇帝之诏祭祀名山大川的机会,考察地理,研究沿革,以实地调查所得,参校前人著作及当时刚完成的《大元大一统志》,绘制成全国性地图集《舆地图》二卷。其图采用《禹迹图》计里画方法,先作各地分图,然后合成大图,精确远过前人,是我国古代传统制图学的高峰,原图已逸。他所绘制的《舆地图》,后经明朝罗洪先增补为《广舆图》,在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几乎支配了中国地图学,其影响范围之大由此可见。
二、“东方文艺复兴式”的音乐家朱载堉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是明太祖九世孙。河南怀庆府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
朱载堉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满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潜心著书。
朱载堉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用心攻读音律、历算,并拓宽了边缘学科。除丰富的音乐理论外,在乐器制造、古代乐器考证等方面,也取得了骄人成就。他创制了律准、律管以定调值,考证了磬、瑟等古代乐器的名称、形状、音高及制作原理和要求等。其突出表现就是创立了十二平均律。朱载堉还精通天文历法,他编制的《圣寿万年历》对前代的《授时历》进行了许多修正;在数学方面,他以算盘为计算工具进行开方运算,还发现了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法和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他还准确地计算出水银的密度;等等。
朱载堉注重科学,勇于实践,不迷信权威,成就斐然,著述甚多,有《乐律全书》《律吕质疑辩惑》《嘉量算经》《《律历融通》等。
三、“袒腹晒书”的通才学者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身书香世家,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明代大学士朱国祚的曾孙。朱彝尊与王士禛同时驰名诗坛,当时有“南朱北王”之称。自少勤奋好学,博览众书,能过目不忘。稍长,携带书籍云游各地。每至一处古址遗迹,见到断碑残碣,都仔细抄录,进行校勘、考证。又与李良年、缪泳等人赋诗作文,互相唱和,名声日显。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与李因笃、严绳孙、潘耒等共同参与修撰《明史》。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后入值南书房,颇受康熙帝宠爱,常让其参加宫廷家宴,又亲笔御书“研经博物”的匾额,赐予其家。曾负责江南科举,因处事公平受到时人称赞,认为其能选拔真正的人才。
朱彝尊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他精通经史,长于考据,熟谙典故,工于诗文。他兼通诸学,学术大家顾炎武对其推崇备至。他一生著述宏富,种类繁多。他还突破了正统儒家“君子远庖厨”的传统观念,对历代饮食文化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著成《《食宪鸿秘》,总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详细著录了400多种饮料、调味品、点心和菜肴的制作工艺,内容丰富,具有独创性,是今天人们了解和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必读著作。朱彝尊还是著名的藏书家,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康熙微服南巡时,朱彝尊在嘉兴“袒腹晒书”的故事。
四、以诗“走后门”的才子朱庆餘
朱庆餘,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宝历年间登进士第,官秘书省校书郎。他博学多才,尤长于诗文,在诗人辈出的唐代,其作品以辞意清新、描写细致为时人赞叹。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即考生用自己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表扬宣传,从而提高知名度以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餘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籍对朱庆餘的才学很是欣赏,于是让朱庆餘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庆餘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籍。可是朱庆餘满怀希望地等了好多天就是不见张籍,考期渐近前途未卜,他心里忐忑不安,又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张籍,于是作《近试上张籍水部》一首,送给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中把自己比作新娘,把张籍比作夫婿,把考官当作舅姑,把自己的诗文比作“画眉”,借此向张籍表露自己的心情。张籍看罢诗,心领神会,也赋诗作为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子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意思是说,“放心吧,你明明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多少分量,还担心什么呢?他们都说你的诗文很不错!”于是朱庆餘声名大震,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得到张籍宣传、引荐的朱庆餘果然一举考取了进士。张籍赏识人才的佳话,也流传了下来。朱庆餘的诗个性鲜明,别具一格,后人多给予很高的评价。
五、比肩李清照的才女词人朱淑真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她生于官宦世家,是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
朱淑真聪明美丽,多才多艺,既工于诗词,又擅长丹青,对音律也十分精通。相传她嫁给一位商人后,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对婚姻充满失望和无奈。满怀的愁绪无以诉说,就赋诗填词,以寄托哀怨、孤寂、凄苦的情怀。
