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3860 |
颗粒名称: | (三)屠牛之风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4 |
页码: | 237-240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耕牛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政府和农民都非常重视耕牛的保护和供给。耕牛被视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对耕牛的爱惜几乎达到了崇拜的地步。一些宗教信仰也禁止屠杀耕牛。然而,在宋代的漳州地区却存在屠牛的恶习,给农民带来了苦难。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民间利病六条》中指出,屠牛者实际上是偷窃他人牛只并屠宰的盗贼,他们是受害者和行凶者的同类,他们不仅从屠宰他人的牛只中获利,而且从被偷的牛只中再次获利,形成了恶性循环。政府对此缺乏监管,加剧了这一问题。陈淳建议政府严格约束屠牛行为,并采取严厉惩罚措施来制止这一问题的蔓延。他认为,如果能够禁止屠牛,就能够减少盗贼的活动。 |
关键词: | 漳州 民风习尚 屠牛之风 |
本书主要考察朱熹及其后学们究竟为当时的社会做了些什么,以及这些事情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朱熹和他的学生们,有从政的经历,也有当平民的经历,他们在所谓的“行”的实践上,表现更多。鉴于此,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朱子学,突破了从哲学视角研究朱子学的传统。与从哲学视角注重“想什么”不同,历史学更注重“做什么”。作者以自己所擅长的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领域,对朱熹及其后学在这两个领域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