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画像考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650
颗粒名称: 杨时画像考述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4
页码: 450-4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是宋代大儒,他在萧山担任知县期间,因惠政建设湘湖而受民众景仰,人们为他建立了祠庙并绘制了画像。这一画像流传至今,与之相关的南宋学者还为他写了像赞。杨时的形象在南宋时期被广泛传播,书院和祠堂也在其故里将乐兴建。
关键词: 杨时 画像 像赞

内容

大儒杨时的画像,可追溯的最早史料,是在其在世之时。
  《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载,杨时“知萧山,邑人重其名,多画像事之”①。是说杨时于政和二年(1112)约六十岁任萧山知县时,邑中有学者景仰其文名卓著,描绘其像而师从于他。
  另有一说,见于明刘釪《德惠祠记》:
  宋大儒龟山杨文靖公政和间为萧山令,多惠政,而其大者水利焉。盖民尝苦旱,公相邑西南多山,地势高亢平旷,乃筑堤延袤八十余里潴水,曰“湘湖”,利及九乡。民感其惠,立祠湖上,曰“杨长官祠”,又加图其像祀之。②
  所记为杨时在萧山,因水利惠政利及九乡,当地民众建生祠绘其像而祀之。
  宋黄去疾《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载:
  政和二年壬辰,公年六十。四月,赴萧山知县,县有湘湖,久淹塞。
  公劝民浚治,溉田数千顷。先是连年苦旱,是岁大熟,邑民感德,为公立祠,至今有杨长官庙犹存。
  在浙江萧山,至今还流传着“杨时与湘湖”的故事。说“湘湖建成后,周边九乡146000多亩农田有了保障,百姓对此感恩不尽,便在湘湖边为杨时建了一座生祠,许多人还在家里供奉着杨时的画像。杨时去世后,人们继续在湘湖边为杨时修建祠庙,时时祭祀。明朝成化年间,魏骥等人扩建重修杨时祠,明宪宗赐额‘德惠’,故名‘德惠祠’”①。
  宋南渡后,因其学生建安②(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章才邵之故,杨时的画像也流传到了湖南浏阳县。
  清毛念恃修订的《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载,绍兴三年(1133)冬十月,章才邵来将乐问学,当时杨时已八十一岁高龄。数十年后,章氏亦官浏阳县令,距杨时于元祐八年(1093)官浏阳已“六十六年矣。县遭兵火,遗迹靡存。先生昔所作归鸿阁,亦已颓废,惟石刻尚在。章公就废址,复创小阁,绘先生之像于其上。因取胡文定公所作《墓志铭》,撮其事之大者,刻于石,并其昔日所闻于先生者附焉”③。
  画像之外,与此有关的,则是南宋人氏为其书写的像赞。据清光绪九年(1883)张国正重刊本《宋儒杨文靖公全集》卷首载《宋先儒杨文靖公画像赞》,南宋时期,为杨时画像写赞的学者先后有李纲、胡安国、李侗、朱熹、梁克家、魏了翁、真德秀、冯梦得、文天祥等。像赞是为人物画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辞,这九位学者中,除生活年代与杨时相近的李纲(1083—1140)、胡安国(1074—1138)之外,其余均为后学,与杨时(1053—1135)无面见之缘,所以他们撰写的杨时像赞,应据杨时的画像,而不是据本人的像貌所作;据此可以推论,在李侗、朱熹等后学生活的南宋时期,杨时作为道南学脉的开创者,他的画像,应已在各地的学校、书院、祠堂等处广泛流传,故有数量如此众多的像赞产生。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崇祀杨时的专祠和书院也在其故里将乐出现。南宋咸淳三年(1267),礼部尚书冯梦得上《奏立龟山书院疏》,经宋度宗准奏,并御笔赐“龟山书院”匾额。咸淳四年(1268)十一月由将乐县令黄去疾主持兴建,次年仲春落成。此后,又多次重建和修葺。明正统十四年(1449),迁建于县城城隍庙之右,改名“道南书院”,又称道南祠。
  应该说,有宋一代杨时画像在各地的流传,更多的凭借的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如“画像事之”的萧山学者和“图其像祀之”的民众,以及“绘先生之像”于浏阳归鸿阁的杨门弟子章才邵,等等。而借助官方力量,在各地建祠崇祀先贤,使杨时的画像在各地得到广泛流传,应是在明清两代。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在明成化元年(1465)。明将乐杨氏《时公年谱》和《杨龟山先生集·年谱》均载:
  明成化元年,敕建延平道南祠,像祀先生,以罗豫章、李延平配享。弘治八年,追封将乐伯,从祀孔庙。①
  所谓“敕建”,是指朝廷下旨修建;“像祀先生”,则是将先生的画像请入祠中朝夕供奉。负责此事者,是当时的延平知府苏章。“苏章,字文简,余干人。成化进士,授兵部主事。……后知延平府,案上大书忍字以自警。又建宝章阁,创道南祠合祀杨、罗、李三大儒。”②闻风而动,与延平道南祠同时重修的还有地处省城福州光禄坊的道南祠。清郝玉麟《福建通志》卷十五载:
  道南祠在郡城光禄坊,祀宋儒杨时。宋宝祐六年建。明成化元年督学使者游明重建,并祀罗从彦、李侗、朱熹。有司春秋致祭。①
