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克己身心 和谐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58
颗粒名称: 第二讲 克己身心 和谐世界
分类号: B823.1
页数: 8
页码: 7-14
摘要: 本文讲述《朱子治家格言》的第一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提纲挈领地表达了整篇文章的义理。文章介绍了如何在早晨起床后,通过洒水、扫地等家务劳动,达到内外整洁的效果。文章旨在教导人们如何修身治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早起、勤劳、恭敬和清净等重要价值观,并告诫人们不要贪图意外之财、饮酒过量、贪恋权力等。文章最后总结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包括保持质朴、顺时听天、读书志在圣贤等。
关键词: 朱子治家格言 研究 家庭道德

内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五十四句话,第一句话往往是一篇文章里很重要的一句。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非常地简单。“黎明”就是早晨,天刚亮的时候,我们必定要起床了,起床之后要扫地、擦拭,打扫家里各个房间的卫生。“庭除”就是庭院内外,内外都需要整洁。这句话就是告诉你,起来之后要打扫卫生。乍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内容,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籍,它能够成为传世之作,一般来讲,首句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我们看儒家很多的典籍、很多文章,它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提纲挈领,涵盖了全篇的义理。譬如说,我们刚刚习讲过的《大学》,它首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就涵盖了《大学》之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圣贤之学。
  《论语》二十篇,“学而第一”篇,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也把圣学之道总结概括出来了。我们并非生而知之,所以必定要学。整个圣贤之道就是以“学”字为宗,宗就是纲领。“学而时习之”的“习”就是实践,学了就真干,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行为当中。所以,以习为趣,这个趣有道路的意思,你要真正通晓圣贤的道路,就得实践,学是从理论上明白;把理论付诸行动,这是习的意思。这个“时”是圣学的关键,你能不能成就,你是不是时常在做,常常在做,不间断地在做,不间断地学,不间断地行,知行合一,知行并进,不间断,那么你最终必定成就圣贤。“不亦说乎”的“说(悦)”字,是学的受用,修学圣贤之道得到的果实,是甜美的,这种从内心里涌出来的喜悦叫法喜,它是你学而时习的动力,一句话就涵盖了圣贤之道!自己学,慢慢地别人知道你的学问功夫很好,都向你来讨教,从师于你,那么有朋自远方来,大家一起共学,这是非常快乐的。如果大家不知道你也没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你也不会烦恼,这是真正的君子,绝对不会影响你学习的兴趣,绝对不会打击你实践的积极性。假如你能做到天天“学而时习”,你就能天天“不亦说乎”,这不是涵盖了整部《论语》了吗?《论语》讲什么?就是这句话的衍生而已。
  《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把整个圣贤的学问,这种深奥的义理,给我们解释出来了。“天命”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本觉本善,《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天命就叫做性;“率性之谓道”,“率”就是顺的意思,“率性”就是随顺着自性。循着自性,顺着自性,这个称为道。这个道我们要修,“修道之谓教,”圣贤之教就是让我们随顺自性而修,这是讲到整个圣贤之道!
  《孟子》首句,“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见到孟子就问了,“您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利益?”开头就问利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你只要有仁义,还谈什么利益?你有了仁义,便是最大的利益,以仁义治国。这一篇的第一句也总结了《孟子》整篇的义理,《孟子》说什么?就是谈仁义。
  我们来看看儒家的基础教材,《弟子规》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我在之前对这一句话,讲了11个小时,这整个意思,我们去探寻:“父母”,当然对眼前的父母,我们要尽到孝,父母对我们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做到,这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希望我们成圣成贤,能成才,能够光宗耀祖,能够扬名后世,这是行大孝,哪个父母不希望?我们一定要成圣成贤,才算是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也泛指一切大众,《弟子规》讲,“事诸父,如事父”,大众对我们有什么希望?我们如何来帮助大众?这也是“父母呼,应勿缓”。所以这一句话,不就是说尽了圣贤之道?因此每一部经典的首句,都是提纲挈领的,万万不可小视。
  本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一句,也是一样,提纲挈领,也是把整篇《朱子治家格言》的义理给提取出来了,也是说尽了圣贤之道。正所谓“一即一切”,一句话涵盖一切义理,看你是不是能够深解义趣。读圣贤典籍,朱熹所谓的,要“虚心涵泳”,要把心虚掉、空掉。仔细地去玩味每一句话的义理,随着我们修学境界的提升,会对这个义理体会得愈来愈深刻。像这第一句话,我在小的时候,就认为它是早上起来打扫卫生,现在回头再看,其中的意思无穷尽。
