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哲学分歧与政治分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60
颗粒名称: 三、哲学分歧与政治分歧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朱熹对陈亮思想的敌视和恐惧。朱熹攻击陈亮的观点,称他的议论与心地乖戾,并认为他对历史的领会是错误的,批评他只追求私利。朱熹主张发挥儒学伦理作用解决南宋所面临的政治和民族问题,而陈亮则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和抗金北伐。朱熹迷信道理自然而反对改革,而陈亮关注现实,强调功利,容易走向唯物论。
关键词: 朱熹 陈亮 理念

内容

对于陈亮的思想,朱熹既敌视,又恐惧。他说:“陈同甫学已行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家谈王伯(霸),不说萧何、张良,只说王猛;不说孔孟,只说文中子。可畏!可畏!”(《朱子语类》卷一二三)在讲学中,朱熹攻击陈亮,说他“议论却乖”“心地不清和”,又说他历史读坏了,领会的全是“劫盗底道理”,甚至说他摔到“利欲胶漆盆中”去了(《朱子语类》卷一二三)。曾经有人劝朱熹休战,但他坚决不同意,声称:“区区之意,岂为一人发哉!”(《答潘端叔》,《朱子文集》卷五)
  哲学上的分歧常常反映着政治上的分歧。在南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和民族问题面前,朱熹主张发挥儒学伦理的作用,属于伦理派,而陈亮则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富国强兵,抗金北伐,属于事功派。陈亮认为南宋渡江已经五十多年了,文恬武嬉,民疲兵老,情况已经严重到极点,必须实行大“更化”,而朱熹则认为“后生辈未知三纲五常之正道,速闻此说,其害将有不可胜救者”。这里,朱熹和他的门徒蔡某之间有一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整理如下:
  “蔡:今兵政如此,终当如何?
  朱:须有道理。
  蔡:是否须改革法制?
  朱:这如何成?同甫主张将今之法制重新洗换一番方好。在某看来,即使改换了,按井田办法管理,使民皆为兵,如果无人统率,一样是大乱之道。
  蔡:然则如之何?
  朱:只就这腔里自有道理。这极易,只呼吸之间,便可以转弱为强,变怯为勇,振柔为刚,易败为胜,直如反掌”(《朱子语类》卷一一〇)。
  可见陈亮主张“将今法制重新洗换一番”,他自然要面向现实,注意现实,强调功利,这就易于走向唯物论,而朱熹则反对改革,迷信“这腔里自有道理”,这自然易于走向唯心论。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陈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