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父见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303
颗粒名称: 一、慈父见背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松在临终前托付妻儿给好友刘子羽,并将朱熹拜刘子羽为义父。同时,他也给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写信,将年幼的朱熹托付给他们教育。朱松逝世后,刘子羽主持了他的葬礼,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也赶到参加,答应不辜负朱松的重托。
关键词: 朱松 刘子羽 胡宪

内容

绍兴十三年(1143年)三月,朱松病情日益严重,自知时日不多,便在弥留之际给崇安县五夫里奉祠在家的好友刘子羽写了一封信,郑重地将家事托付给他。
  朱松之所以在临终前将妻儿托付给刘子羽,是因为他知道刘子羽是一位可托付身家性命的真正挚友。
  说起刘子羽,他也是个非同寻常的大人物,他的父亲是抗金名将刘韐,就是他当年发现和提拔了岳飞。后来北宋灭亡,刘韐拒绝金国的诱降而英勇自杀殉国。刘子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擅长谋略用兵,屡建奇功,但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罢官回乡。而朱松也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所以二人志趣相投,结为至交。
  当刘子羽得知朱松病重后,立即赶到建安探视,朱松非常感动。出于对刘子羽的敬仰和信赖,这位饱经忧患的儒者临终托孤,将朱熹母子托付给刘子羽,要朱熹拜刘子羽为义父,跟随刘子羽到崇安五夫里生活,并交代要将自己的灵柩也运往五夫里安葬。
  临终前,朱松还给崇安县的三位朋友写了信,把年仅14岁的朱熹托付给他们共同教育。他们是朱松的道学密友,被称为“武夷三先生”的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武夷三先生”都是程门的再传弟子。
  胡宪(1085—1162年),字原仲,居于五夫里籍溪之畔,号“籍溪先生”。他是大学者胡安国之侄,家学渊源深厚。
  刘勉之(1092—1149年),字致中,号草堂,学界称为“白水先生”,是胡宪的内兄和好友。两人曾同举入太学。当时蔡京严禁元祐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胡宪秘藏、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学问大进。
  刘子翚(1101—1147年),字彦冲,刘子羽之弟,年轻时曾当过幕僚。在得悉父亲刘韐死于靖康之难的噩耗后,痛不欲生,满腔悲愤地扶父亲的灵柩还乡,安葬在五夫里,守孝三年后出任福建兴化军通判,颇有政绩。后因国恨家仇以致忧愤成疾,身体羸弱,不能胜任,便辞职归隐五夫里著书立说,专心学问。
  朱松在临终前对朱熹说:“崇安县的胡宪、刘子翚和刘勉之是我的朋友,他们的学问都很深厚,我非常敬佩他们。我死之后,你要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们,好好听他们的教导,我就死而无憾了!”
  绍兴十三年(1143年)三月二十四日,一生胸怀大志却壮志难酬的朱松在建安的环溪精舍溘然长逝,享年47岁。这一年,朱熹年仅14岁。
  刘子羽听到噩耗后立即赶到环溪精舍,此时朱松的遗体已移至灵堂,刘子羽哭吊后,忍痛主持了朱松的葬礼。正在武夷山水帘洞讲学的刘子翚、刘勉之和胡宪得到朱松病逝的消息后,也马上雇船从水路赶到建安。朱松妻子祝五娘哭诉着朱松托孤的遗嘱,并让朱熹向“武夷三先生”行弟子礼,“武夷三先生”垂泪恭立柩前,表示决不辜负好友重托。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松
相关人物
刘子羽
相关人物
胡宪
相关人物
刘勉之
相关人物
刘子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