  这里有三层意思,每一层意思都可以从事上讲、从心上讲,也就是总共六层意思。从事上来讲,它有三层意思。第一个是讲早起,“黎明即起”就是早起。第二个教我们勤劳,能够做家务,“洒扫庭除”。第三个要“内外整洁”,这是要整洁。所以早起、勤劳、整洁,从事上讲是这三个意思。实际上这种美德,不就是从小父母给我们耳提面命天天讲的吗?这是修身的大根大本。从心上讲,早起就有自强的意思,勤劳是表示恭敬,整洁是表清净的意思。我们一层一层地来分析。
  首先看第一小节,“黎明即起”从事上讲,就是早上要早起,不能够晚睡,不能够晚起床。从生理上来讲,早起对健康都有好处。清朝的官员李鸿章,他在其家书里面就说到,“清晨之气最佳,终夜紧闭卧室之内,浊气充塞,一吸清气,精神为之一爽,百病皆除”。这是讲到早上外面的空气最清新,因为我们晚上睡觉把门窗都关起来了,我们呼出来的浊气充塞了房间,早上早起,到户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精神爽利了,就百病不生。确实早起的人健康,这是什么?与天同步。天亮了,我们就起来,天黑了,我们就得休息。下面讲的“既昏便息”,这是到晚间,该睡眠了我们就睡眠。人能够与天同步,这是最健康的生活,比吃什么补药都强得多。从修身的角度来讲,早起对我们修养品德也有好处,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最重要的就是早晨的时间。《弟子规》也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人生短暂,要想成就学业、事业、道业,必须应该早起,抓紧命光,不浪费我们的时间。
  对一个家庭来讲,早起也是非常重要的。曾国藩先生,他在家书中曾经多次提到早起,强调早起。他说:“晏起,为败家之凶德。”“晏起”就是晚起床,这是败家的凶德,对一个家来说就不吉祥。为什么?晚起会把很多的事情都耽搁了,而且人会变得愈来愈懒散,愈来愈不振作。你要成就学业、事业,必须要有一种振作的精神,要发奋图强,如果晚起床,这股正气往往就慢慢的消解掉了。所以曾国藩先生说:“治家以不晏起为本。”治家是以早起为根本,不能够晚起床。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就讲要早起。曾国藩又说:“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这个勤劳的勤,是成就我们的事业的关键,这个勤字的工夫,第一个讲的就是早起。天还没亮就该起床了,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真正有志气的人,抓紧时间,一天只有24个小时,你要一睡,有的人一觉睡到中午十一二点,这半天就过去了,你说他能做多少事情?所以第一就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就是持之以恒,就譬如说早起,早起是要持之以恒的。这点我母亲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一生都是早起,为什么?因为我的姥姥就有早起的习惯,所以母亲也带动我早起,持之以恒就成习惯,就自然了。有的人可能听到钟老师今天讲这个“黎明即起”,好了,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起来,四点钟起来。再过一天四点半起来,再过一天五点钟起床,再过一两天恐怕七八点都不起来。就是愈来愈懈怠,不能够有恒,这个不管用。所以早起、有恒,这是勤字的功夫,这是治家的关键。古人讲勤俭治家,治家一个讲的是勤字,一个讲的是节俭的俭字,这都是从事上来讲,要早起。
  那从心讲我们怎么样领会这里头的意思?《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君子要效法天那样,天上有日月,日月运行天天都是这样有规律,它是不息的,不会停止的。太阳每天早上都是从东方起,到晚上从西方落下去。这是君子看到天像这样的有恒,这样的自强不息,那么他们学了天之德,也能够做到自强不息。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让我们要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修身治家的根本。
  再看第二小节,“洒扫庭除”,这句话表面上意思就是打扫卫生,从事上讲这是要我们学会勤劳。谚语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业,是把学业、事业、道业都包括在内,我们怎么能够成就我们的学业、事业、道业?必须要勤奋,要精进,如果是懒惰嬉戏,好逸恶劳,懒散懈怠,这就荒废了。所以世间法,乃至出世间法的成就,就在于这个精勤。我们要从小培养勤劳的美德。从哪里培养?早起打扫卫生,从这里培养,能够养好这样的品德,长大了治学,他也能勤于学业,工作也能勤于事业,他要是修道,他也能够勤于道业。所以这个“勤”字非常重要。
  从心上讲,勤劳,这是一种恭敬的心态,所谓主敬存诚。心里面能够敬人、敬事、敬物,他行为上的表现必定是勤勤恳恳。所以“洒扫庭除”也是认认真真,是内外都整洁的。反过来,这种勤恳也是培养自己的敬事、敬物之心,恭敬在圣贤之学里头是极其重要的态度。《礼记》首篇《曲礼》,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这是强调恭敬,没有不恭敬的。古德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的真正成就,其实是从恭敬心得来的。
  曾国藩先生家书里面说到:“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这是告诫诸子弟,如果“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做不到,他不能够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败家的气象。从小可以看到大,因小果大,第一代人疏忽,疏忽是没有恭敬心,他懒散、不能够精勤,那么第二代就学着第一代,可能比第一代更糟,产生淫逸,骄奢淫逸,慢慢就会有什么?晚上不睡觉,像打麻将,现在有打游戏机的,有在外面过这些夜生活的,甚至有吸毒的,当时清朝末年吸鸦片的现象就很严重,这是什么?败家的征兆。他晚上不睡觉早上肯定起不来,黎明即起就做不到。所以治家要从自己做起,带动整个家族,要防微杜渐,对于小小细节的修养都不能马虎。
  第三层意思,第三小节“要内外整洁”,这从事上讲就是要整洁。《弟子规》讲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是说到我们的房间,我们的家居内外,都要清洁。墙壁干净,地上也干净,桌面上一尘不染,文房四宝摆得整整齐齐。这种清洁、整洁的环境对我们读书、治学、生活、修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能够在清净、清洁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我们的心就容易得到清净。书房如果能够做到窗明几净,那么你的学习,也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上讲,环境清净表内心的清净,“要内外整洁”,内是讲心地,外是讲环境,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如果你心是清净的,肯定就能够让家居、环境非常的清洁、整齐,因为心和境是一如的,是不二的。
