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八九】 朱陆关系之私情方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160
颗粒名称:
【八九】 朱陆关系之私情方面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7
页码:
582-5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陆关系是指中国宋代学者朱熹和陆九龄之间的关系。关于他们之间的私事交流并不常见,大多数研究者更关注他们在学术上的异同以及彼此之间的看法冲突。根据记载,朱熹在1173年致信给吕祖谦,介绍了陆九龄,并称赞他为孝友之士,兄弟都有成就。朱熹也提到他最近与陆九龄相聚,互相学习问道。
关键词:
朱熹
陆九龄
学术
内容
朱陆关系,论之者多矣。中日学者文章,汗牛充栋。大多注重学术异同,以其意见如冰炭之不相容,互见奋激。于是两人之私情方面,彼此尊敬,每多忽略。予尝考其通信,几无年无之。1其两人之心情友谊,并不因意见不同而或减也。兹列其关于私事之记载,以年期为序。斯学者可以睹两人交情之全貌,与其始终之感想为何也。
(1)乾道九年癸巳(一一七三)。吕东莱(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致朱子书云:“抚州士人陆九龄子寿(一一三二-一一八〇),笃实孝友,兄弟皆有立。旧所学稍偏。近过此相聚累日,亦甚有问道四方之意。”2盖谓与其弟子静(陆象山)欲与朱子结识也。
(2)淳熙元年甲午(一一七四)。《答吕子约(吕祖俭,一一九六年卒)书》云:
“近闻陆子静言论风旨之一二,全是禅学,但变其名号耳。竞相祖习,恐误后生。恨不识之,不得深扣其说,因献所疑也。”3
(3)淳熙二年乙未(一一七五)。东莱为之安排,朱陆吕等相会于江西信州鹅湖寺,是为历史上有名之鹅湖之会。予尝撰《朱陆鹅湖之会补述》,指明此会乃在相叙结识,而非学术上之对垒也。4别后致书象山云:“所恨匆匆别去,彼此之怀,若皆有未既者,然警切之诲,佩服不敢忘也。”5
(4)淳熙四年丁酉(一一七七)。《答叶味道〔嘉定十三年庚辰(一二二〇)进士〕书》曰:“顷年陆子寿兄弟亲丧,亦来问此。时以既复袝主告之,而子静固以为不然,直欲于卒哭而袝之后,彻其几筵。子寿疑而复问,因又告之。……子静终不谓然,而子寿遂服。以书来谢,至有负荆请罪之语。”6
(5)淳熙七年庚子(一一八〇)。《答吕伯恭(东莱)书》云:“子寿兄弟得书。子静于秋凉来游庐阜,但恐此时已换却主人耳?”7是时朱子知江西南康军。郡治离庐山十余里。朱子任期将满,故云。
(6)《又答伯恭》云:“二陆后来未再得信。救荒方急,未暇遣人问之。子静欲来游山。闻此中火色如此,又未知能来否耳。”8
(7)《又答伯恭》云:“子寿兄弟久不得书。子静欲来。想以旱故未必能动,旦夕或遣人候之也。”9
(8)《答傅子渊书(名梦泉)》云,“荊州(张栻)云亡,忽忽岁晚。比又得青田教授陆兄(子寿)之讣。吾道不幸乃至于此。每一念之,痛恨无穷。想平生师资之义,尤不能为怀也。”10
(9)《又答吕伯恭书》云:“子静书云,已求铭(《子寿墓志铭》)于门下,属熹书之,此不敢辞。但渠作得《行状》11,殊不满人意。恐须别为抒思,始足有发明也。”12
