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16
颗粒名称: 说明
页数: 4
页码: 7-10

内容

本书最初名为《朱熹及其哲学》,正如书名所示,分两部分,一部分写其生平,一部分写其哲学思想,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1年,我访问日本京都大学期间,压缩、改写原书,增写经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朱熹与后世(含日本、朝鲜、越南、西方世界)等内容,更名《朱熹》,2002年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为该社《中国思想家宝库》中的一种。此次由香港开源书局、东方出版社分别出版繁体版和简体版,更名为《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正文未做大的改动,但增加了个人多年来所写关于儒学和宋明道学的8篇文章,作为附录。为保存当时旧貌,一般也未做改动。
  儒学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长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宋、明时期,学者吸收先秦时期的老、庄之学和汉唐时期的佛学,发展为宋明道学。其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与南宋的朱熹创立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派,形成“理学”,后世通称程朱学派。南宋的陆九渊与明代的王守仁(阳明)以“心”为最高范畴,形成“心学”,后世通称陆王学派。“理学”和“心学”成为宋明道学中对峙的双峰,它们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文化的代表性品类。由于二者共同以“理”作为重要范畴,因此,习惯上通称它们为“宋明理学”。但是,细致考辨起来,二者对世界本体、道德本体的认识各不相同,其认识论、修养论也自有特点,因此,个人认为,将二者加以区别,各自命名,比较合适,否则,易于造成认识和叙述上的某些混乱与困难。
  本书以写“理学”为主,但是也谈“心学”和南宋时期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希望在和“心学”以及“陈学”的比较和联系中谈“理学”,借以彰显其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区别。在哲学思想之外,也谈朱熹的生平、社会政治思想、经学、史学、文学、教育诸方面的思想,谈其对中国后世,对日本、韩国、越南以及西方世界的影响。朱熹是孔子之后的中国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希望本书在不大的篇幅内,能简明扼要而又比较完整地分析其成就和局限,揭示其思想体系中的合理内核、真理颗粒与有益成分,再现其历史面貌和地位。时空变异,文化价值在流传中也不断变异,希望本书既能严格、准确地表述朱熹思想在当时当地的历史价值,也能表述它在流传中产生的后世价值和当代价值。
  哲学源于生活,源于现实。一切哲学概念、范畴、命题、结论都有其现实的生活基础。例如:水流必向下,火焰必向上,朱熹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了必然性、规律性的概念,得出了“理必当如此”思想,企图以此论证为臣必忠,为子必孝。又如,目能视,耳能听,舌能辨五味,这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形成的生理本能,王阳明企图以此论证,见父知孝、见弟知悌,是不学而能、不假外求的天赋“良知”。由此,朱熹和王阳明分别抽象出“理”和“心”这两个最高的哲学范畴,并且在其上建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倘若依据这一路径分析,理学、心学的特质及其区别就易于豁然开朗。否则,离开生活,离开现实,从概念到概念,从范畴到范畴,往往云遮雾罩,越说越玄,越说越糊涂,不知所云。本书希望改变此前某些哲学史论著的通弊,采用比较明白易懂的写法。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心与物),孰为第一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多年来,哲学史家们据此将众多的哲学理论区分为唯物、唯心两派,并由此形成了固定的分析和写作模式。近年来,人们出于对这一模式的简单化、绝对化、机械化的处理不满,因此,又常常忽视或回避这一基本问题,正在探索新的分析模式。本书没有放弃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考察,并企图按照中国哲学和朱熹思想的特点加以阐述,是否得当,欢迎讨论,欢迎批评。
  多年来,我们的历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哲学史研究,喜欢将历史对象分为两类。扬之则置之九天,大谈其优点、成就,讳言其缺点、不足;抑之则置之于九渊,不言或少言其正确和可以肯定的方面。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本书不以这种方法为然,论人论事,力求真实、公正,不偏不倚,最大限度地接近论述对象,而又能不使读者迷失其本质和主次。
  附录所收文章,有几篇似可一提。
  禅宗是佛学的一个重要的宗派,土生土长,具有中国特色。它既前所未有地普及了佛学,同时也破坏了佛学。它为“心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料,其在佛学史上的地位,和“心学”在宋明道学史上的地位也颇多相像。本书附录所收拙文《禅宗的“作用是性”说和朱熹的批判》,既是一篇研究禅学的文章,也是一篇研究“心学”的文章。
  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长期被认为是王学左派,其理由之一是该学派中有樵夫、窑工等劳动者,附录中的拙文《韩贞的保守思想》解剖了窑工韩贞的思想,证明其人并无所谓“人民性和异端色彩”,至今还未看到学界对此文的批评或讨论。《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一文是对侯外庐、杨荣国、吕振羽、嵇文甫等哲学大家有关看法的全面挑战。当年的《新建设》编辑部送请外老审阅,外老不仅同意发表,而且决定调我到他所领导的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其襟怀,其气度,其爱才之心,都令我至今感念不忘。任继愈先生当时正主编《中国哲学史》,特意派人持函,向我借阅韩贞的著作《韩乐吾先生集》,后来在其《中国哲学史》第3册中采纳了拙文的见解。不过,到目前为止,哲学史界坚持传统观点的学者也还大有人在。可以进一步讨论关于王学(也就是心学),近年来的评价越来越高,看来有认真读书、重新讨论的必要。蒋介石是王学的虔诚崇拜者,一生服膺其“知行合一”说,但是晚年到了台湾,却尖锐地批判王学是“极端唯心主义”。这一现象,仅见于其日记,向不为人所知。拙文《蒋介石和宋明理学》阐述了相关情况,希望引起学界注意。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