朱淑真最后忧郁而死。她的父母十分悲伤,不忍多看女儿呕心沥血写成的诗词,于是把朱淑真的作品付之一炬,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存世有《断肠集》《断肠词》。
六、画坛奇才苦瓜和尚朱若极(石涛)
朱若极(1641—约1718年),广西桂林人。年幼时隐蔽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后世多称其号。又号苦瓜和尚。他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他是明太祖长兄朱重四的后裔,第十一代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朱若极适逢明末乱世,国破家亡,为躲避清兵的追杀,不得不隐姓埋名,出家当了和尚。他居无定所,在流浪漂泊中,用心学习绘画,历经数十年的钻研磨砺,画技日渐成熟,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石涛的前半生主要是在桂林和湘水间流浪,清顺治末年,应友人之邀,北上京城。途经扬州,借住于天宁寺,画了72幅画,每幅画上一座山峰,72峰形神各具,韵致天成,令士人倾服。自成一派的“扬州八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了石涛的影响。此后,石涛继续北上,在京师一带游历了三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左右,他再次回到扬州,并在这里度过了后半生。这一时期,石涛一边作画,一边与朋友谈艺说禅。还结合自己艺术创作的实践,对绘画技巧进行理论总结,著成《画谱》,声名远播。直到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张大千仍受到石涛画风的影响。他一生勤于创作,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等。
七、贫贱不移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人。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其祖父、父亲都擅长书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他天资聪颖,勤奋用功,少年时即以才气闻名。明王朝灭亡后,清朝大肆追捕朱明宗室成员,朱耷只好隐居奉新山,落发为僧。后又当道士,住持南昌青云谱道院。在谈禅说佛之余,擅长水墨花鸟,笔简意深;也画山水,意境冷寂,具有独特的韵味。60岁时开始署款“八大山人”,连缀似“哭之”或“笑之”的字样,题诗亦含义隐晦,寄寓亡国之痛。
清廷在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后,为笼络人心,争取汉族文人的支持,开设了博学鸿词科,以吸引汉族士人。当时朱耷已年过半百,为坚持与清王朝不合作的态度,他经常在闹市中装疯卖傻。朱耷的绘画有很高的艺术境界,他把自己满腔的悲愤都倾注到绘画中,作品表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得到了世人称赞,人们以能得到他的画作为荣,甚至有人动武强迫他作画,但只要是达官贵人,不管对方怎样软硬兼施,他决不作画。他虽然以卖画为生,但视买家而区别对待:平民百姓要价低廉,有时只要给他一条鱼就能换一幅画;富商买画则随便涂鸦应付;官僚权贵索买千金难得。所以朱耷晚年穷困潦倒,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朱耷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朱耷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画对后世郑板桥、吴昌硕、张大千等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杨柳浴禽图》《水木清华图》《河上花图》等。
八、至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说到朱自清,大家就能马上回想起他的散文名篇《背影》,无不为父亲对儿子含蓄的爱而动容。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著有《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这令他十分悲愤,参与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叮嘱家人不要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以浩然正气流芳千古。毛泽东对朱自清这种高风亮节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自古朱姓多豪杰,英雄人物看今朝。回望朱姓历史,综览现当代朱姓名人,可谓灿若繁星,数不胜数,有开国元勋朱德,前总理朱镕基,“炮兵之父”朱瑞,美学大师朱光潜,首次翻译莎士比亚的翻译家朱生豪,中国跳高第一人朱建华,现任中国女排主力朱婷等。
朱姓的历史正是由朱姓子孙一步步走出来的。继往思来,朱姓子孙还将也必将不断涌现出无数豪杰才俊、英雄儿女,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汇聚无穷的力量,增添无限的光彩。
第七章 垂训后世
家风,就是家庭里的风俗、风气、风尚、风范。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家风凝练成文字就是家训。
深受春秋时期孔子对儿子孔鲤进行诗礼教育的“庭训”影响,朱熹一生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创制了很多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家训、家礼、家政等,这些都是历代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子一生默默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孔颖达疏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朱子不但创制了朱氏家训、家礼等,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因此,我们更要认真研读,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思本
相关人物
朱载堉
相关人物
朱彝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