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鹅湖之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326
颗粒名称:
三、鹅湖之会
分类号:
B823.1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之间的学术争论以及他们在鹅湖寺举行的学术论辩。虽然双方观点存在差异,但他们保持理性、互相包容的态度。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次重要的辩论,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之会
内容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朱熹在主政五夫社仓之余,也没有忘记他的“主业”——传道说理。父亲早逝,“提携教育,实赖母慈”,朱熹对母亲尽心尽孝。母亲去世后他十分悲痛。第二年正月,朱熹将母亲葬于建阳崇泰里寒泉坞,并在墓侧建寒泉精舍守丧。七月,他又把父亲的墓从五夫里西塔山迁葬到寂历山。之后他就在寒泉精舍潜心研读著述,一心向学,不问世事。
乾道六年(1170年),朱熹在人生不惑之年,开始独自办学,开讲授徒。他创办的第一所书院就是寒泉精舍,办学五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着手集解“四书”,这在中国学术史上还是首次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汇集一起作注释,后来《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凝结朱熹心血最多的一部巨著,以至于他在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朱熹还邀请吕祖谦合撰了《近思录》,第一次勾勒出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
在南宋,朱、陆两家是理学内部唯心主义的两个不同学派,在理学家之中,朱熹当时已是理学泰斗,陆九渊也是学术大咖。陆九渊比朱熹小9岁,由于思想方法和学术观点大相径庭,两位学术翘楚进行了长期争辩。虽然差异很大,互不认同,但也都没有完全排斥对方观点,均能理性对待、彼此包容。朱、陆二人主要是通过书信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
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吕祖谦为调和朱、陆的学术争论,在朱熹的授意下邀陆氏兄弟到江西信州铅山(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鹅湖之会”。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场朱、陆针对理学“本体论”的有名的学术论辩。
辩论伊始,双方就尖锐对立。陆氏兄弟和朱熹见面时,先拿出他们在途中写的唱和诗给朱熹看。陆九龄的《鹅湖示同志》诗云: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①
陆九渊觉得没有说透,便又写了一首和韵诗《鹅湖和教授兄韵》: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①
局外人看了有些云里雾里,朱熹见了却知道陆氏兄弟意在讽刺自己的“格物穷理”是“支离事业”,于是也和诗一首《鹅湖寺和陆子寿》: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却愁说到无言处”意指二陆为“空疏”。此次鹅湖之会,双方辩论了三天,朱、陆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双方各执己见,最终都未能说服对方,结果不欢而散。如今这座古寺被叫作“鹅湖书院”。
正如江河虽源头不同,最终归于大海,学术主张不同,最终也会归于大道。鹅湖之会五年后,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请朱熹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朱熹不仅答应了陆九渊的请求,还邀请陆九渊为白鹿洞书院师生讲学,陆九渊也欣然同意。他讲解的是《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无不动容,深受启发。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世的态度上都宽容大度、平等论道,尽显谦谦君子的大师风范。他们求同存异的气度也为后学所景仰。鹅湖之会开中华理学辩论之先河,促进了学术自由和风清气正,吸引各方学者前往领教,而后逐渐形成朱学、陆学两大派系,推动理学空前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朱熹一生为了论道明理,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次学术论战——清算宗杲佛学论战、和张栻岳麓会讲、与陆九渊“鹅湖之会”、同陈亮的义利王霸之辩等等,不一而足,而正是通过这些论战,朱熹恢宏谨严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