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549
颗粒名称: 一、概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子思想中心性情的三分架局,以及其对孟子思想的解析和发展。朱子将心、性、情三者联系在一起,认为心是主宰性情的枢纽,通过修养工夫可以使心与理相合。然而,若心失去主宰,任由情欲翻腾,就会导致欲望无法控制。
关键词: 朱子思想 心性情 孟子 修养 主宰

内容

朱子发展中和新说,思想之贞定处在超越之性理,做功夫的关键则在于心之周流贯彻,涵养于未发,致察于已发,指导原则是伊川的“涵养在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二语。喜怒哀乐自是情,这不成问题,但在论辩中和时这一观念还未受到充分注意。到论辩仁说时,朱子撷出伊川“仁性爱情”一语为指导原则,乃自觉地注意到情的问题,他把仁当作“性之德、爱之本”,或“心之德、爱之理”,而不满南轩“心之德,善之本”之说,以为不够亲切。后来乃对五峰之说不无微词,又正因五峰忽视了情。语类有云:
  旧看五峰说,只将心对性说,一个情字都无下落。(五,此条沈僴录)
  从正面来说,则朱子服膺横渠“心统性情”之说。上引语类继续下去有这样的议论:
  后来看横渠心统性情之说,乃知此话大有功,始寻得个情字着落,与孟子说一般。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性也,恻隐、情也,此是情上见得心。又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此是性上见得心。盖心便是包得住那性情。性是体,情是用。心字只一个字母。故性情字皆从心。(同上)
  这是朱子以他本人思想之心性情的三分架局来解析孟子,孟子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分疏。在孟子的词汇之中,情用在“乃若其情”一类的话之中,并没有宋儒所谓情的涵义。孟子有时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时又说,恻隐之心,仁也。在孟子来说,仁义内在,性由心显,本性本心根本是一回事,一旦发用,乃沛然莫之能御,莫非本心之呈现。就其本质言,则恻隐之心即仁,就发用而言,则恻隐之心为仁之端,两种说法都可以通,无需过分拘执。但对朱子的分析的头脑来说,则必须将名言概念完全确定,才有着落,这样他把孟子的说法解析成为三层:恻隐是情,仁是性,恻隐之心是仁之端,不能即是仁,即孟子本人明说恻隐之心仁也,他也必须解释为用语之省略,其实义仍必须为仁之端也。这样,情是形而下的一层,性是形而上的一层,心则兼摄形上、形下二层。孟子的纵贯系统遂转变成为了朱子的横摄系统。
  朱子曾经举例来说明他自己的看法。语类有云:
  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之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欲是情发出未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五)
  在朱子的思想之中,心占一枢纽性的地位。性即理,情欲则是气机鼓荡的结果。心是气之精爽者,故可以理御情,令喜怒哀乐之情发而中节,故有一主宰之意义。语类曰:
  心者主乎性而行乎情,故喜怒哀乐未发则谓之中,发而皆中节则谓之和。心是做功夫处。(五)
  故朱子所言之心为一经验实然之心,它与理的关系是当具,不是本具。是通过后天的修养工夫才可以使心与理一。但此心也自可以流放出去,失却主宰,听任情欲翻腾,乃变成一个人欲贯流的世界,不可收拾。
  这是朱子思想之心性情的三分架局的大指。这一个架局隐涵在他的中和新说的后面,在有关仁说的论辩之中显发出来。晚年之思想更进一步加以繁演,用善巧的譬喻多方说明,但无有逾于此一基本规模者。以下即分就性、情、心的概念详加阐释,而后再给以一总括性之综述。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出版者: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剖析了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全书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部四章论述朱熹的家学师承、性格志趣、为学进路及其参悟中和与论辩仁说的学思经历,勾勒出朱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两章呈现朱熹的心性情三分架局的人性论及其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形上学,厘定了朱熹哲学思想的完成形态。第三部四章梳理朱熹哲学思想自南宋以降与皇权政治、功利取向、陆王心学以及佛道诸家的摩荡,并基于现代观点评论了朱熹本体论、宇宙论、践履论、政治论的得失。附录七篇以专题形式对朱熹生平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