  所以《大学》里讲的要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修身在正其心。你的心正了,你的身也正,你的家也正,整个国也正,天下也正,为什么?心和身、家、国、天下不二,一正一切正,一歪也就一切歪,一净一切净,一染就一切染。我们环视世界,现在污染非常严重,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呼吁,再不整治,可能几十年后,人类就不适合在地球上生存了。探究污染的根源,还是在心地的污染,所谓人有贪、嗔、痴、慢,这些种种的恶念、烦恼,便会带来对环境的侵害。所以天灾人祸,我们不能够随随便便把它推出去,认为这是自然灾害,好像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难道这个气候的变化,跟我们人类没有关系吗?目前地震、海啸频繁,跟人类没有关系吗?这种流感病毒,跟我们人类没有关系吗?乃至战争冲突,跟人类没有关系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心善才能感得环境的善,人心恶,环境自然就有这些天灾人祸,这是如影、如响,古人讲的“如响应声,如影随形”,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所以我们要使环境清净,世界和谐,必须从我自心做起,每个人都能从自心做起,转变贪、嗔、痴、慢,这便是构造人间净土的根本方法。当然要让大家一起来转,首先要自己转,不能说别人去转,我就没事了,那不行,因为什么?别人也是我的环境,这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事环境,别人是人事环境。我心转了,境界也跟着转。所以“欲明明德于天下”,必须自己从修身做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是以修身为本的。不论你的身份高低贵贱,上至天子(就是国家领导),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修身为本,以修身来改造世界,能不能改造?必定能。要有信心,圣贤苦口婆心就是告诉我们这一条,以修身为本。
  我们要记住古谚语中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是平民老百姓,是谁?就是我。我就是一个匹夫,对于天下兴亡有没有责任?有责任,而且是负完全责任,为什么?这个天下是我的天下,不是别人的天下,我的心正则天下就和平,我的心不正就影响天下,就不和平。所以和谐世界要从心开始,从谁的心开始?从我的心开始。所以“要内外整洁”,内是自己内心当中的每一个念头,我们都要警醒自己,看看这个念头是善的还是恶的,什么是善的?为别人的就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为自己就是恶的。为自己是自私自利,那是恶。为别人是大公无私,那是善。所以要从内心中每一个念头去细致地检点,这是内整洁。外整洁,必定能够影响家、国、天下,随着你的清净和谐、充满仁爱的念头,这个磁场慢慢就扩展,而使得整个世界都和谐了。
  不仅世界和谐,乃至整个宇宙都可以和谐,所谓“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法界,人间的这个环境,不离自性。真正能够把这个道理搞透彻、搞明白了,我们就能够信心十足的去承当,直下承当!和谐世界乃至和谐宇宙,不是外面的事情,完全是我分内的事情。《论语》里面有一段夫子跟他弟子颜回的对话,颜回是孔老夫子弟子当中最贤德的,最受夫子的赞叹。颜回问仁,仁爱的仁,是什么意思?夫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是仁?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恶念,复礼是讲随顺礼教,随顺圣贤的教诲,那就成为仁了。念念都能够克己复礼,念念都不离开仁。所以夫子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一日是哪一日?不是昨日,也不是明日,就是今日!今日24小时,是哪个小时?不是过去那个小时,也不是未来的那个小时,是当下这个小时,这个钟点,就在当下,此时此刻你能够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是孔子给我们讲的最高的心法。当下克己复礼,当下天下归仁。天下归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和谐世界,当下你能做到!问题是你能不能够念念克己复礼,日日克己复礼,你果然能做到,那和谐世界就日日都能做到。
  所以夫子告诉我们:“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分内的事情,哪里是外面的事情?哪里是别人的事情?所以古德教导我们,“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讲得还不够彻底。为什么?事实上,讲天下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天下,天下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天下以外没有自己,自己以外也没有天下。所以自己克己复礼,自己能够为仁,天下也就归仁了。这里讲的是“要内外整洁”的深义。内整洁了,外也就整洁了,内外一如。实际上根本没有内外,内和外是一不是二,这是和谐世界的大道理。
  这第一句话的深义就无穷尽,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不可以小看,每一句话的意思,都是极其深广,要详细说起来都是要很长的时间,尤其这首句更要特别留意。
  《朱子治家格言》总共有五十四句,时间有限,我们底下就简要一点。

知识出处

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

《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是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是劝人勤俭治家、安分守己的一篇家训。内容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求学立志,家业道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