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 论《近思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133
颗粒名称: 【六二】 论《近思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7
页码: 405-4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近思录》是朱熹十分重视的一部著作,其重要性主要在于其所收录的内容都是儒家经典和理学思想的精华。此书被认为可以帮助读者修身养性、精进学问。在阅读方法上,朱熹强调应逐卷细读,不可贪图速成。此外,朱熹也与门人不断讨论《近思录》中的问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朱熹认为此书是“初入德之门”的佳作,自己更是熟读多遍,对其中内容可谓精通。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近思录

内容

《语类》卷一〇五载朱子论《近思录》共十二条,特重此编之性质与读法。兹尽录之如下:
  (1)修身大法,《小学》(参看页四二九“《小学》”条)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
  (2)《近思录》好看。“四子”1,“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3)《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要。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十三、异端之学。十四、圣贤气象。(参看页四一二“《近思录》卷次与题目”条)
  (4)《近思录》大率所录杂,逐卷不可以一事名。如第十卷亦不可以事君目之,以其有“人教小童”在一段。2
  (5)《近思录》一书,无不切人身,救人病者。
  (6)郑言《近思录》中语甚有切身处。曰:“圣贤说得语言平。如《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皆平易。《近思录》是近来人说话,便较切。”
  捷按:朱子门人姓郑者共十人。此处大概指郑可学(字子上,一一五二—一二一二)。一因十人中以子上为最著。3二因此条为叶贺孙辛亥(一一九一)以后所闻,而子上事朱子于漳州(一一九〇—一一九一)。三因朱子“尝以删定《大学》一编示诸生曰:‘此书欲传得其人,惟子上可托之。’”4
  (7)或问《近思录》,曰:“且熟看《大学》了,即读《语》《孟》。《近思录》又难看。”
  (8)《近思录》首卷难看。某所以与伯恭(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商量,教他做数语以载于后,正谓此也。若只读此,则道理孤单,如顿兵坚城之下。却不如《语》《孟》,只是平铺说去,可以游心〔参看本节之(29)〕。
  (9)看《近思录》,若于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久后看第一卷,则渐晓得。
  (10)问蜚卿(童伯羽,一一四四—一一九〇),《近思录》看得如何?曰:“所疑甚多。”曰:“今猝乍看这文字,也是难。有时前面活地说,后面又不是恁地。这里说得如此,那里又却不如此。子细看来看去,却自中间有个路陌推寻。通得四五十条后,又却只是一个道理。伊川(程颐,一〇三三—一一〇七)云:‘穷理岂是一日穷得尽?穷得多后,道理自通彻。’”5
  (11)因论《近思录》曰:“不当编《易传》6所载。”问如何?曰:“公须自见。”意谓《易传》已自成书。
  (12)因说《近思续录》,曰:“如今书已尽多了。更有却看不办。”
  捷按:朱子讲友刘清之(子澄,一一三九—一一九五)采集二程门人之语为《续近思录》。早已失传。朱子云:“子澄编《近思续录》。某劝他不必作。盖接续二程意思不得。”7又《致刘子澄》云:“《近思续录》俟旦夕看毕奉报。第三录亦佳。但如此编录,得无劳心否?因看书所得,随手抄录不妨。若作意收拾,搜寻布置,即费心力,亦须且省节为佳也。”8第三录当另是一书,然《近思续录》或亦有作意收拾,搜寻布置之病耳。
  此外《文集》《语类》所载,尚有多起,明显表达朱子对《近思录》之编订与评价,深具参考之价值。因并录之。
  (13)《近思录》一书,皆是删取诸先生精要之语,以示后学入德之门户,而首卷又是示人以道体所在。9
  (14)《近思录》说得近世学问规模病痛亲切。更能兼看亦佳也。10
  (15)伊洛11文字亦多,恐难遍览。只前此所禀《近思录》乃其要领。只此一书,尚恐理会未彻,不在多看也。12
  (16)《近思录》本为学者不能遍观诸先生之书,故掇其要切者,使有入道之渐。若已看得浃洽通晓,自当推类旁通,以致其博。13
  (17)“心生道也。”14此句是张思叔(张绎,一〇七一—一一〇八)所记,疑有欠阙处。必是当时改作行文,所以失其文意。伯丰(吴必大)云:“何故人在《近思录》中?”曰:“如何敢不载?但只恐有阙文。此四字说不尽。”15
  (18)向编《近思录》,说与伯恭此一段16(“《益》之初九”)非常有,不必入。伯恭云:“非常有则有时而有,岂不可书以为戒?”及后思之,果然。17
  (19)钦夫(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〇)寄得所刻《近思录》来,却欲添入说举业数段,已写付之。18
  捷按:此或今之卷七《出处》第三十三“人多说”等三条。朱子既承张拭之劝议,添人说科举数条,又欲采数条说科举坏处,为吕东莱(吕祖谦)所反对。《答时子云》云:“向编《近思录》,欲入数段说科举坏人心术处,而伯恭不肯。”19
  (20)伯恭以凡事皆具,唯律不说。偶有此条〔“介甫(王安石,一〇二一—一〇八六)言律是八分书”〕20,遂漫载之。21
  (21)陈芝拜辞,先生赠以《近思录》,曰:“公事母,可检‘幹母之蛊’22看,便自见得那道理。”因言“《易传》自是成书。伯恭都摭来作阃范。今亦载《近思录》。某本不喜他如此。然细点检来,段段皆是日用切近工夫,而不可阙者,于学者甚有益”23。
  捷按:此虽专指一条而言,而《近思录》六百二十二条,竟有一百零六条出自《伊川易传》,比所采任何他书为多。朱子坚持《易》本为卜筮之用,极力反对程子以义理释《易》。今则以其语切于日用而多采。一方固为其同辑《近思录》讲友吕氏之力劝,一方亦以《易传》大有切近笃思之效用也。
  (22)“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理,即万物之理。一日之运,即一岁之运。”24这几句说得甚好。人也会解,只是未必实见得。向编《近思录》,欲收此段。伯恭以为怕人晓不得,错误了。25
  (23)问“一故神。”26曰:“横渠(张载,一〇二〇—一〇七七)说得极好。须当子细看。但《近思录》所载与本书不同。当时缘伯恭不肯全载,故后来不曾与他添得。‘一故神’,横渠亲注云:‘两在故不测。’只是这一物,周行乎事物之间。……‘两故化’,注云:‘推行乎一。’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此说得极精,须当与他子细看。27”
  (24)康节(邵雍,一〇一一—一〇七七)煞有好说话,《近思录》不曾取入。近看《文鉴》编康节诗,不知怎生“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28底诗却不编入。29
  捷按:此乃黄义刚癸丑(一一九三)以后所闻,乃朱子六十四岁在编《近思录》已有十八年以后之语。《近思录》不采邵子之言,予尝谓“其主要原因,不外朱子以邵子居儒学正统体系之外。所以然者,一方盖以其少谈仁义等儒家基本问题,而一方则因邵子理数之学,道家气味太浓”30。今朱子惋惜《文鉴》不采邵子诗,岂晚年亦惋惜《近思录》不采邵子之语耶?
  (25)《遗书·晁氏客语》卷中张思叔(张绎)记程先生(程颐)语云:“思欲格物,则固已近道。”31当收入《近思录》32。
  (26)因举《东见录》中明道曰:“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云云。33极好,当添入《近思录》中。34
  捷按:以上两条为沈僴戊午(一一九八)以后所闻,则朱子六十九岁以后之语,正所谓晚年定论。中日注《近思录》家中,只陈沆《近思录补注》述之。
  (27)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具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如此然后求诸四方君子之全书,沈潜反复,优柔厌饫,以致其博而反诸约焉,则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35庶乎有以尽得之。若惮烦劳,安苟便,以为取足于此而可,则非今日所以纂集此书之意也。36
  (28)向时嫌其太高,去却数段,37如太极明道论性之类者。今看得似不可无。……须更得老兄(伯恭)数字附于目录之后,致丁宁之意为佳。38
  (29)或疑首卷阴阳变化性命之说,大抵非始学者之事。祖谦窃尝与闻次缉之意。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义,有所向望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庶几不失纂集之旨。若乃厌卑近而骛高远,躐等陵节,流于空虚,迄无所依据,则岂所谓近思者耶?览者宜详之。39

