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3858 |
颗粒名称: | (一)告讦健讼之风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6 |
页码: | 227-232 |
摘要: | 从引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陈淳对漳州地区民间健讼告讦的风气持有痛恨和关注的态度。他希望地方官员能够加强社会教化,改变这种风气,解决百姓的冤屈。然而,陈淳更多地寄望于道德标榜与警示,而缺乏法治的制度化构建。他提出的处置方法缺乏法律依据,随意性大,而且会因地方官员的变动而不同,缺乏延续性。这种缺乏法治意识的特征可能是宋代理学家们共同的问题。此外,提到了漳州地区健讼告讦的风气在明清时期仍然存在并且未减少。清代后期的记载显示,民间告讦的风气不断升级,甚至出现越级控诉的情况,即远赴京城进行诉讼。这些告讦往往是为了索取金钱,由上层人物操控。这种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地方官府统治权威的低下,漳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开发相对较晚,社会环境相对无序。不同姓氏家族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和地位,存在激烈的竞争甚至超越法律与秩序的行为。尽管一些地方官员和知识分子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深蒂固的恶习仍然得以传承。由此可见,漳州地区民间健讼告讦的盛行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密切相关。 |
关键词: | 漳州 民风习尚 告讦 |
本书主要考察朱熹及其后学们究竟为当时的社会做了些什么,以及这些事情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朱熹和他的学生们,有从政的经历,也有当平民的经历,他们在所谓的“行”的实践上,表现更多。鉴于此,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朱子学,突破了从哲学视角研究朱子学的传统。与从哲学视角注重“想什么”不同,历史学更注重“做什么”。作者以自己所擅长的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领域,对朱熹及其后学在这两个领域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