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061
颗粒名称: 2020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3
页码: 309-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20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的情况。其中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子学 论文 索引

内容

一、期刊论文
  白贤:《论朱子对儒者家法的拓展与升华》,《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第8期。
  白兆麟:《牧垦兼理,天际沃野——评<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辞书研究》,2020年第6期。
  毕冉:《论朱子学视角下的恶之无根》,《天府新论》,2020年第1期。
  步路瑶:《浅析朱熹伦理思想》,《汉字文化》,2020年第6期。
  蔡杰:《程朱理学“仁体孝用论”的批评与重构》,《中州学刊》,2020年第12期。
  蔡定超:《论娄谅对朱子哲学的发展——以“敬”论为中心》,《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蔡方鹿:《读<朱熹文集编年评注>》,《中国文化》,2020年第2期。
  蔡家和、Jason T.Clower:《论牟宗三判明道为“心即理”之学》,《孔学堂》,2020年第2期。
  蔡家和:《东南三贤对<知言·尽心成性章>的不同解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期。
  曾亦:《严父莫大于配天:从明代“大礼议”看朱熹与王阳明对“至善”概念的不同理解》,《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
  曾令巍:《礼学思想在朱子学中的意蕴》,《中州学刊》,2020年第7期。
  曾文娟:《传统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传统礼学研究新成果——评王志阳<仪礼经传通解>研究》,《安康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陈才:《朱子对传统诗经学命题的义理化改造——以“六义”说、“二南”说、“淫诗”说为中心》,《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陈洁:《从程朱看<论语>之“信”及其时代启迪》,《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陈劲:《孝宗中兴与庆元党禁视域下的南宋儒学走向——以朱熹与陈傅良交游为中心的考察》,《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陈来:《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以朱子论“义”为中心》,《文史哲》,2020年第6期。
  陈来:《青年朱子的成长之路》,《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陈来:《朱子文献的深度整理——<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读后》,《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2期。
  陈林:《“中和新说”后朱子工夫思想的发展》,《管子学刊》,2020年第2期。
  陈林:《朱子诠释<孟子>“求放心”的心路历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陈岘:《道德意志视角下的朱子诚意观——以朱子对<大学><中庸>中“慎独”“诚意”的诠释为中心》,《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陈岘:《论朱子对先天学的改造及其影响》,《哲学动态》,2020年第2期。
  陈智:《<朱子语类>双音词考释六则》,《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陈必应、郝永:《论朱熹灾害诗中的荒政思想》,《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陈必应:《党争与朱熹散文创作》,《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陈必应:《论朱熹散文中的灾害书写》,《怀化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陈代湘:《南宋浙东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学术交流与思想差异》,《船山学刊》,2020年第2期。
  陈芳萍:《论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启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陈逢源、Peng Ping:《“传衍”与“道统”——<四书大全>中黄榦学术之考察》,《孔学堂》,2020年第2期。
  陈国斌:《“章宋”字体设计》,《设计》,2020年9期。
  陈俊谕:《16世纪末韩国易学的“程朱抉择”》,《周易研究》,2020年第4期。
  陈乔见:《王阳明批评朱子“外心以求理”的得与失》,《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陈永宝、Hou Jian:《论唐君毅对朱熹“理先气后”标准的界定与反驳》,《孔学堂》,2020年第4期。
  陈永宝:《小学与哲学:论朱熹蒙学思想中的儿童哲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陈支平、冯其洪:《朱子学研究的现状分析》,《安徽史学》,2020年第1期。
  陈立胜:《宋明理学如何谈论“因果报应”》,《中国文化》,2020年第1期。
  程楷:《情同父子 教示期许——朱熹含泪回忆屏山先生》,《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程荣、吴长庚:《罗大经<鹤林玉露>对朱熹文学思想的接受》,《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程方平、冯芳芳:《朱熹作<小学>的缘由分析》,《教育史研究》,2020年第4期。
  程建功:《朱熹<训蒙绝句>的语言特色》,《河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程娟珍、王志阳:《论朱子与陈淳交往故事特征及其成因》,《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程水龙:《论东亚对叶采<近思录集解>的推崇与质疑》,《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崔涛、李红:《论朱熹“变化气质”的思想》,《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崔志文:《崔志文朱子书法作品选登》,《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达新华:《七律·咏朱熹》,《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邓凌:《元初理学的北传及北方理学学派的形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邓庆平、胡雅雯:《朱熹“孝”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邓庆平:《韩国性理学对黄榦人心道心说的批判》,《哲学分析》,2020年第1期。