  明弘治八年(1495),杨时被追封为将乐伯,从祀孔庙,其牌位列东庑贤儒第53位。此后,在诸多的圣贤画册中,出现了杨时的画像。
  明嘉靖间,史馆编修孙承恩,撰有《历代圣贤像赞》六卷。孙承恩(1485—1565),字贞甫,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其文章深厚古雅,工书善画,尤善绘人物。所撰《历代圣贤像赞》六卷,见于《明史·艺文志二》著录。今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有《历代君臣图像》,明嘉靖刻本。日本有和刻本《历代君臣图像》上、下两册,明高宗哲辑。书中有《杨龟山像》,为半身像(图1),头戴学士帽,脸朝右侧。其背面文字为:
  杨龟山名时,字中立,号象(龟)山先生。初与游定夫、谢显道俱
  游明道之门。学有本源,行无玷缺,而为一世之儒宗。徽宗朝为国子祭
  酒。且与定夫见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尔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雪深三尺。谥文靖。赞曰:人亡教驰,斯道陵迟。两程之后,夫子承之。豁然之归,理一分殊。晚居言责,谠言忠谟。黎民怀惠,海外知名。邪说不作,圣言益明。(图2)
  上海图书馆存清影明本《集古像赞》一卷,日本内阁文库则存有日本抄本。其中有《杨文靖公庵像》,亦半身像,头向左侧(图3)。图上方为像赞:
  晚年立雪,早坐春风。天理人欲,蝉蜕冰融。纯粹和平,朴实简易。出处之迹,下惠或似。以此对照光绪九年(1883)张国正刻本《杨龟山先生全集》卷首所载《宋先儒杨文靖公画像赞》,知此像赞为引用南宋梁克家所撰而逸其名。
  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的《圣贤像赞》四卷,吕维祺撰。所收人物始于孔子,迄于明吕兆祥,每人皆绘图像,并附小传、历代御制赞及名人题赞。原本刊于明崇祯五年(1632),前有吕维祺序,传至今日,已是极为罕见的善本。
  吕维祺(1587—1641),字介孺,号豫石,新安(今属河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吏部主事,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孝经本义》二卷、《孝经大全》二十八卷、《孝经或问》,编《节孝义忠集》四卷,另有诗文集二十卷。《圣贤像赞》以孔庙位次为序,首孔子,次四配,次先贤,次先儒。始于孔子,终于王守仁。每人皆先绘像,次列历代赞颂之语。对被赞者姓名、生平事迹、历代封赠、崇祀大略均有所考述。图绘精细,文字简洁。杨时的画像见载于卷三,为杨时画像现存最早的立式像(图4)。图右文字为“先儒杨子,名时,字中立,福建延平府将乐县人”,左为明吕濬赞语“学喜雍熙,仕悲乱世。向立程门,何如谏议;雪深尺处,胡尘千里;龟山片青,照人不已”。
  其背面文字为:
  宋杨时,神宗熙宁九年登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
  丰之际,时以师礼见颢于颍,又见颐于洛。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
  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
  县。迁荆州教授,号曰龟山先生。徽宗重和元年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钦宗靖康元年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迁国子祭酒转工部侍郎,以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明孝宗弘治九年追封将
  乐伯,从祀孔庙。嘉靖九年改称先儒杨子。①
  《历代君臣图鉴》与《历代君臣图像》虽仅一字之别,但应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系列。此书现存清拓本,是从石刻像上拓印,而后装订成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存本。全书共三册,第一册为君,从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至闽王王审知42人;第二册为臣,从后稷至陆宣公(贽)共49人;第三册亦为臣,从柳柳州(宗元)至吴临川公(澄)共44人。此书的特点是有图有文,每位人物的画像列为书的正面,生平介绍的文字则列在背面。从内容看,杨时的事迹是从《宋史·杨时传》节取和归纳而成。其文曰:
  按本传,公姓杨名时,字中立。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二程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程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卒,时闻之,设位哭寝门。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雪深一尺矣。时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召为秘书郎,累官工部侍郎。兼龙图阁直学士。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咸推重焉。时浮沉州县四十有七年,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经学,排靖康和议,使邪说不作。而朱、张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云。(图5)