(10)淳熙八年辛丑(一一八一)。《跋子静白鹿洞书院讲义》云:“淳熙辛丑春二月,陆兄子静来自金陵。其徒朱克家、陆麟之、周清叟、熊鉴、路谦亨、胥训实从。十日丁亥,熹率僚友诸生,与俱至于白鹿书堂,请得一言,以警学者。……盖听者莫不竦然动心焉。熹犹惧其久而或忘之也,复请子静笔之于简而受藏之。’”13《朱子年谱》“二月,陆子静来访”条下云:“子静来访,请书其兄教授墓志铭。先生率僚友诸生,与俱至白鹿洞书院,请升讲席。子静以君子小人喻义利章发论。”14《象山年谱》云:“时元晦为南康守,与先生泛舟乐曰:‘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乃请先生登白鹿洞书院讲席。先生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乃复请先生书其说。先生书《讲义》。寻以《讲义》刻于石。……当时说得来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15二月而携扇,可疑。
(11)淳熙十年癸卯(一一八三)。朱子有书子静,略云:“比约诸葛诚之(诸葛千能,淳熙进士)在斋中相聚,极有益。淅中士人贤者皆归席下。比来所得为多,幸甚。”再书云:“归来臂痛。病中绝学捐书,却觉得身心收管,似有少进处。向来泛滥,真是不济事。恨未得款曲承教,尽布此怀也。”16
(12)子静《与漕使尤延之(名袤)书》略云:“朱元晦在南康已得太严之声。元晦之政,亦诚有病,然恐不能泛然以严病之。使罚当其罪,刑故无小,遽可以严而非之乎。……元晦浙东救旱之政,比者屡得浙中亲旧书及道途所传,颇知梗概,浙人殊赖。自劾一节,尤为适宜。”17
(13)淳熙十一年甲辰(一一八四)。有书子静略云:“不知轮对班在何时?果得一见明主,就紧要处下得数句为佳。其余屑屑,不足言也。”18
(14)“时有言奏剳差异者。元晦索之,先生纳去一本。”19朱子贻书云:“奏篇垂寄,得闻至论,慰沃良深。其规模宏大,而源流深远,岂腐儒鄙生所能窥测?不知对扬之际,上于何语有领会?……但向上一路,未曾拨转处,未免使人疑著,恐是葱岭带来耳。”20此书又见《象山全集》,但删去葱岭一句,以其暗示禅宗之度岭而来也。21
(15)淳熙十三年丙午(一一八六),答诸葛诚之云:“子静平日所以自任,正欲身率学者一于天理,而不以一毫人欲杂于其间。恐决不至如贤者之所疑也。”22朱子撰《曹立之(曹建)墓表》,谓立之始学于陆氏兄弟,继而就学于张栻。子静门人愤激。诚之盖疑子静亦感不平也。此书又载《象山全集》。23
(16)淳熙十四年丁未(一一八七),《与朱子书》云:“朝廷以旱叹之故,复屈长者以使节。倘肯俯就,江西之民,一何幸也?冬初许氏子来,始得五月八日书,且闻令小娘竟不起,谅惟伤悼。前月来又得五月二日书开慰之剧。某不肖祸衅之深,仲兄子仪中夏一疾不起。前月末甫得襄事。七月末丧一幼稚三岁,乃拟为先教授兄后者。比又丧一侄孙女。侄婿张辅之抱病累月,亦以先兄襄事之后长往。痛哉!祸故重仍,未有甚于此者。触绪悲摧,殆所不堪。某旧有血疾。二三年寖剧。近又转而成痔,良以为苦。数日方少瘳矣。”24
(17)又一书云:“外台之除,岂所以处耆德,殆新政起贤之兆耳。……窃料辞免之章,必未俞允。愿尊兄勉致医药,俯慰舆情。纵筋力未强,但力疾卧护,则精神折冲者,亦不细矣。”25
(18)《与王谦仲(王蔺时)》云:“元晦闻已起行入奏事,江西可谓德星聚也。”26
(19)淳熙十五年戊申(一一八八),《与朱子书》云:“闻已赴阙奏事。何日对扬?伏想大摅素蕴,为明主忠言,动悟渊衷,以幸天下。恨未得即闻绪余,沃此倾渴。外间传闻留中讲读,未知信否?诚得如此,岂胜庆幸?乡人彭世昌得一山,在信之西境,距敝庐两舍而近,实龙虎山之宗。巨陵特起,豗然如象,名曰象山。……彭子结一庐以相延。某亦自为精舍于其侧。春间携一侄二息读书其上。又得胜处为方丈以居。”27以下为太极之辨。
(20)朱子复书曰:“今夏在(江西)玉山便中得书。时以入都,旋复还舍,疾病多故,又苦无便,不能即报。然怀想德义,与夫象山泉石之胜,未尝不西望太息也。……今者又蒙收召……已遣人申堂恳免矣。”28以下答辩太极。