  邓维明:《朱子理学审美范畴蠡测》,《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1期。
  邸利平:《明代<正蒙>注解的朱子学特色——以刘儓<新刊正蒙解>为例的考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丁四新:《<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研究与检讨——从朱陆异解到<性自命出>“实性者故也”》,《现代哲学》,2020年第3期。
  丁为祥、孙德仁:《张载哲学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贡献》,《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6期。
  丁为祥:《从“虚气相即”到“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天人合一”主题的展开、落实及其指向》,《学术月刊》,2020年第10期。
  丁晓慧:《栗谷对朱子心性论的传承与发展》,《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1期。
  杜海军:《朱熹论<东莱集>录文多伪说指谬》,《兰州学刊》,2020年第10期。
  杜以恒:《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分节探析》,《孔子研究》,2020年第5期。
  樊智宁:《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比较——以其<春秋><左传>学为视角》,《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范国盛:《朱熹与王阳明蒙养教育观之异同及现代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
  范隆方、杨世玮:《启贤育美 四美育人——政和铁山中心小学构建朱子文化教学理念浅探》,《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方爱龙:《朱熹与马一浮:书法史上的“理学双璧”》,《书法》,2020年第5期。
  方旭东:《当朱子遇到传教士——从利玛窦的改编看朱子的“理有偏全”说》,《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方旭东:《朱子学在琉球的落地生根——蔡温“攻气操心”工夫论辩证》,《哲学动态》,2020年第5期。
  方彦寿:《“道南理窟”与道学南移》,《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方彦寿:《朱熹为何推崇刘彝》,《炎黄纵横》,2020年第6期。
  方彦寿:《朱子巷(歌词)》,《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丰俊青:《迩议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大学书法》,2020年第1期。
  冯兵、李亚东:《朱子论生死与鬼神》,《中州学刊》,2020年第7期。
  冯兵:《论朱熹的婚姻观——以<朱子家礼·昏礼>为中心》,《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冯红、张旺颖:《浅谈朱熹的德育原则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8期。
  冯建民、陈会玲:《清初“辟王尊朱”经学思潮的形成及其对科举考试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冯舒冉:《(朱子语类)“V定”及其兴衰成因考论》,《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冯正强、张倩:《朱熹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廉政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付春明、杨会敏:《朱熹“六义说”在古代朝鲜半岛的接受——以<诗集传>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8期。
  付春明:《朱熹<诗集传>在朝鲜朝诗经学史上的接受与影响》,《国际汉学》,2020年第1期。
  高晓军:《传统“新民”含义的近代化历程考论——以朱熹“在新民”和梁启超<新民说>为线索》,《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耿子洁:《朱子学“格物致知”立场对于<善的研究>之启发》,《日本问题研究》,2020年第3期。
  龚佳闻:《从<序>到<诗集传>:经学阐释系统的建构和突破——以<周南·螽斯>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龚建平:《试论不同的<大学>观与其成为四书之一的背景》,《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辜俊君:《公平正义与功利关系的再阐释——以朱熹、叶适义利之辩为进路》,《甘肃理论学刊》,2020年第3期。
  郭敏:《朱熹<小学>“成人”教育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中国德育》,2020年第2期。
  郭齐、尹波:《<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全13册)》,《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1期。
  郭文:《批判与融合:儒佛关系视域中的佛教朱子学论略》,《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郭庆财:《“文义”与“血脉”:朱熹、陆九渊的文本阐释过程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郭庆财:《思想与文献:程氏<文集>的校订与朱熹中和说》,《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郭秋妹:《朱子遗迹题联》,《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郭晓东:《在史学与经学之间——朱子<春秋>观的再检讨》,《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2期。
  过安琪:《朱熹诗学思想的矛盾性——以山水诗为例》,《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8期。
  韩章训:《谈理学和朱熹对福建明代修志影响》,《福建史志》,2020年第5期。
