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水思源:朱姓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2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饮水思源:朱姓的来历
分类号: B823.1
页数: 9
页码: 8-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姓是中国的一个中华大姓,其起源复杂而丰富。一般认为朱姓源于远古先祖对赤心木的图腾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氏。朱姓的始祖是朱洪基,他成为朱姓第一人,后裔世代繁衍,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关键词: 饮水思源 朱姓 起源

内容

饮水思源,寻根谒祖。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文明之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
  朱姓是中华大姓,其来源极其复杂。一般认为邾侠是朱姓的始祖,后来吴郡朱氏的肇姓开基始祖朱洪基去邑改朱氏,成为朱姓第一人,号称“洪基朱氏”。其后裔兴旺发达,出现了以紫阳朱氏朱熹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成为朱姓中最为著名的一支。
  一、清水涓涓:朱姓的源起与远古先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清代张澍《姓氏寻源》)姓氏在人类历史上并非与生俱来,原始先民们在古老的土地上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鸿蒙”时代,随着氏族社会的兴起,终于开始了“称氏道姓”的时代。然而任何一个姓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朱姓从起源到形成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姓氏并不是只有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流成川的景象。朱姓也是一个多源头的中华大姓,除主体部分是曹姓朱氏之外,其他非曹姓朱氏还有多支,他们大都可归属于“赤心木”的传人一类。
  (一)朱姓源头:图腾崇拜
  朱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
  从字源学来看,“朱”字的本义即指赤心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赤心木其实是一种松柏,因为树心呈红色,又称朱木。相传在遥远的氏族社会前期,有一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氏族将赤心木视为“神木”,认为自己是神木的后裔,并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图腾。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早期的赤心木图腾崇拜逐渐向姓氏演变,成为后世朱姓的重要源头之一。
  朱广平在《邾国史话——朱姓起源》中推测,朱姓可能与远古先民图腾崇拜中的“感恩”现象有关。在某一时期由于天灾等原因,鱼和野兽等不易捕获,该氏族人们赖以生存的渔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陷入生存危机。他们偶然发现蜘蛛结网捕虫的现象,于是受到启发,开始效法蜘蛛结网之法捕鱼网兽,结果事半功倍,顺利渡过了难关。因此,他们对蜘蛛感恩戴德,认为它是祖先的化身,前来拯救自己,于是尊崇蜘蛛为全氏族的神灵,世代传承,“邾”渐渐地成为该氏族的称呼。邾氏族因崇拜蜘蛛而得名,他们的活动区域也由此留下了许多带“邾”字的地名。
  (二)朱姓始名:“三皇五帝”
  1.朱襄氏: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朱姓始祖
  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朱姓最早起源于远古“三皇五帝”传说时代。第一位著名的朱姓先祖是上古时期的朱襄氏,古文献称之为上古“古帝”、赤帝,又号称“飞龙氏”。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他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他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路史·后纪》说:“朱襄氏都于朱。”《续汉书·郡国志》载:“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朱襄氏生活的地区在古陈国一带。朱襄既是人名又是氏族名。朱襄氏的部分后裔便以朱为氏,成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
