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平之学术渊源与学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530
颗粒名称: 一、延平之学术渊源与学风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031-0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延平李侗从学于罗豫章的经过,以及其在学术和思想上的特点。延平李侗以治心为初衷,通过向罗豫章学习,深入思考喜怒哀乐未发时的气象,并追求所谓的中道。延平注重体验和实践,而不著书、不讲学,被朱子形容为古拙、纯粹的人。延平的学风与朱子早年的思想不同,但朱子后来对延平的见解产生了转变。
关键词: 延平 学术渊源 学风

内容

延平姓李,名侗,字愿中,从学于豫章罗先生从彦(仲素)之门,出于龟山道南一脉。朱子年谱曰:
  初,龟山先生倡道东南,从游甚众。语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者,罗公仲素一人而已。李先生讳侗,字愿中,受学罗公,实得其传,同门皆以为不及。然乐道不仕,人罕知之。沙县邓迪天启尝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韦斋深以为知言。先生少耳熟焉。至是将赴同安,特往见之。
  宋元学案说:
  豫章笃志好学,推研义理,必欲到圣人止宿处。遂从龟山游,抠衣侍席,二十余载。
  又说:
  先生严毅清苦,在杨门为独得其传。
  宋元学案并引黄宗羲之言曰:
  龟山三传得朱子,而其道益光。豫章在及门中最无气焰,而传道卒赖之。
  而延平从学于罗豫章的经过,朱子作延平行状有如下的记述:
  已而闻郡人罗仲素先生得河洛之学于龟山杨文靖公之门,遂往学焉。罗公清介绝俗,虽里人鲜克知之。见先生从游受业,或颇非笑先生,若不闻。从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罗公少然可,亟称许焉。于是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故。余四十年,箪瓢屡空,怡然自适。
  至于促使延平去从学于罗豫章的因由,则宋元学案保留了延平早岁给豫章的书信,可以见其端底:
  先生服膺龟山之讲席有年矣。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饥,衣之御寒也。人有迫于饥寒之患者,皇皇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尝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不知虑。岂爱心不若口体哉?弗思甚矣。
  由此可见延平的初意是要学治心。他从豫章处得到的教诲是:
  先生令侗静中看喜怒哀乐之谓中,未发时作何气象;不惟于进学有方,亦是养心之要。
  这样由“默坐澄心”开始,
  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乎是也。盖天下之理无不由是而出,既得其本,则凡出于此者,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该摄洞贯,以次融摄,各有条理,如川流脉络之不可乱。大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汇之所以化育,以至经训之微言,日用之小物,玩之于此,无一不得其衷焉。由是操存益固,涵养益熟,泛应曲酬,发必中节。其事亲从兄,有人所难能者。(行状)
  朱子说:
  李延平不着书,不作文,颓然若一田夫野老。(语类一〇三)
  又说:
  李先生为人简重,却不甚会说。(一〇四)
  延平自己在辛巳年给朱子的信也说:
  但素来拙讷,发脱道理不甚明亮。
  延平不著书,不讲学,看来比豫章更古拙。有关延平言行,朱子说:
  他却不曾著书,充养得极好。凡为学,也不过是恁地涵养将去,初无异义。只是先生睟面盎背,自然不可及。(一〇四)
  由此可见延平纯是一重体验与践履之人,但在大关节处却把握得极牢。朱子作延平行状云:
  先生既从之(罗豫章)学,讲诵之余,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如何,而求所谓中者。若是者盖久之而知天下大本真有在乎是者也。(中略)其接后学答问,穷昼夜不倦。随人深浅,诱之各不同,而要以反身自得,而可以入于圣贤之域。故其言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久久用力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耳。又尝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苟免显然尤悔而已。若此者,恐未足道也。(中略)盖尝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以文字求之,悦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以故未尝为讲解文书。然其辨析精微,毫厘毕察。尝语问者曰: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若概以理一而不审乎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不自知也。其开端示人.大要类此。(文集卷第九十七)
  理一分殊正是延平用来分别儒学与异端的判准。
  延平与屏山籍溪之好佛老,学风迥然有异。无怪乎朱子少年时受家庭师友感染所信持的那一套,不为延平所印可。朱子后来自疑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始造成了他思想上的大转向。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出版者: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剖析了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全书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部四章论述朱熹的家学师承、性格志趣、为学进路及其参悟中和与论辩仁说的学思经历,勾勒出朱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两章呈现朱熹的心性情三分架局的人性论及其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形上学,厘定了朱熹哲学思想的完成形态。第三部四章梳理朱熹哲学思想自南宋以降与皇权政治、功利取向、陆王心学以及佛道诸家的摩荡,并基于现代观点评论了朱熹本体论、宇宙论、践履论、政治论的得失。附录七篇以专题形式对朱熹生平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