  郝永:《史考<论语>“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章解释及朱熹公正哲学的借此建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第6期。
  何俊:《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以<论孟精义>为中心》,《学术界》,2020年第6期。
  何善蒙、卢涵:《理学工夫论视域中的“树”:以朱子和阳明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
  洪明超:《“善不足以言性”还是“性善”?——对朱子批评胡宏“性”论的阐释与申说》,《知与行》,2020年第2期。
  洪明超:《朱子编订<南轩文集>为何不收其<太极图解>两序?》,《船山学刊》,2020年第5期。
  洪元植:《作为对孟子哲学曲解与误读的朱子学》,《国学学刊》,2020年第1期。
  胡军:《朱熹<观书有感二首>第二首读后》,《哲学分析》,2020年第5期。
  黄俊杰:《论东亚儒家经典性之移动与经典诠释典范的转移》,《深圳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黄俊毅:《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朱子》,《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冀晋才、吴妮妮:《朱熹与永嘉学派关于“欲”的思想之分歧》,《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贾淋婕:《论两宋书院的流变及书院与理学的关系——以两宋湖南地区书院为例》,《文博》,2020年第1期。
  江鎏渤:《郝敬对朱子<四书>学的改造及其时代意义》,《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年第5期。
  蒋菲:《朱子学派道统思想与湖湘学派的关系》,《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焦德明:《“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中的诠释》,《周易研究》,2020年第1期。
  金春峰:《朱陆“心学”及其异同的几点观察》,《周易研究》,2020年第1期。
  金婷朱、张品端:《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以朱子学在韩国书院为考察对象》,《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金晓刚:《从“一乡之士”到“万世真儒”:“朱子世嫡”北山四先生从祀孔庙的历史考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金镛镇:《日朝通信使笔谈中的朱子学辩论》,《孔子研究》,2020年第3期。
  康德衡:《朱熹理气论与有机世界观》,《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
  康宇:《论朱子诠释学中的“理”路》,《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第6期。
  孔凡青:《朱熹解<孟子>“桃应问”章发微》,《船山学刊》,2020年第3期。
  赖尚清:《朱子以“爱之理”“心之德”训“仁”的内涵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12期。
  赖文斌、胡翠娥:《社会学视域下陈荣捷朱子学翻译与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
  赖文斌、温湘频:《“理”屈且词穷:麦格基与第一部朱子文献英译本》,《中国翻译》,2020年第3期。
  乐爱国、盛夏:《朱熹解<论语>“吾道一以贯之”与<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乐爱国:《“仁义未尝不利”:朱熹对程颐义利观的展开——以<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诠释为中心》,《江淮论坛》,2020年第6期。
  乐爱国:《从<易传>“利者义之和”看儒家的义利之辨——以朱熹理学的观点为中心》,《学习与实践》,2020年第4期。
  乐爱国:《历代对<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的解读——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东南学术》,2020年第6期。
  乐爱国:《论朱熹“利者,人情之所欲”的内涵——兼与胡安国“利者,人欲之私”之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9期。
  乐爱国:《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及其与朱熹理欲论之比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乐爱国:《王阳明对<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的解读及其后学的变异——兼与朱熹的解读比较》,《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乐爱国:《朱熹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统合”》,《中州学刊》,2020年第10期。
  乐爱国:《朱熹解<论语>“子罕言利”: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晋阳学刊》,2020年第5期。
  乐爱国:《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乐爱国:《朱熹评胡宏<知言>“善不足以言性”——旨在批评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成两截》,《哲学分析》,2020年5期。
  黎晓铃:《论朱熹对道谦禅法的理解》,《法音》,2020年第8期。
  黎晓铃:《评朱熹对佛教心说的批判》,《武夷学院学报》,2020第5期。
  黎永新:《试论朱熹理学中“义利”与“理欲”的关系》,《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李兵:《朱熹禅、理融汇诗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李兵:《朱熹悼亡诗分类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
  李杰、欧阳辉纯:《从“天理”自然到伦理世界——论朱熹自然观的伦理内蕴与价值审视》,《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李涛、李欣:《朱子施教之<小学>与<大学>关系述论》,《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李毅:《从具体性理到自我同一——朱子“心具众理”“心与理一”说新探》,《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4期。
