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3727 |
颗粒名称: | 一、从“外攘”为重到“内修”为重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5 |
页码: | 33-37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北方的金王朝初期是一个奴隶主贵族政权,对宋王朝发动战争,目的是攫取财富和掳掠人民做奴隶。女真贵族在占领区推行奴隶制,掠夺土地和财富。朱熹在金兵南侵时主张抵御金兵,反对议和,但担心贸然北伐会失败。他主张固守江淮一带,等待时机,拒绝敌人的引诱。他认为恢复中原的希望渐渐被推远,后期更注重内修和自治,对秦桧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他认为处理民族问题应该依靠修文德,而不是武力。他批评抗战派的躁进和好大喜功。 |
关键词: | “外攘” “内修” 朱熹 |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