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学与湖湘学之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121
颗粒名称: 一、闽学与湖湘学之同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34-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闽学和胡宏、张栻之湖湘学在哲学本体论、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修养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都强调义利之辨、理欲之分和居敬修身的重要性。
关键词: 朱熹 学术思想 闽学 湖湘学

内容

朱熹闽学与胡宏、张栻之湖湘学不仅同属理学思潮,而且都承二程洛学一路学统而来,故有不少相同处,这主要表现在:
  (一)推崇周敦颐,提高濂学地位
  朱熹、胡宏、张栻三人都推崇周敦颐,努力提高濂学的学术地位。这是闽学与湖湘学的相同之处。周敦颐及其濂学由北宋时的默默无闻,到南宋时学术地位的提高,以至并列于宋代理学濂、洛、关、闽四大流派之中,这主要依赖于胡、朱、张三人的努力宣扬和提倡。
  南宋之初,“道学之士皆谓程颢氏续孟子不传之学,则周子岂特为种、穆之学而止者”(《胡宏集·周子通书序》)。可见当时学者均认为程氏兄弟接续了孟子不传之学,而把周敦颐仅看成接续种放、穆修之学的人,其学术地位并不高。胡宏则开始宣扬周敦颐,他宣称:“今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学,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人见其书之约也,而不知其道之大也。”(同上)认为是周敦颐开启了二程兄弟,得不传之学,其功劳可与孔孟相比。这就抬高了周敦颐的学术地位。张栻在胡宏的基础上,进一步宣扬和表彰周敦颐。他说:“自圣学不明,语道者不观夫大全。……惟先生生乎千有余载之后,超然独得夫大《易》之传,所谓《太极图》,乃其纲领也。”(《南轩集》卷三十三,《通书后跋》)称周敦颐于千年之后,独得不传之绝学。这主要是从《太极图说》即太极论出发,来肯定周敦颐的学术地位的。胡宏、张栻对周敦颐的推崇与朱熹对周敦颐濂学的尊崇、称许是一致的。由于胡、朱、张的共同努力,终于提高了濂学的学术地位,使之占据了理学思潮及道统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一席。
  (二)本体论的相同处
  在哲学本体论上,朱熹与胡宏、张栻均以观念性的实体道、性、太极等作为宇宙本体。其中朱熹与张栻还以理为宇宙本体。均认为万物都以这些本体为其存在的根据,而诸本体范畴无一例外地具有或包涵有儒家伦理的意义,是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结合的范畴。在闽学、湖湘学的哲学逻辑结构中,诸本体范畴之间都有着横向联系,它们意义相近,各自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宇宙本体的内涵。诸本体范畴与气、器、阴阳等物范畴是纵向联系,物范畴从属于本体范畴,被本体范畴所决定,这在双方的哲学逻辑结构中都相同。据此,朱熹闽学与胡宏、张栻的湖湘学都是有别于理学思潮中的另一派别——张载关学之气本论的理学流派。
  (三)人生哲学、价值观的相同处
  在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方面,闽学和湖湘学都注重并强调义利之辨和理欲之分,表现出理学重义轻利、贵理贱欲的思想倾向,而与功利之学有别。
  从二程到胡朱张,他们在理欲义利观上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是传统价值观的主线,这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而且作为民族潜意识积淀下来,其影响至今犹存。
  在义利观上,朱熹盛赞张栻的义利学说,他在编定张栻文集并为之作《序》中称:“孟子没,而义利之说不明于天下。……张侯敬夫……义利之间,毫厘之辨,盖有出于前哲之所欲言,而未及究者。措诸事业则凡宏纲大用、巨细显微莫不洞然于胸次,而无一毫功利之杂。”(《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张南轩文集序》)这不仅是对张栻重义轻利思想的肯定,而且还有批评当时功利之说的意义。这表明闽学和湖湘学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不仅如此,在理欲之辨上,朱熹和张栻都强调天理人欲不并立。虽然在理欲问题上,胡宏提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上卷七十三,《胡子知言疑义》引)的观点,遭到了朱熹的批评,但胡宏只是在体用问题上反对把天理人欲绝对对立,他仍然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分辨,认为“无欲之理,天理也”(《胡宏集·程子雅言后序》),天理并不包括人欲,理欲在同体中相异。这仍与朱熹、张栻天理人欲相分的观点类似。
  在修养方法上,朱熹和张栻都强调居敬对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反映朱熹持敬说的《敬斋箴》与张栻《主一箴》的思想甚似。朱熹在其前言中称:“读张敬夫《主一箴》,掇其遗意作《敬斋箴》,书斋壁以自警云。”(《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五,《敬斋箴》)表明双方在道德修养上,见解相同。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朱熹与中国文化》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各个领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朱熹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同时代的文化派别,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论书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宏
相关人物
张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