  2.白帝朱宣:嬴姓朱氏的肇姓始祖
  继朱襄之后,在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时代,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朱姓先祖——白帝朱宣。朱宣就是少昊,是黄帝和嫘祖的后代。传说,黄淮下游的“夷人”在黄帝时代被分为淮河流域的“淮夷”和黄河下游的“东夷”两部分,后者共九部,合称“九夷”。夷人大多以鸟类为图腾,如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朱宣就是“凤鸟氏”部族的酋长,他统率本族与其他部族组成部落联盟,并被推选为联盟首领。朱宣子孙繁盛,相传有24个儿子。
  3.朱虎:朱姓的又一位开姓始祖
  朱宣之后,著名的朱姓先祖是传说中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辅佐大臣——朱虎。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也是上古著名的“五帝”之一,他继高阳氏颛顼帝位,统领中原各部落。相传朱虎就是八个部族首领之一,是朱氏部族的酋长,在部落联盟中有一定的地位,受到高辛氏帝喾重用。帝喾死后尧继位,为了坐稳王位,尧采取了削弱、抑制八个部族的措施,朱虎便主动“辞职”,归隐山林。后来舜即位后又重新重用朱虎,此后朱虎部族子孙繁衍兴旺,成为后世朱姓的重要来源。据说西周时著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魏国人朱亥、汉代中邑侯朱进和鄢陵侯朱濞以及唐朝的朱怀智、后梁太祖朱温等都是朱虎的后裔。
  4.丹朱:祁姓朱氏的开姓之祖
  与朱虎生活的时代大致相近的,还有一位著名的朱姓先祖,他就是“五帝”之一尧的嫡长子——丹朱。丹朱本姓祁,名朱,因封于丹水,于是以封邑为氏,号丹朱。《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丹朱闻讯,便联合南方的“三苗”起兵讨伐舜,与舜率领的部落在丹水决战,最终战败身亡。丹朱的族人为躲避迫害,便迁到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也有一部分留居河南,其后裔经过长期发展,又衍生出许多支脉和不同的姓氏,有的仍以祁为姓,有的以丹为姓,也有的以祖名“朱”为姓,成为后世朱姓的重要来源之一。祁姓朱氏,到隋唐时期发展成为望族。
  (三)曹姓分支:颛顼后裔
  《元和姓纂》说:“朱,颛顼之后。帝颛顼,姓姬,名颛顼,号高阳,属黄帝、昌意一支。”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离骚》开篇就曾自我介绍说:“帝高阳之苗裔兮。”因此,现今绝大多数朱姓族人与屈原同祖同宗,都是高阳氏颛顼的后代。
  说到朱姓起源,除前面的几位先祖外,更多人追溯到曹姓,认为朱氏是曹姓繁衍出来的分支,曹姓先祖也就是朱姓的血缘先祖。
  相传到了虞帝时期,高阳氏颛顼的裔孙晏安是舜帝的辅佐大臣,因功勋卓著受封于曹地,创建曹国,此后便有了曹姓。晏安改称曹安,曹姓的历史由此开始。曹安的封邑就在今陕西周至,进入夏商时期,其后裔逐渐东迁,定居于今山东定陶一带。
  大约在商代晚期,曹国被商灭亡,族人散居各地以曹为姓。后来,周武王灭商后广封异姓诸侯。由于当时晏安后裔所建的曹国早已灭亡,武王就找到晏安的后裔曹侠,将他分封到邾地(今山东邹城)重新建立朱姓历史上有名的邾国。从此曹姓的主支便迁到山东半岛,继承了东夷氏族的蜘蛛图腾,并在此开基创业,建立了邾国及其后来的分支小邾国。到了战国后期,大、小邾国先后被楚国所灭,邾国还分衍出邾氏、邹氏、倪氏、颜氏、娄氏、茅氏、夷氏等数十个姓氏,但都不如朱氏兴旺。朱氏成为整个朱姓族群的主体,曹侠也就成为史书中有确切记载的朱姓先祖。
  综上所述,朱姓主要来源于朱襄氏、祁姓、曹姓等。此外朱姓还有改姓、赐姓、冒姓等,其中改姓以少数民族为主,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实行汉化改革政策,有的鲜卑族就改为朱姓;元朝时期蒙古族主儿乞部实行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建立后,帝王便有了赐姓朱氏以示恩宠的先例。赐姓朱氏主要有两类情形:一类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类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二、风生水起:朱姓的发展与壮大
  “颛顼苗裔邾子后,邹鲁山水是故乡。沛国之名播天下,枝繁叶茂布四方。”纵观朱姓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便会发现朱姓先祖开枝散叶的痕迹。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于邾,后来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战国时期朱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一带。其中安徽和江苏交界处就产生了沛国朱氏和吴郡朱氏。
