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苏轼与朱熹》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4258 |
颗粒名称: | 魂归何处 |
分类号: | K825.6 |
页数: | 34 |
页码: | 217-250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在宋代,苏轼是一位思想通达、气度潇洒的文学家,被人们称赞为其中最具智慧的人之一。然而,他在许多作品中流露出的人生空虚和无所寄托的感受却非常强烈,他的豁达中似乎隐藏着一种悲凉的情绪。他一生都备受忧患之苦,常常对他人倍加关怀,尽管他可以通过对山水的艺术创作来找到一种解脱,但这只是短暂的幻美,无法完全消解他对社会政治的厌恶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疑。正是因为看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他的文学作品中的违反传统的倾向,朱熹这位洞察力敏锐、严肃认真的学者对苏轼的行为和学问表示极大的不满。但是朱熹精心构建的理学体系在现实人生问题上的应用和他对大公无私的道德追求以及对社会道德法则的内心敬畏能够起到多大效果呢?这也许是引发他心中惆怅的原因之一。朱熹对传统儒学的坚持和对人伦道德的追求使他与苏轼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苏轼的独立思考和对传统的质疑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变革的迫切性。这种思想上的冲突和不同的人生态度,也为宋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
关键词: | 宋代 苏轼 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