  李毅:《从提升心灵能力到扩充真实知识——朱子“致知格物”义涵新诠》,《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李承贵、朱汉民、蔡方鹿、董平、吴震:《新“鹅湖之会”高端会讲——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交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李承贵:《禅宗与朱熹理学的离合——以朱熹对禅宗的理解为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10期。
  李春明、李永春:《<朱子语类>中几种常见处置式》,《语文学刊》,2020年第2期。
  李春青:《朱熹与中国经典阐释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李光生:《科举、教育与学术——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述论》,《教育与考试》,2020年第3期。
  李煌明:《朱熹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3期。
  李丽珠:《朱熹序定<四书>过程探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
  李茜茜:《福建省南平市“书院文化与当代价值”朱子文化讲坛系列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李茜茜:《南平市海峡两岸学术媒体交流合作座谈会暨朱子文化杂志社2019年年会集锦》,《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李茜茜:《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咨询专家小组赴浦城县考察文物》,《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李荣菊、张申平、梁光容:《理学“新文统”视野下的朱熹白鹿洞书院诗歌创作》,《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李少鹏:《朝鲜刊<仪礼经传通解>的版本及流布》,《图书馆杂志》,2020年第6期。
  李胜垒:《从<楚辞集注>看朱熹的君臣观》,《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
  李小成:《革新、反叛与理性回归:北山学派的<诗经>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李兴春:《朱熹的雪花》,《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李英翯、姜殿坤、姜晓洁:《朱熹对中国传统启发教学思想的继承发展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李雨妍、郭晓蓓:《<朱子家训>中的节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决策探索》,2020年第8期。
  李志阳:《黄文炤与<道南一脉诸儒列传>》,《闽江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梁冰、王韬懿:《两宋时期“以人论书”书法批评观的比较研究》,《歌海》,2020年第4期。
  梁桃英、邱光华:《文学教育视角下朱熹诗文选本编纂理念及其影响》,《三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林琳、周斌:《朱熹“道为本”语文观的当代阐释》,《大众文艺》,2020年第9期。
  林琳:《朱熹语文学习观的当代价值》,《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林亭:《南平市海峡两岸学术媒体交流合作座谈会暨朱子文化杂志社2019年年会在延召开》,《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林海南:《朱熹弟子方壬家学源流述略》,《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林佳璜:《游南溪书院读<朱子家训>有感》,《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林明生:《打造朱子文化和武夷山旅游融合国家级示范区的路径研究》,《市场论坛》,2020年第7期。
  林振礼:《朱子录李群玉诗<言怀>手迹》,《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林忠军:《论元代易学形成及对韩国易学的影响——以胡炳文朱子易学与丁茶山象数之学关系为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10期。
  林忠军:《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学术月刊》,2020年第9期。
  刘畅、蔡方鹿:《道心与人心——从认识论视域看朱熹“十六字心法”》,《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6期。
  刘辰:《<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朱陆之辩”——兼论乾隆反“门户”观念的影响》,《天府新论》,2020年第3期。
  刘丹:《探究朱熹<家礼>中服装制度》,《美术大观》,2020年第10期。
  刘峰:《清末关学的朱子学面向:以贺瑞麟<关学续编>为中心》,《学术研究》,2020年第2期。
  刘刚:《“静中常用存养”——朱熹静养观论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刘昊:《理气虽不相离,亦不曾相杂——明代中期朱子学理气论的一项新了解》,《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5期。
  刘金、邓洪波:《<白鹿洞书院揭示>与日本近世儒学流派》,《船山学刊》,2020年第1期。
  刘金、邓洪波:《日本崎门学派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接受与传承》,《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刘静:《“周僴”是朱子门人再证》,《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刘静:《心理状态类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以<朱子语类>为中心》,《语文学刊》,2020年第2期。
  刘琉、孙小迪:《南宋<乐记>理学化阐释的两种路向——朱熹与杨简<乐记>中礼乐思想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刘茜:《朱熹对苏辙<春秋>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
  刘沁:《朱熹论“理一分殊”中的同一与差异》,《哲学动态》,2020年第6期。
  刘育:《论<诗集传>的“家国同构”观念——兼谈“孝”与“忠”的内在关系》,《商洛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刘思宇:《朱熹的乐舞情怀与经学阐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刘晓玲、胡建红:《朱熹德育思想的影像表达与价值构建——评纪录片<朱熹>》,《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