  从秦汉到宋元是朱姓群体持续发展的时期。秦汉以后,随着朱氏后裔的不断繁衍、壮大,朱姓逐渐成为举足轻重、名扬天下的中华大姓,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具体的发展情况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朱姓遍布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以沛国朱氏为代表的诸多郡望兴起,北方和南方朱姓都相当活跃。二是隋唐时期,朱姓已出现在广东,北方朱姓独领风骚,南方朱姓相对沉寂。三是五代宋元时期,北方朱姓大量南迁,以婺源朱氏为代表的东南朱姓空前兴盛。四是明清时期,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清朝时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郡望纷起
  早在秦汉时期,朱姓就已遍布中原和华东地区,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地区。
  两汉时期,朱氏没有大规模迁徙,但小规模正常移民使得朱氏分布更加广泛。据记载,当时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都有朱氏族人居住。汉朝朱氏移民主要是国家政策性移民,山东朱氏开始向陕西地区迁徙。当时最著名的朱氏移民有两支:一支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形成杜陵朱氏,著名后裔有汉哀帝时丞相朱博;另一支迁往平陵(今陕西咸阳),发展为著名的平陵朱氏,杰出人物有汉成帝时以敢于直谏著称的忠臣朱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众多朱姓族人在各地相继兴起,共同推动了朱姓的全面勃兴。传统的朱姓分布在沛国、吴郡、义阳、丹阳、太康、钱塘、河南、永城等八大郡望。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朱氏一部分向东南吴国地区迁徙,另一部分则向西南蜀国地区迁徙。两晋南北朝时期,朱氏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迁徙,主要是从华北向东南迁徙。这个时期,汉族朱氏分布相对集中于东南江浙一带,朱氏居江南四大姓朱、张、顾、陆之首,而少数民族朱氏则相对集中在河南南阳、洛阳等地。
  (二)隋唐时期:风云中原
  隋唐时期是朱姓承上启下的时期,朱氏迁徙由原来的自华北向东南迁徙转变成多方位迁徙。朱氏移民大都是正常的小规模移民,自华北向东南的迁徙速度逐渐放缓,南方朱姓相对较为沉寂,北方朱姓则显得特别活跃。在北方中原地区几支较大的朱氏族群,主要有北京昌平朱氏、永城谯郡朱氏、后梁皇族朱温家族等。
  (三)五代宋元时期:活跃东南
  五代宋元时期又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和金兵入侵,中原朱氏被迫再一次向南方大规模迁徙,主要集中在东南江浙和江南地区,原居江浙一带的朱氏,向闽粤岭南一带迁徙。
  这期间共有三次南迁浪潮:一是两宋之际大批北方民众随宋室南下,散居东南各地;二是宋元之际为躲避战乱和元军杀戮,大批黄淮流域民众向长江流域迁徙,部分江南地区民众向华南迁移;三是元明之际由于战乱再起,中原和江淮地区引发新一轮的南迁浪潮。而在历次南迁浪潮中主要的朱姓群体有朱胜非、朱光庭、朱载、朱巽、朱敦儒等朱氏家族。
  南宋初,属于沛国朱氏分支的睢阳(今河南商丘)朱氏,有一支南下迁居昆山(今属江苏),后来发展成为昆山朱氏三大派之一的河泾派。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的先祖,就是在两宋之际由睢阳迁居到苏州的。
  正是由于北方朱姓大量南迁,在朱姓分布最为密集的东南地区,先后涌现出一些影响很大的家族,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理学宗师朱熹的朱氏家族。这个时期,朱熹家族开始由安徽歙县黄墩经江西婺源向福建建阳一带移民,这就是始于唐末五代、鼎盛于宋元的婺源朱氏及其支派,此族群最为庞大,名声最为显赫,影响最为深远。
  (四)明清时期:辐射四方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清时期出现了朱氏移民史上的又一次高潮。这个时期最值得重视的大迁徙就是凤阳朱氏由凤阳经南京、北京向全国各地“四方辐射”。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皇族凤阳朱氏子弟到各地为王,于是朱氏皇族发展迅速,到明末已发展到数十万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明朝政府还实行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大批朱氏再次自东向西横向迁徙。自1644年明亡,整个朱氏族姓都随着凤阳朱氏的衰落而衰落。作为国姓的朱氏为了逃避迫害,再一次大规模呈“四方辐射”迁徙,但与明初向城市的迁徙不同,朱氏这次迁徙是由城市向偏僻山区、由内地到边远地区、由大陆向海外地区迁徙。有清一代也成为朱氏发展历史中的低潮阶段。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