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蒋介石与宋明理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801
颗粒名称: 二、蒋介石与宋明理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6
页码: 279-284
摘要: 本文讲述了狭邪是指极度狭窄和邪恶的意思。在蒋介石自述中,他称自己年轻时顽劣调皮,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包括在妓院和三陪场所消遣等。然而,从1916年开始,蒋介石受陈其美的影响,立志要做中华民国的模范,并开始学习儒家学派的理论,特别是宋明理学。蒋介石通过修身来进行个人道德修养,他经常检讨自己的过失,并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尽管蒋介石在年轻时有许多坏习惯,但他在中年以后改变了许多,尤其是在性方面。然而,他也有一些毛病是一生都没有改变的,比如爱骂人和发脾气。总的来说,蒋介石在个人修养和道德方面经历了一个持续的改变和反省的过程。
关键词: 蒋介石 儒学派 理论

内容

蒋介石少年顽劣,是一个调皮、顽劣、很坏的小孩,养成了许许多多坏的毛病。蒋介石自己讲,“狭邪自娱,沉迷久之”。“狭邪”什么意思?泡妞儿,搞“三陪”,蒋介石承认,青年时期,有很多时间泡在妓院里面,泡在“三陪”这种场所。
  蒋介石还有八个字,都是他自己的回忆,说年轻时候“荒淫无度,惰事乖方”。惰事,做事不勤快;乖方,不正派,不正确。蒋介石还讲自己少年时,“师友不良,德业不讲”,老师既不怎么样,交的朋友都是些狐群狗党,完全不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今天,我要想“正心修身,困知勉行”,已经晚了。可见,蒋介石年轻的时候,生活相当荒唐,相当不正派。
  蒋介石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大的关节是1916年,1916年有一个人叫陈其美,被暗杀了,蒋介石很悲伤。陈其美是辛亥时期的一个革命家,孙中山的助手,是陈其美把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是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参加同盟会,成为革命者,可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
  1916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这件事情给了蒋介石非常大的刺激,所以他就立志要学习陈其美,要做陈其美的接班人。而且,这以后蒋介石就立下一个志愿,他要做中华民国的模范。
  怎么样学习陈其美?怎么样做中华民国的模范呢?蒋介石找到的办法就是学习儒家学派的理论。儒家学派认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儒家的重要著作《礼记》里面有一个篇目叫《大学》,里面讲什么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说的是,一个人最大、最重要的学问是,首先要研究,要弄明白自身本有的无比光辉的道德(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而且《大学》里面又规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套人生的程序。
  怎样“修身”?到了宋明时代,道学家们在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去人欲,存天理”为核心的一系列修身主张。一方面将儒学伦理规范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一方面前所未有地、细致地设计了各种遏制人欲的办法。这一套,正适合蒋介石修身,做中华民国模范的需要。蒋介石为什么信仰儒学,为什么特别信仰宋明理学,主要的目的在修身,进行个人道德修养。
  我们还是用蒋介石自己的话来说吧。蒋自称:“回沪后,乃即东渡亡命。”1912年那一年,蒋介石把另外一个革命党人陶成章刺杀了,事后他逃到日本,到了日本以后,专门研究宋明理学,力求端正品行,改变自己原来许许多多的坏毛病。在这个时候看谁的书呢?看曾国藩的书。看到什么程度?看到眼睛都坏了。蒋介石还说,民国三、四年间,就是1914到1915年这段时候,感到自己在道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常常感到昨天错了,今天努力不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原因在于经常读曾国藩、王阳明、胡林翼三个人的著作,觉得有心得,有收获,甚至于做梦的时候也忘不了这三个人的著作。