  刘晓南:《朱熹的古音学》,《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刘欣宜:《朱子之路感言》,《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刘艳伟:《朝廷功令、个人意图与书院志编纂——以清代两种<白鹿书院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地方志》,2020年第4期。
  刘阳河:《朱子女性观在清代的接受——以清代女性诗歌为主要考察文本》,《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刘依平、Wang Xiaonong:《朱子礼学影响下的明清礼治社会——兼论宋明理学的外王维度》,《孔学堂》,2020年第1期。
  刘毓庆、王岩:《朱熹与伊藤仁斋关于孟子仁说之异同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刘元青:《熊十力“致知格物”新训及其意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刘泽宁:《朱子理气关系探析》,《理论界》,2020年第3期。
  娄博昊:《刘师泉“悟性修命”说与朱子“心统性情”说的比较研究》,《文化学刊》,2020年第11期。
  卢金名:《工夫——效验视域下的理学文化与朱陆异同》,《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鲁进:《认知视域下的朱子理学之“心”》,《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陆月、李昌舒:《朱熹论“兴”的取义与不取义》,《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罗珍:《船山于朱熹李贽“理欲之辩”之辨正及其价值摭论》,《船山学刊》,2020年第4期。
  罗才成:《理本论视域下的敬斋易学思想初探》,《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吕欣:《以“文”为媒:朱熹评濂溪之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马昕:《论朱熹教育思想中的家国情怀》,《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马慧娟:《<孟子集注>引杨时语辑考》,《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毛宣国:《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明叔:《“反经合道”的本义》,《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牟代群、郝永:《朱熹诗歌中的“雨”意象探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
  牟代群、郝永:《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20年第4期。
  牟代群:《朱熹诗歌“梦”意象研究》,《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牟代群:《朱熹诗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蕴含探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
  牟代群:《朱熹诗中蔬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牧野:《朱子说天命》,《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南风:《广东省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召开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南风:《纪录片<朱熹>在央视播出》,《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南风:《名家荟萃:南平市举办“书院文化与当代价值”朱子文化讲坛系列活动》,《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南风:《新编<朱子文化大典>出版》,《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南朱会:《南平市举行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儒朱熹>报告会》,《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南朱会:《武夷山召开朱子文化研讨会》,《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楠林:《理在物,其用在心》,《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宁如愿:《宋代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朱熹为例的探讨》,《品位·经典》,2020年第5期。
  欧阳辉纯:《论朱熹忠德思想产生的社会性根源——佛教、道教、商品经济和私欲四层次的展开》,《武陵学刊》,2020年第4期。
  欧阳辉纯:《论朱熹忠德思想的历史地位、现代传承与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
  潘群:《朱熹曾经讲学过的魁龙书院》,《炎黄纵横》,2020年第8期。
  潘国平:《南宋<朱在圹志>补释》,《福建文博》,2020年第2期。
  庞国雄、王慧敏:《朱熹莆田行实考补》,《三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朴银姬:《“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基于江户朱子学理论背景的思考》,《东疆学刊》,2020年第4期。
  齐吉泉:《朱子中学赋》,《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丘山:《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召开换届会议》,《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丘山石:《生生不息:朱熹与王阳明生命观的同调异趣》,《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邱蔚华:《禅宗语录朱熹形象的宗教意涵发微》,《东南学术》,2020年第6期。
  邱蔚华:《朱熹<春日>诗在禅宗语录中的接受与传播》,《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戎章榕:《理学寻踪——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海峡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尚文华:《慎独与自欺——一种生存论分析的视角》,《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