(21)《又与朱子书》云:“奉十一月八日书,备承作止之详,慰浣良剧。此阅邸报,窃知召命不容辞免。莫须更一出否?吾人进退,自有大义。岂直避嫌畏讥而已哉?”29以下续辨太极。
(22)绍熙三年壬子(一一九二)。朱子《贻子静书》云:“昔时归来(福建)建阳,失于计度,作一小屋,期年不成。劳苦百端,欲罢不可。”30
(23)问:“陆子静家有百余人吃饭。”朱子答曰:“近得他书,已自别架屋。便也是许多人,无顿着处。……陆子静始初理会,家法亦齐整。诸父自做一处吃饭,诸母自做一处吃饭,诸子自做一处,诸妇自做一处,诸孙自做一处,孙妇自做一处,卑幼自做一处。”31此为叶贺孙辛亥(一一九一)以后所闻。
(24)绍熙四年癸丑(一一九三),答赵然道〔名师雍,淳熙十四年丁未(一一八七)进士〕云:“荆门(指象山)之讣,闻之惨怛。故旧凋落,自为可伤,不计平日议论之同异也。”32
(25)庆元元年乙卯(一一九五),汤泳录云:“象山死,先生率门人往寺中哭之。既罢,良久,曰:‘可惜死了告子。’33此为汤泳(非胡泳)乙卯(一一九五)所闻。隔象山之死34(一一九三),已两年矣。”(参看页五九二“可惜死了告子”条)
附注
1 参看拙著《朱学论集·朱陆通讯详述》(台北学生书局,一九八二),页二五一至二六九。 2 《东莱吕太史文集》(《续金华丛书》本)别集,卷八《与朱侍讲第(二十二书)》,页一下。 3 《文集》卷四十七《答吕子约(第十七书)》,页二十下至二十一上。 4 《朱学论集·朱陆鹅湖之会补述》,页二三三至二四九。 5 《象山全集》(《四部备要》本)卷三十六《年谱》,页九下。此书不见《朱子文集》。 6 《文集》卷五十八《答叶味道(第二书)》,页二十五上。第一书,页二十三上。负荆请罪出《史记》(《四 部丛刊》本)卷八十一,页六上。 7 同上,卷三十四《答吕伯恭(第八十三书)》,页二十六上。 8 同上,第八十四书,页二十八上。 9 同上,第八十五书,页二十九下。 10 同上,卷五十四《答傅子渊(第一书)》,页十六上。 11 《象山全集》卷二十七《全州教授陆先生行状》,页一上至四下。 12 《文集》卷三十四《答吕伯恭(第九十书)》,页三十二上。 13 同上,卷八十一《跋金谿陆主簿白鹿洞书堂讲义后》,页二十五上。 14 王懋竑《朱子年谱》(《丛书集成》本)卷二下,页九十六。 15 《象山全集》卷三十六《年谱》,页十下。 16 同上,页十一下。二书不见《朱子文集》。 17 同上,页十二上。 18 同上,页十二下。 19 同上,页十三上。 20 《文集》卷三十六《寄陆子静(第一书)》,页六上。 21 《象山全集》卷三十六《年谱》,页十三下。 22 《文集》卷五十四《答诸葛诚之(第一书)》,页四下。 23 《象山全集》卷三十六《年谱》,页二十下。 24 《象山全集》卷十三《与朱元晦(第一书)》,页七上下。 25 同上,第二书,页七下。 26 同上,卷九《与王谦仲(第一书)》,页一上。 27 同上,卷二《与朱元晦(第一书)》,页五上。 28 《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静(第五书)》,页七下。 29 《象山全集》卷二《与朱元晦(第二书)》,页七下。 30 同上,卷三十六《年谱》,页二十三下。此书不见《朱子文集》。 31 《语类》卷九十,第六十四条,页三六六三至三六六四。 32 《文集》卷五十五《答赵然道》,页二十七下。 33 《语类》卷一二四,第四十八条,页四七七二。 34 象山卒于绍熙三年壬子十二月十四日,为阳历一一九三年一月十日。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