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 论象山之性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159
颗粒名称: 【八八】 论象山之性格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8
页码: 574-581
摘要: 本文提到,《语类》卷一二四中的《陆氏》部分共有六十八条,其中五十八条讨论了陆象山,其余讨论了陆氏的门人。这些条目中有九成是批评性言论,指责象山倾向于禅宗,而《文集》中的信札更是严厉批评。朱子对象山的批评数量实际上比象山对朱子的批评要多。然而,朱子对象山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学术方面。对于朱子批评象山的性格,人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是学术立场和态度,另一个是与学术无关的性格特点。只有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方面,才能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不兼容,同时在私情方面互相敬重。(参考页五八二的“朱陆关系之私情方面”条)。本文整理了《文集》和《语类》中关于象山性格的言论,并按年代顺序列出,或许可以窥见朱子感情如何演变。
关键词: 朱子 陆象山 学术

内容

《语类》卷一二四题“陆氏”,凡六十八条。以五十八条论象山(陆九渊,一一三九-一一九三),以其余论其门人。十分之九为批评言论,指象山为禅,《文集》书札更甚。朱子之攻象山,实比象山之攻朱子为多。然朱子之抨击象山,纯在学术方面。吾人对于其批判象山之性格,当作两面观。一是关于学术之立场与态度,一是与学术无关之气质。必须如是分别清楚,乃能了解其学术上绝不相容,而私情方面则互相敬慕也(参看页五八二“朱陆关系之私情方面”条)。兹辑《文集》与《语类》谈论象山性格之语,以年岁为先后,或可以窥见朱子感情之如何演变也。
  (1)淳熙三年丙申(一一七六)。《答张敬夫(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〇)书》云:“子寿(陆九龄,一一三二-一一八〇)兄弟气象甚好。其病却是尽废讲学而专务践履。却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者。要其操持谨质,表里不二,实有以过人者。惜乎其自信太过,规模窄狭。不复取人之善。将流于异学而不自知耳。”1此为朱子首次谈论象山之学术与品格,乃在鹅湖之会后之一年。鹅湖不甚投机,故有此言。(参看页五六六“鹅湖之会”条)
  (2)淳熙六年己亥(一一七九)。《答吕伯恭(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书》云:“(子静)不肯翻然说破今是昨非之意。依旧遮前掩后,巧为词说。只此气象,却似不佳耳。”2
  (3)淳熙七年庚子(一一八〇)。《又答伯恭书》云:“渠兄弟今日岂易得?但子静似犹有些旧来意思。闻其门人说子寿言其虽已转步,而未曾移身。然其势久之亦必自转。回思鹅湖讲论时,是甚气势?今何止什去七八耶?”3
  (4)《答林择之(林用中)》云:“陆子寿兄弟近日议论,却向讲学上理会。其门人有相访者,气象皆好,但其间亦有旧病。”4
  (5)《与吴茂实(吴英)书》曰:“陆子寿兄弟近日议论与前大不同,却方要理会讲学。”5
  (6)万人杰庚子(一一八〇)以后所录云:“陆子静看得二程低,此恐子静看其说未透耳。譬如一块精金,却道不足金。非金之不好,盖是不识金也。”6
  (7)淳熙八年辛丑(一一八一)。《答吕伯恭书》云:“子静到此数日,所作子寿埋铭,已见之。叙述发明,此极有功。卒章微婉,尤见用意深处。叹服叹服。子静近日讲论,此旧亦不同。但终有未尽合处。幸其却好商量,亦彼此有益也。”7
  (8)《又答伯恭》云:“子静旧日规模终在。其论为学之病,多说如此即只是意见,如此即只是议论,如此即只是定本。……子静之病,恐未必是看人不看理。自是渠合下有些禅底意思,又是主张太过,须说我不是禅,而诸生错会了。故其流至此。”8《语类》载甘节癸丑(一一九三)以后所闻,朱子谓:“某向与子静说话,子静以为意见。某曰:‘邪意见不可有,正意见不可无。’子静说此是闲议论。某曰:‘闲议论不可议论。合议论则不可不议论。”’9此记录是在十余年之后,朱子印象尚未消除,可知其异常之深矣。