  杨时拓像收入第三册,图名“杨文靖”,左下方有“臣八十一”,是说此图排在“臣”的第八十一位。<图6)其图像样式与上引日本和刻本《杨龟山》半身像相似,应出自同一祖本。明潘峦编《古先君臣图鉴》,与《历代君臣图鉴》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古先君臣图鉴》系阳刻,而非阴刻,其中“杨文靖”(图7)一图除背面的生平介绍个别字有误之外,绝大部分内容与《历代君臣图鉴》相同。
  故宫南熏殿始建于明,位于武英殿的南面。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高宗弘历巡阅内府所藏,发现库存历代帝王后妃、圣贤名臣肖像有斑驳脱蚀、逐渐坏损之虞,乃命工部将内府所藏画像重新装裱,并将这些图像改贮于南熏殿中,因此这批图像也被称作“南熏殿图像”。嘉庆二十年(1815),清仁宗下令将南熏殿图像收入《石渠宝笈三编》。受命编纂的胡敬又另编《南熏殿图像考》二卷,对这批画像的流传、收存和画中人物一一进行了考证记述。南熏殿图像历经宋、元、明三代累积而成,凡卷、册、轴100多件,图像580多帧。这些珍贵的画像,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所共知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包括杨时画像在内的“宝笈”,在20世纪40年代末,从北平故宫被转徙到台湾,现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就形成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画像被分储于两岸博物院的格局。
  南熏殿图像分别有《圣君贤臣像》《历代圣贤名人像》《历代圣贤像》和《至圣先贤像》等画册,在《历代圣贤像》画册中有一幅“杨龟山名时字中立”像。据胡敬《南熏殿画像考》卷下著录:
  《历代圣贤像》一册。纸本三十一对幅,每幅纵一尺三寸五分,横一尺二分。设色画冠服半身像,各像题识一。①
  此册收上起仓颉,下迄许衡共62位名贤。其中,两宋理学名贤有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蔡元定、蔡沈和真德秀等,杨时名列第54位。①此画像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人物形象在画面左下角,约占画面四分之一,右上半部分为文字,因像素太低不能完全分辨。其形像,衣帽和服饰,均与《历代君臣图鉴》略似,而感觉更为丰满(图8)②。
  明王圻(1530—1615)编纂的《三才图会》,是一部专书性质的类书,书中汇辑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诸家图谱中有关天、地、人(即所谓三才)三个部分的图像,内容分为14门,共106卷。在《人物门》卷七中,有蔡元定、蔡沈、黄榦、朱松、杨时、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周敦颐和朱晦庵像。人物的排列不能以生活年代先后为序,由此可知此书编者对历史并不熟悉,故有此错乱的随意排列。《杨龟山像》后有文字介绍说:
  杨龟山名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人。初与游定夫、谢显道俱游明道之门。尝同定夫见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出门外雪深三尺。初举进士,仕至龙图阁直学士,卒谥文靖。③
  画面中的龟山先生,是一位胡须满面、笑容可掬的老者(图9)。从其衣帽服饰来考量,感觉人物形象模仿《历代君臣图鉴》、南熏殿《历代圣贤像》中的杨龟山而略有走样。
  刊于清乾隆八年(1743),由福建长汀画家上官周创作的《晚笑堂画传》,为中国古代120多位历史人物绣像,每幅图像皆附有像赞文字。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圣贤画册,儒学圣贤人物的画像只占全书很少的一部分,但对后来的圣贤画作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图绘制细致生动,人物表情细腻传神,堪称版画中之精品。尤其是艺术上的成就,曾得到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上官周(1665—?),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生布衣。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绘画,善画山水和人物,是清朝著名的民间画家。上官周笔下的“杨龟山”,为立式图像,形象生动传神,眉目之间洋溢着一股喜气,衣着线条自然流畅,与面部表情相互衬托,浑然一体(图10)。图题之左有“先生造养深远,烛理甚明,混迹同尘,知之者鲜。行年八十,志气未衰,精力少年殆不能及”一段赞语。
