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3723 |
颗粒名称: | 三、道学体系的形成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4 |
页码: | 16-19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在“隆兴和议”之后,金王朝忙于巩固内部统治,宋金关系暂时稳定,朱熹得以专心研究道学。他接受了李侗的教诲,开始关注“未发之中”的问题。他与张栻通信讨论,并受到了张栻的影响,赞赏了张栻关于“致察”和“操存”的观点。然而,朱熹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后否定了张栻的看法,他认为人在喜怒哀乐未发时就应该涵养自己,而不是等到情感发作后再去察识。朱熹还因为对道学的重视而拒绝了朝廷的任命,并致力于著述。在此期间,他编写了许多书籍,包括《程氏遗书》《西铭解义》等。后来他与吕祖谦一同编写了《近思录》,并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段时期对朱熹的道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朱熹 道学 形成 |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