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15
颗粒名称: 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其他题名: 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
页数: 5
页码: 1-5

内容

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继承和发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一是吸收和借鉴外国、外族的先进文化,两条腿走路。在继承和发扬本国和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方面,这好办,困难的是,还有一部分,看似糟粕、看似落后、应予淘汰、应予批判的部分,实际上经过分析、分解、扬弃、阐释,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之后,也可以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大有用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成分。例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的论述,清代大思想家戴震就曾激烈地批判其“以理杀人”,然而,实际上它也包含着“真理的颗粒”,可以捡拾、发挥。
  欲,人的欲望,或者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是与生俱来的。古人说:“食色,性也。”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这就是说,“食”和“色”是人的天性,是基本需求。没有饮食之“欲”,没有男女之“欲”,人类无法生存,社会无法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人的欲望,人的不断增长、不断发展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因此,人类社会也才能不断发展、进步,世界才一天比一天美好。孟子说:天下人都喜欢易牙那样的名厨,师旷那样的音乐家,子都那样的美男子。这是人们共同的喜好,也是人们共同的欲望。人类因为追求美味,才产生了日益丰富的美食文化和日益发达的食品工业。因为喜好悦耳之音,才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各种流派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因为追求美,才发展出越来越精美的纺织品和纺织工业、化妆品和化妆工业。依此类推,人因为想走得快,才产生了车辆、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为要听得远,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有线、无线通讯工具。可以说,现存的人类文明都是在满足人类欲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欲是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推进力量。人欲无尽,人类与社会的发展也无尽。人而无欲,人类、社会都将停止发展。
  但是,“人欲”又是危险的。一般说来,任何社会产品、财富都是有限的,而“人欲”则是无限的。中国有句成语:“欲壑难填”,说的就是“人欲”的这种无限性。有些人,为了满足“人欲”,占有得更多,享受得更多,就会发生对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争夺,发生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发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种种现象。其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加剧,以至不可调和,进一步诉诸压迫和暴力,社会就会发生扰攘、动乱以至血与火的战争。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贫富两极分化,金钱万能,物欲横流。因此,听任“人欲”膨胀,必将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危害人类。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维持社会的秩序、安宁和进步,人类有必要制订对有限产品、有限财富的分配制度,有必要将每个人的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国古代的“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的“礼”,后来的各种各样的等级、身份规定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伦理、道德的产生和制订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宋儒强调“天理人欲不并立”,普遍主张“克人欲,存天理”。朱熹主张,对“人欲”,要像抓“贼”似的,将“人欲”一个一个抓出来,消灭干净,甚至主张像抓老虎一样将“人欲”抓起来。他说:“圣人所以下个克字,譬如相杀相似,定要克胜得他。”明朝的王阳明继承朱熹的思想,将“人欲”视为“心中贼”,要求人们“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本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王阳明强调,只要心中有一毫“私欲”,就会“众恶相引而来”,必须铲除干净,使“此心纯乎天理”才是。宋明儒学的这些思想我将之概括为“以理制欲”或“以理控欲”,用道德观念来控制、克服不正当的过于膨胀的欲望。
  宋明儒学的错误在于:1.以伦理为本体,将产生于特定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伦理道德视为“天理”,或者将它视为人的本能,与生俱来,不学而知,不习而能。2.将“人欲”简单化地视为“罪恶”,忽视“人欲”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利一面。3.片面夸大、神化道德和德治的作用,排斥法治,排斥讲求富国强兵的事功学派。其结果是生产不事,富国强兵之学不讲,驯至积贫积弱。鲁迅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中曾说:“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
  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人欲,人的物质欲望,人的精神欲望与生俱来,不可没有,是合理的,正当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绝不能提倡僧侣主义、禁欲主义。作为社会、政府、执政党,应该充分地发展物质生产,充分地发展精神生产,以此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合理的欲望。作为个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正当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但是,特别应该警醒的是,“人欲”又是危险的,听任其发展、膨胀,是会通向罪恶、通向毁灭的,因此,对于这种人人皆有之“欲”,必须适当加以约束和限制。
  近年来,我们揭露了不少腐败分子,揭露了不少贪官,他们之所以成为腐败分子,成为贪官,原因何在?不就是不能够控制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不能控制自己肉体的欲望嘛。贪污了一千万还不够,还要贪污两千万,贪污三千万,贪污一个亿、两个亿,更多亿。占有了一公斤、两公斤黄金不够,还要占有几十公斤,更多公斤。一个二奶不够,还要两个二奶,三个二奶,几十个二奶,更多二奶。所有的腐败分子,所有的我们现在已经抓出来的“老虎”,都在于他们不懂得对“欲”的控制。古人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欲”自然属于“人心”;“道心”,大体上相当于“理”或“天理”。儒学要求用“道心”管控“人心”。不加管控,那确实是危险的。
  在21世纪的今日,作为政府,要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就是说,除了“法治”,用制度的力量,用法律的力量来管住贪腐分子,使之无法贪,不能贪,同时使之震慑,不敢贪,贪了就一定会受到惩处。此外,还必须提倡道德,提倡个人修养。一方面依法治国,一方面以德治国,提倡“以理制欲”,用正确的、正当的“理”——道德观念、法律观念来管控欲望。
  “理”和“欲”的矛盾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永恒矛盾,认识和发现这一矛盾是宋儒的贡献,中国思想家的贡献,因此,提倡以“理”制“欲”,或“以理控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道德要求,谓之“普世价值”,谁曰不宜?旧说认为,理学是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这当然道出了历史真相的一面,其实,它也有教育统治者和富有者的一面,有其“普遍性”的形式。这一点,从朱熹不断给皇帝讲课,上奏章,要求皇帝“正心诚意”“收敛身心”“敬以自持”“以古之圣贤自期”等表现,可以得到证明。同样,在现代社会,它不仅是救治资本主义物欲横流的良药,也是在一切社会中反腐、反奢靡的良药。
  宋儒辨析理欲关系,主张“克人欲,存天理”,本意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我们加以分析,重新阐释,可以看出,它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适用于未来社会,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提高社会的文明度和廉洁度,创造和谐、安定、繁荣的局面。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