  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武夷徐表然撰、孙世昌刻印的《武夷志略》四卷,是现存较早的武夷山志。此书首开《武夷山志》人物插图的先河。在《寓贤志》中,作者精心创作了十几幅与此山有关的理学先贤的版画,如杨时、游酢、胡安国、胡宏、刘子翚、朱熹、蔡元定、蔡沈和真德秀等人物形象,表现他们“或乐聚而阐明圣学,或假馆而寄迹云林,或歌韵而以畅其真适”①的情怀。
  此书插图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传统的单纯描绘人物肖像的写真不同,此图更讲究描绘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二是与传统的建本图书上图下文不同,此书的插图是全页大图,右半页是图画,左半页是文字。杨时的画像,表现的是他从外地归来,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赴武夷山传道讲学的情景。一书童挑着行李紧随其后。道旁山崖耸立,古树婆娑,彰显了武夷特色(图11)。配图文字为:
  杨时,名中立。南剑将乐人。同游酢受业于河南二程先生,得孟子不传之学于遗经。常过武夷,每馆憩于诸贤者之寓,惓惓山水,篇什盈奁。熙宁中,登进士,累官至工部侍郎、直学士。世号龟山先生,谥文肃。②
  徐表然之后,有杨时画像的志书,还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道光九年(1829)由绩溪罗氏尺木轩重刊的董天工《武夷山志》。此志书人物画像分为贤、儒、仙三类,共32幅图,杨时画像列在第一幅,体现了道学南传,杨时作为道南第一人的历史地位。
  图左的文字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平简介:
  杨文肃公,讳时,字中立,号龟山。将乐人,宋熙宁进士。二是真德秀撰写的像赞:
  充养有道,德器早成。诸所建白,深切著明。
  岑岑龟山,渊源伊洛。如星之升,以表后学。
  真文忠公赞(图12)
  徐表然的《武夷志略》介绍杨时生平有一明显的失误,即杨时的谥号为“文靖”而非“文肃”,董天工志沿袭了此误,乃至今人亦每每引用而不知其误,可谓谬种流传。
  古往今来,杨时的文集、年谱数量众多。其中,有杨时画像的,有清张夏撰《宋杨文靖公龟山先生年谱》,清康熙间刻本卷首的《文靖公像》(图13),和清光绪九年(1883)张国正重刊本《宋儒杨文靖公全集》卷首冠图(图14),均半身像,与传统的杨时半身像多朝右侧不同,此二图均为朝左侧。光绪本《宋儒杨文靖公全集》冠图还有“宋少师谥文靖龟山杨先生像”大字篆书(图15),颇具特色。
  杨时的学说在其在世时已传入东亚各国,宋吕本中《杨龟山先生行状》载:“会路君允迪使高丽,国王问:‘龟山先生安在?’乃召为秘书郎。”①清毛念恃《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将此事系于宣和五年(1124)②,也就是说,从12世纪初已传入东亚国家。杨时的画像也理应随着他的著作传入这些国家。在尊崇杨时的学者和画家笔下,开始出现了描绘杨时的画像。
  在高丽本典籍中是否有杨时的画像,因文献缺征,目前暂时还不得而知。
  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贤哲肖像》分为东卷和西卷两卷,收孔门弟子和汉唐儒者,下及宋明理学家共95人,其中,宋明理学家有杨时、胡安国、吕祖谦、张栻、陆九渊、蔡沈、真德秀、许衡、胡居仁、陈献章、王守仁等,是日本著名画家狩野常信的作品。
  狩野常信(1636—1713),狩野尚信之子,号养朴、古川叟、潜屋等。初从父学,后得伯父狩野探幽教益。善临摹,精鉴定,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无不精妙。他所创作的杨时像(图16),为彩色立式画像。画中的杨时,端然拱手,怀抱典籍,目光深邃而略带忧郁,衣袖宽大而直线下垂,与下身的裳相衔。深色的头巾,与略为浅色的服饰形成层次不同的色彩效果。与中国国内流传的杨时像对比,体现出不同的异域特色。
  (本文载《朱子文化》2014年第3期)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本书分为朱子论、后学论、书院论和前贤论四个专题。“朱子论”内容涉及朱子的理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道统观、道德观、孝道观、社会治理与社会教化等方面。“后学论”主要论述宋明时期的朱门后学,如黄榦、陈淳、陈宓等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继承和弘扬朱子学方面的贡献。“书院论”主要探讨朱熹及其后学所创建的书院在推动朱子学、推动闽台书院文化建设及其发展中的作用。“前贤论”主要探讨有关朱子的前辈学者,如杨时、游酢、李侗等人相关文献的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承恩
相关人物
吕维祺
相关人物
明王圻
相关人物
狩野常信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