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学思潮的产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018
颗粒名称: 一、理学思潮的产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本文讨论了理学在儒学及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产生的根源和背景。主要包括佛教盛行动摇儒家文化主导地位、旧儒学发展停滞、伦常堕落和人文主义观念的提倡、三教融合等方面。理学由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创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理学的产生为社会的治理与稳定提供了服务。
关键词: 朱熹 理学思潮 产生

内容

在儒学及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产生的根源和背景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佛教盛行,动摇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佛教大盛,各宗派林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隋唐统治者采取扶持和利用佛教的方针,使其得到发展,在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影响很大,一度动摇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儒佛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儒佛两家对人生社会的根本看法不同所引起。儒家以成圣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重视现实社会人生,讲家庭伦理,尽责任义务,以五伦关系的原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佛教则追求成佛,在人生观上讲解脱现世人生的痛苦,要摆脱痛苦,只有出世、出家,通过修习,进入涅槃境界。由此,儒家以重人事、重现实与佛教的重解脱、重来世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佛教思想的泛滥,必定会冲击儒家伦理观念,危及儒家理想的社会结构,这引起了唐宋儒家学者韩愈、孙复、石介、欧阳修、李觏、程颢、程颐等对佛教的排斥与批判。这是理学产生的重要背景。
  (二)旧儒学发展停滞
  儒学发展至唐代,陷入困境,缺乏思辨哲学来为儒家伦理作论证。儒家经学亦发展停滞,墨守师说,“疏不破注”,拘于训诂,限于名物,已经僵化,显然不能和佛教精致的思辨哲学相抗衡。宋儒学者力转此风,重义理,轻考据,全凭己意说经,他们发挥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不仅疑传,而且疑经、改经,蔚然形成疑经惑传的新学风。以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以来的笺注经学和唐及宋初的词赋之学,是宋代学术发展的趋势,亦是理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三)伦常扫地,人无廉耻
  理学思潮在宋代兴起,并逐步占据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针对唐五代不讲儒家伦理造成社会大动荡,在长期的动乱中伦常扫地,毁于一旦,使得男女无别、父子绝情、君臣失序,人无廉耻而不成其为人,于是宋儒立人道之尊,提倡人文主义和理性自觉,在整个社会内树立善恶是非美丑的价值标准,遥契孔孟的道德理性和文化理想,对反人文的宗教思想提出批判,弘扬儒家心性伦理的主体意识,从而为重心性、性理的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四)三教融合,为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由唐至宋,儒、佛、道三家既排斥,又融合,逐步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这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但作为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的三教融合,并不是三者简单结合,混然杂处,而是以儒家的伦理学说为本位,吸取佛教的思辨哲学及道教的道本论、道法自然的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新儒学的思想体系。
  除上述根源和背景以外,宋代经济、自然科学的大发展,给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因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文化事业的发展,理学家得以讲学著述,创立理学体系。此外,外患严重,外族压迫,使儒学学者重华夷之辨,而华夏与夷狄之分主要在于文化,在文化道统,以及对孔孟之道认同的程度。这刺激理学家确立儒家道统论,并集其大成,使之成为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上时代背景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尤其是二程,一方面批判了佛、道二教不讲社会治理,有悖于儒家伦理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企图解决旧儒学抽象思辨能力不强和儒家伦理缺乏哲学本体论作依据的问题。于是,他们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吸取佛、道较为精致的思辨哲学形式,建立起完整的理学或称新儒学的思想体系。以图既抗衡佛、道宗教思想,又把儒学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的治理与稳定服务。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尝试。这样,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便应运而生。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朱熹与中国文化》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各个领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朱熹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同时代的文化派别,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论书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