  从此以后,蒋介石一生经常处于反省过程中。宋明时候,有些理学家有一个小本,这个小本叫“功过簿”。什么叫“功过簿”?做什么好事了,在这个本上画个红圈;做什么坏事了,画个黑圈。有什么好的念头了,画红圈;有什么坏的念头了,画黑圈。蒋介石没有“功过簿”,但是他有日记,日记就发挥了“功过簿”同样的作用。蒋介石的日记从1915年开始一直记到1972年,前后记了53年。蒋介石记日记的作用之一就是:自我反省,克己复礼。
  我举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例如:
  1920年1月17日,蒋介石日记说:“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这一段是说,半夜检讨自己的毛病,反反复复,睡不着了。
  1922年10月25日日记说:“今日仍有几过,慎之。”这段日记是说,检查的结果,发现几处毛病,提醒自己要当心。
  1925年2月4日的日记说:“存、养、省、察功夫,近日未能致力。”存,保存自己的良好道德。养,培养自己的良好道德。省,反省。察,检查。蒋介石提醒自己,近来,有几天没有下工夫进行个人的道德修养了。
  1925年9月8日,蒋的日记又讲:“每日做事,自问有无疚心。朝夕以为相惕。”要求自己每天做事的时候,自问有没有感到惭愧、自咎的地方,早晨、晚上都要这样想想,提高警觉。
  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检讨,每天反省呢?蒋介石年轻时候有许多坏毛病,其中最大的毛病是好色。蒋介石为了要做中华民国的模范,为了道德自我完成,所以他跟自己的好色这个毛病进行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还是看他的日记吧:
  1919年3月,那段时候,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到福建去带兵打仗,在福建建立一块革命的根据地。中间,蒋介石请假回上海,路过香港,3月8日,他的日记说:“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提醒自己谨慎小心,别犯错误。但是,这一天,蒋介石“见色起意”,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动了念头,于是在日记里面为自己“记过一次”。
  第二天,他又写日记,勉励自己要经受住花花世界的考验,说是:“日读曾文正书,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闽不见可欲,故无邪心,今初抵香港,游思顿起,吾人砥砺德行,乃在繁华之境乎!”曾文正,就是曾国藩,他要求人们堵塞、遏制物质欲望。蒋介石检讨自己,虽然每天读曾国藩的书,但是,却未能遵从他的“窒欲”的教训。在福建时没有见到漂亮女孩子,所以没有产生过“邪心”,现在到了香港,各种各样的念头(游思)就都冒出来了,这可是“砥砺德行”,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好机会呀!
  蒋介石把繁华世界看成是锻炼自己品德的好机会。这一段时期,蒋介石的日记里面留下了大量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放纵的记载。
  例如:1920年1月6日,日记说:“今日邪心勃发,幸未堕落耳。如再不强制,乃与禽兽何异!”这一天,蒋介石有了“邪心”,很强烈,但是幸亏自我控制,没有堕落。蒋介石说,如果不强行控制,抑制冲动,那与禽兽有何区别!
  过了几天,1月14日,蒋介石晚上外出游荡,大概游荡到妓院或者是“三陪”的场所里去了,蒋介石在日记中骂自己说:“身份不知堕落于何地!”
  第二天,蒋介石从外面回来的路上又起“邪念”,日记说:“何窒欲之难也!”遏制、堵塞自己的欲望怎么这样困难呀!
  1月25日,蒋介石在路上走着走着,又产生了不正当的念头,日记说:“徒行顿起邪念。”宋明理学家主张“一念之萌”,就是一个念头刚刚产生时,就要考虑这个念头是“天理”还是“人欲”。如果这个念头是好念头,符合道德观念,那就“敬以存之”,恭恭敬敬地严肃地把这个念头保存下来;如果这个念头属于人的欲望,那就“敬以克之”,很严肃地克服它。我刚才举的这些日记,大体上都属于“敬以克之”一类。
  年轻的朋友可能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年纪大的朋友都经过“文革”。“文革”的时候林彪曾经讲过一句话,叫“狠斗私字一闪念”,就是你这个脑子里有个念头一闪,如果这个念头不对,就要“狠斗”。大家看了我上面介绍的日记,蒋介石是不是有一点“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味道?我刚才讲到,蒋介石早年身上有许多坏的毛病,在他的修养过程里面,有的毛病得到克服,克服得不错。例如,我刚才讲到的,蒋介石早年好色,生活放荡。但是从中年以后,这个毛病改得就比较好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找蒋介石的绯闻,中年以后找不到(有些这方面的传闻,不可靠)。但是有些坏毛病是终身难改。例如,蒋介石爱骂人,爱发脾气,这些毛病几乎跟着蒋介石一辈子,蒋介石想改,但是没改掉。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