  (9)《与刘子澄(刘清之,一一三九-一一九五)书》云:“子静一味是禅,却无许多功利术数。目下收敛得学者身心,不为无力。然其下稍无所据依,恐亦未免害事也。”10
  (10)淳熙十年癸卯,潘柄癸卯(一一八三)以后所闻云:“或问东莱象山之学。曰:‘伯恭失之多,子静失之寡。”’11
  (11)淳熙十一年甲辰(一一八四)。《答胡季随(名大时)书》云:“元善(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〇六)书说与子静相见甚欵。不知其说如何。大抵欲速好径,是今日学者大病。”12此书无年月日。然此书言《南轩集》误字已为检勘。13《南轩集》甲辰(一一八四)序,故此书系于甲辰。
  (12)《与詹帅(詹体仁)书》云:“高教授14能留意学校,甚善。渠尝从陆子静学,有意为己,必能开道其人也。”15此书上文言钦夫(南轩)文集久刻未成,16约在甲辰。
  (13)淳熙十二年乙巳(一一八五)。《与刘子澄书》曰:“子静寄得对语17来,语意圆转,浑浩无凝滞处,亦是渠所得效验,但不免些禅底意思。昨答书戏之云:‘这些子恐是葱岭带来。’(参看页五八二‘朱陆关系之私情方面’条)渠定不伏。然实是如此,讳不得也。”18
  (14)淳熙十五年戊申(一一八八)。《答赵子钦(名彦肃,乾道初进士)书》云:“子静后来得书,愈甚于前。大抵其学于心地工夫,不为无所见。但使欲恃此陵跨古今,更不下穷理细密功夫,卒并与其所得者而失之。人欲横流,不自知觉,而高谈大论,以为天理尽在是也,则其所谓心地工夫者,又安在哉。”19
  (15)黄?戊申所闻云:“陆氏会说。其精神亦能感发人。一时被他耸动,亦便清明。只是虚,更无底簟。‘思而不学则殆’20,正谓无底簟,便危殆也。”21
  (16)陈文蔚(陈才卿)戊申以后所闻云:“因说陆子静,谓江南未有人如他八字着脚。”22言其立脚稳固也。
  (17)李闳祖(李守约)戊申以后所闻云:“子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3此是佛说,24言思虑自然,心无所系也。
  (18)淳熙十六年己酉(一一八九)。《答陆子静》云:“然凡辩论者亦须平心和气,子细消详。反复商量,务求实是,乃有归著。如不能然,而但于匆遽急迫之中,肆支蔓躁率之词,以逞其忿怼不平之气,则恐反不若或者之言,安静和平,宽洪悠久,犹有君子长者之遗意也。……今以麄浅之心,挟忿怼之气,不肯暂置其是己非彼之私,而欲评义理之得失,则虽有判然如黑白之易见者,犹恐未免于误。况其差有在于毫厘之间者,又将谁使折其衷而能不谬也哉?……子美尊兄自是天资质实重厚。当时看得此理有未尽处,不能子细推究,便立议论。因而自信太过,遂不可回。见虽有病,意实无他。老兄却是先立一说,务要突过有若、子贡以上。……一例吹毛求疵,须要讨不是处。正使说得十分无病,此意却先不好了。况其言之粗率,又不能无病乎?”25此书乃答子静来书剧辨太极、无极,措辞强硬,朱子书札从未有如是者。
  (19)答邵叔义书云:“子静书来,殊无义理。每为闭匿,不敢广以示人。不谓渠乃自暴扬如此。……所与左右书,渠亦录来,想甚得意。大率渠有文字多,即传播四出,唯恐人不知。此其常态,亦不足深怪。”26
  (20)《象山年谱》所录云:“有学者因无极之辩,贻书诋先生(象山)者。晦庵复其书云:‘南渡以来,八字着脚,理会着实工夫者,惟某与陆子静二人而已。某实敬其为人。老兄未可以轻议之也。’”27
  (21)黄道夫〔黄樵仲,淳熙十年癸卯(一一八三)进士〕己酉以后所闻云:“伯恭门徒气宇厌厌,四分五裂,各自为说。久之必至销歇。子静则不然。精神紧峭,其说分明。能变化人,使人旦异而晡不同。其流害未艾也。”28
  (22)绍熙二年辛亥(一一九一)。叶贺孙〔叶味道,嘉定十三年庚辰(一二二〇)进士〕,辛亥以后所闻一则云:“子静虽占奸不说,然他见得成个物事,说话间便自然有个痕迹可见。只是人理会他底不得,故见不得。然亦易见。子静只是人未从,他便不说。及钩致得来,便直是说,方始与你理会。”29
  (23)又一则云:“潘恭叔(潘友恭)说象山说得如此,待应事都应不是。曰:‘可知是他所学所说,尽是杜撰,却不依见成格法也。应事也只是杜撰。如何得合道理?’”30
  (24)又一则云:“某也难说他(子静)有多多少少,某都不敢说他。只是因诸公问,不得不说。他是向一边去,拗不转了。又不信人言语。又怎奈何他?”31
