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僧寺及僧田之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861
颗粒名称: (四)僧寺及僧田之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240-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南宋时期的漳州地区,僧寺众多,但并非所有住持都是真正的修行者,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追求私利而加入寺院的人。有些僧寺的住持并不安分修行,而是与俗人争斗,以贪嗔爱等欲望为源头。其中,一些大寺庙的住持成为了郡头目,他们变本加厉地追求私利,掌握了财政和农业权力,侵害平民百姓,欺凌士人。另外,一些住持为了获得保护,购买土地,并以土地居民的尊贵官员名义来作为掩护,他们对村民非常残忍。甚至有些住持招集招募浮浪无依的人作为爪牙,以展示武力威慑他人,他们穿着士人的衣冠,专门打人示威,非常凶悍。这些恶僧在城乡横行无忌,与当地官员相互勾结,通过贿赂来躲避法律制裁,破坏了正常秩序,农民受到了骚扰,而僧庙则得以安于闲散无所作为。
关键词: 漳州 僧寺 僧田

内容

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民间利病六条》一文中,还谈到漳州地区的僧寺、僧产之泛滥,该文云:
  此间僧寺极多,极为富饶。十漳州之产,而居其七。凡为僧者,住无碍屋,吃无碍饭,着无碍衣,使无碍钱,因是不复知稼穑艰难,而至于骄纵。虽已出家为方外之徒,不肯安分修方外之行,却与俗人结冤于贪痴嗔爱之场,争人我者甚大。如五禅大刹,为郡头目,皆出头好闹,至猾黠者图之,握钱谷大权在手,聚奸凶大众在院,遂作无边罪苦,侵虐平民,抗陵士夫。非有率众修善根,意以圣节道场一所系,阖郡文武祝圣,为体甚重,而主者乃旧住光孝,犯奸坐狱、行赇苟脱之人,岂不为公家污辱?其他多此类不待言。外而环城诸寺,尤为豪横。多买土居尊官为庇护,举院界址皆托名土居尊官坟林,倚靠声势,酷毒村民。有拾界内一枝薪者,则以为斫坟林而吊打之;有牛马羊豕食界内一叶草者,则以为践坟庭而夺没之。村民受苦无敢谁何!诸寺类皆招集无图浮浪人充行者结束、作士人衣冠,凶悍如大兵气势,专以打人示威,名曰爪牙。外护其出入,践履公庭,尤甚于民间健讼之夫。至其恃财纵欲、行奸乱民,伍污风教者,久被俗之常态,秽人楮笔不在论。祖例州县凡有营缮修造等大役,官司量以钱付僧家,仍授之规模,而责成焉。至有不给则令彼出陪补,亦不离公家常住之财,于吾民免被扰,而闾里获安息。后来诸僧院设计厚赂都吏去其籍,遂破元例。而有事复敷之民,民遂被扰,而僧家安养端坐无为矣。自是有司行遣作辍不常,存心公明正大者则宁役无用闲僧,而不忍扰吾民。以种福田为心者,则无暇虑及吾民,而惟恐一豪有伤于佛子。二说相持,然一邪一正、一公一私,贤有司为国家根本地者,不可莽卤无辨也。昔南轩先生帅靖江,日待僧家甚得体。以公厅非接见夷狄之所,凡有干谒白事者,但令趋庭,无上庭接见之礼。其说载在语录,诚可为斯世大公至正之式。今宜比傍自讼斋,将后园冗屋一间作自讼庵。有蹑公庭犯典宪,其罪不在徒流之科者,处于其中,一如自讼斋行谴。是亦善治之道,而可使之敛戢无复纵横者矣。
  南宋时期漳州地区僧寺之多,其中盘踞住持的并不全是向佛修行之人,而有相当一部分是别怀图利之心的徒棍。有的“虽已出家为方外之徒,不肯安分修方外之行,却与俗人结冤于贪痴嗔爱之场,争人我者甚大。如五禅大刹,为郡头目,皆出头好闹,至猾黠者图之,握钱谷大权在手,聚奸凶大众在院,遂作无边罪苦,侵虐平民,抗陵士夫”。有的则“多买土居尊官为庇护,举院界址皆托名土居尊官坟林,倚靠声势,酷毒村民”。有的甚至“招集无图浮浪人充行者结束、作士人衣冠,凶悍如大兵气势,专以打人示威,名曰爪牙。外护其出入,践履公庭,尤甚于民间健讼之夫”。显然,这些寺院恶僧横行于城乡,与当地官员相互勾结很有关系,“诸僧院设计厚赂都吏去其籍,遂破元例。而有事复敷之民,民遂被扰,而僧家安养端坐无为矣”。
  陈淳记述的南宋时期漳州地区的僧田僧产,所谓“十漳州之产,而居其七。凡为僧者,住无碍屋,吃无碍饭,着无碍衣,使无碍钱,因是不复知稼穑艰难,而至于骄纵”,可能有些夸张。然而我们从明代前期的资料看,漳州龙溪一带僧田之多,确实有违常情。根据明代正德《漳州府志》的记载,漳州府的首县龙溪县,僧田、僧地、僧山在全县田地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高达三分之一。其具体数字如下表①:
  陈淳对僧寺、僧田的谴责,除了出于理学的价值观之外,更多是从悲悯民生的角度出发。他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出向僧田征科军饷的主张。他说:“诸寺动以百为群,暨诸乡斋堂道流日集民礼塔而取其金,动以千百计。小民沾体涂足为仰事俯育之资,终岁所获能几何?而即日累月取之为之一空,良可哀悯。今将此曹悉籍之丁帐,未为过也。至如乐山一所,非有寺额,而僧道设计裒敛民财,尤为精致。每一岁间招诱农商工贾,递分节次,各以时会,名曰烧香。就稠众中察其猾黠好事者分俵疏,且请为劝首,抄题钱物。每疏以数百缗。经年积蓄,今已浩大。而其中辈行屡经官司争主首之权,此亦可以按籍举而归之官。又如尼寺,一遭回禄,疏题民财见以巨万计。此诱陷良民子女之渊薮,天其或者故一除之,而愚民逆天再造。今按其数目移为公家讨贼之助,正所以顺天理、合人心,又何疑焉?”①
  从宋代延续下来的僧田,对明代漳州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知识出处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本书主要考察朱熹及其后学们究竟为当时的社会做了些什么,以及这些事情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朱熹和他的学生们,有从政的经历,也有当平民的经历,他们在所谓的“行”的实践上,表现更多。鉴于此,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朱子学,突破了从哲学视角研究朱子学的传统。与从哲学视角注重“想什么”不同,历史学更注重“做什么”。作者以自己所擅长的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领域,对朱熹及其后学在这两个领域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