附注

1 即“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2 最后一条。 3 参看拙著《朱子门人》(台北学生书局,一九八二),页三四〇至三四一。 4 《道南源委》(《正谊堂全书》本)卷三,页二十八上下。 5 《遗书》(《四部备要·二程全书》本)卷十八,页五下述意。 6 程颐《伊川易传》。 7 《语类》卷一〇一,第二条,页四〇六一。 8 《文集》别集卷三《与刘子澄》,页十二下。 9 同上,正集卷六十一《答严时亨(第二书)》,页二十六上。 10 同上,卷五十九《答窦文卿(第一书)》,页十二下。 11 伊水,洛阳,程颢与程颐讲学之地。 12 《文集》卷二十六《与陈丞相别纸》,页三十二下。 13 同上,卷六十四《答或人(第十书)》,页三十七上。 14 《遗书》卷二十一下,页二上。采入《近思录》卷一《道体》第四十二“心生”条。 15 《语类》卷九十五,第九十四条,页三八七四。 16 《近思录》卷十《政事》第十八“益之”条。 17 《语类》卷一二三,第十二条,页四七四七。 18 《文集》卷三十四《答吕伯恭(第五十六书)》,页四下。 19 同上,卷五十四《答时子云》,页二十五下。 20 《近思录》卷九《治法》第二十“介甫”条。 21 《语类》卷九十六,第六十六条,页三九二九。 22 《近思录》卷六《家道》第三,“幹母”条。 23 《语类》卷一一九,第二十一条,页四五九二。 24 《遗书》卷二上,页一下,伊川语。原文“吾”作“一人”。 25 《语类》卷九十七,第二十二条,页三九四四。 26 《张子全书》(《四部备要》本)卷十一《易说》,页十二下;卷三《正蒙·参两篇第二》,页五上。载《近思录》卷一《道体》,第四十九“一故”条。 27 《语类》卷九十八,第三十三条,页三九九〇。此处所言,指《张子全书》卷二《正蒙·参两篇第二》,页五上。 28 《伊川击壤集》(《四部丛刊》本)卷十五《观易吟》,页一上。 29 《语类》卷一〇〇,第五十四条,页四〇五七。 30 拙著《朱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一九八二),页一二六。 31 程颐语不见《遗书》卷二十一张绎所录,亦不见于《外书》(《二程全书》本)卷十二页十七下。 32 《语类》卷十八,第六十三条,页六五一。 33 《遗书》卷二上,页三上。 34 《语类》卷九十五,第一二六条,页三八八六至三八八七。 35 《论语·子张》,第二十三章。 36 朱子《近思录后序》。 37 此当指《近思录》卷一《道体》第一“无极”与第二十一“生之”等条。 38 《文集》卷三十三《答吕伯恭(第四十一书)》,页二十八上下。 39 吕东莱《近思录后序》。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