  (25)绍熙四年癸丑(一一九三)。《答詹元善》云:“子静旅榇经由,闻甚周旋之。此殊可伤。见其平日大拍头,胡叫唤,岂谓遽至此哉?然其说颇行于江湖间。损贤者之志而益愚者之过。不知此祸又何时而已耳。”32
  (26)潘植癸丑(一一九三)所闻云:“陆子静说告子也高。也是他尚不及告子。告子将心硬制得不动。陆遇事未必皆能不动。”33
  (27)黄义刚癸丑以后所闻一则云:“如陆子静天资甚么高明,却是不道中庸。后其学便误人。某尝说子静说道理有个黑腰子。其初说得澜翻,极是好听。少间到那紧处时,又却藏了不说,又别寻一个头绪,澜翻起来。所以人都捉他那紧处不着。”34
  (28)又一则云:“陆子静,分明是禅,但却成一个行户,尚有个据处。”35
  (29)又一则云:“叔器(胡安之)问象山师承。曰:‘他们天姿也高,不知师谁。然也不问师传。学者多是就气禀上做,便解偏了。’”36
  (30)绍熙五年甲寅(一一九四)。王过甲寅所闻云:“先生曾说陆子静、杨敬仲(杨简,一一四一-一二二六)自是十分好人,只似患净洁病底。又论说道理,恰似闽中贩私盐底。下面是私盐,上面以鲞鱼盖之,使人不觉。盖谓其本是禅学,却以吾懦说话遮掩。”37
  (31)辅广甲寅以后所闻云:“子静说话常是两头明,中间暗。……是他那不说破处。他所以不说破,便是禅。”38
  (32)庆元四年戊午(一一九八)。沈僴戊午以后所闻云:“近世所见会说话,说话响,令人感动者,无如陆子静。”39
  (33)庆元五年己未(一一九九)。吕焘己未所闻云:“王介甫(王安石,一〇二一-一〇八六)、陆子静,却只是横说。”40
  (34)杨若海录,不知何时:“性质(原注:陆子美),精神(原注:子静)。”41
  (35)廖德明〔乾道五年己丑(一一六九)进士〕录云:“陆子静、杨敬仲有为己工夫。若肯穷理,当甚有可观。惜其不改也。”42此为德明癸巳(一一七三)以后所闻。德明由癸巳至己未,师事朱子六次。不知此是何时所闻。以其兼说象山门人,故录之最后。

附注

1 《文集》卷三十一《答张敬夫(第二十七书)》,页十五下至十六上。 2 同上,卷三十四《答吕伯恭(第七十七书)》,页十七下。 3 同上,第八十三书,页二十六上下。 4 《文集》卷四十三《答林择之(第四十六书)》,页三十一下。 5 同上,卷四十四《与吴茂实(第一书)》,页三十下。 6 《语类》卷八十,第八十八条,页三三二一。 7 《文集》卷三十四《答吕伯恭(第九十二书)》,页三十三上。 8 同上,第九十三书,页三十四上下。 9 《语类》卷一二四,第二十一条,页四七五九。 10 《文集》卷三十五《与刘子澄(第十一书)》,页二十二上。 11 《语类》卷一二二,第四条,页四七一九。 12 《文集》卷五十三《答胡季随(第九书)》,页二十二上。 13 同上,第八书,页二十一下。 14 未详。 15 《文集》卷二十七《与詹帅(第三书)》,页十八上。 16 同上,页十七上。 17 “轮对”五剳,载《象山全集》(《四部备要》本)卷十八《删定官轮对剳子》,页一上至三下。 18 《文集》卷三十五,《与刘子澄(第九书)》,页二十四下。 19 同上,卷五十六《答赵子钦(第四书)》,页二下至三上。 20 《论语·为政》,第十五章。 21 《语类》卷一二四,第三十三条,页四七六四。 22 同上,第六条,页四七五四。 23 同上,第四十条,页四七六九 24 《金刚经》第十品。 25 《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静(第六书)》,页十一上至十五下。 26 同上,卷五十五《答邵叔义(第四书)》,页二十九下。 27 《象山全集》卷三十六《年谱》,页二十一上。 28 《语类》卷一二二,第三十九条,页四七三一。 29 同上,卷一二三,第二条,页四七三九。 30 同上,卷一二四,第三十二条,页四七六四。 31 《语类》卷一二四,第五十七条,页四七八〇。 32 《文集》卷四十六《答詹元善(第三书)》,页十八上。 33 《语类》卷一二四,第十四条,页四七五七至四七五八。 34 同上,卷六十四,第一四一条,页二五二〇。 35 同上,卷一二三,第二十二条,页四七五〇。 36 同上,卷一二四,第七条,页四七五四。 37 同上,第四十六条,页四七七〇。 38 同上,卷一〇四,第三十八条,页四一六五。 39 同上,卷九十五,第一七七条,页三九〇五。 40 同上,卷一三九,第十七条,页五三〇三。 41 《语类》卷一二四,第一条,页四七五三。 42 同上,第五十八条,页四七八一。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