  邵妍:《泰山赵国麟与<大学章句困知录>》,《泰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申淑华:《中华书局版<四书章句集注>点校释误(二)》,《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期。
  申祖胜:《“明理”与“明数”——清初陆世仪易学思想管见》,《衡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沈惠文:《朱熹诗词》,《东方收藏》,2020年第20期。
  施万里、张余辉:《<朱子语类>的英译与传播》,《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年第2期。
  施万里、张余辉:《朱子学典籍英译现状研究》,《才智》,2020年第1期。
  石林林:《“格物致知补传”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史少博:《朱熹论“气禀”与人的道德》,《社科纵横》,2020第5期。
  舒安然:《“静中气象”——从武夷精舍匾额看理学文化》,《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宋惠如:《论<四库全书>提要准以朱子春秋学观及其影响:以<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主》,《图书馆研究》,2020年第6期。
  宋万鸣:《论宋代程朱理学视域下的琴学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苏小露、张三夕:《<文公家礼集注>版本源流及刊刻时代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苏小露:《上海图书馆藏(纂图集注文公家礼)价值发微》,《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孙顺顺:《井田制研究理学化典范的宋代生成》,《孔子研究》,2020年第1期。
  孙兴彻:《关于普遍与特殊的理气论之演变——以“理一分殊”、“理通气局”、“理气同实”为中心》,《国学学刊》,2020年第1期。
  所应洲:《朱熹“心统性情”说探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汤元宋:《从“公”到“人”:程朱“以公言仁”的转变》,《国学学刊》,2020年第1期。
  唐陈鹏:《朱子知行观研究综述(2008—2018)》,《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唐纪宇:《儒家生活方式的重建——朱熹修礼的基本原则探析》,《社会科学论坛》,2020年第3期。
  唐明贵:《吕留良<论语讲义>的经世致用特色》,《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田莎、朱健平:《被神学化的朱子理气论——麦丽芝英译(御纂朱子全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
  田莎、朱健平:《朱学英语译介二百年》,《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田炳郁、丁国婧:《朱子后学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田炳郁教授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第2期。
  田晓丹:《论朱子阳明“格物”之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田芯芯、蒋婉茹、郭晓蓓:《“朱熹读书法”的内涵解读及应用之道》,《新西部》,2020年第14期。
  田智忠:《当“道体”遭遇“理本”——论朱子“道体论”的困境及其消解》,《哲学研究》,2020年第4期。
  田智忠:《为何朱子慎言德性之知?》,《哲学动态》,2020年第7期。
  王晶:《“道义之勇”到“为己之勇”:程朱对儒家勇观念的创造性诠释》,《济宁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王萍:《浅析朱熹“德育为先”理念及其当代启示》,《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王琦:《理学经世:从<大学>经筵讲义管窥真德秀对朱熹思想的发展》,《船山学刊》,2020年第2期。
  王岩:《孟子性善说的三种解读方式及其意义——以赵岐、朱熹和伊藤仁斋为例》,《道德与文明》,2020年第1期。
  王承丹,洪嘉俊:《从朱子到安乐哲——闽学视角下的<论语>传播与译介》,《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王戈非:《论司马光于朱熹道统谱系中“反复”的原因》,《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王记录:《以史明道: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王建成:《朱熹书信中的读书之法》,《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王建生:《朱松与河洛之学》,《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王洁宜、陈明显、傅睿、陆拯:《朱子文“湿不单见,脾不独虚”论治泄泻特色》,《中医文献杂志》,2020年第3期。
  王俊昕:《“熟读精思”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文学教育(上)》,2020年第8期。
  王凯立:《“明德”即“本心”——重检朱子道德哲学》,《道德与文明》,2020年第5期。
  王凯立:《心与理一:让伦理回归生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王瑞来:《蜀道通天下——道学发展史上魏了翁定位申论》,《文史哲》,2020年第3期。
  王素美:《北山先生何基的理学思想与学术路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王婷玉、俞秀玲:《礼理互发,经权相济——评冯兵<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王晚霞:《山崎暗斋濂溪学文献与文献学思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王文生:《由“下学而上达”想到……》,《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王文生:《朱子<小学>——蒙书中的儒典》,《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王文生:《朱子文化教材分析与思考》,《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王向清、李恩润:《牟宗三判朱熹为“别子为宗”的标准及理论诠释的疏漏》,《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王亚宝:《论朱熹与程颢的仁说》,《武陵学刊》,2020年第2期。
  王亚中:《克己与由己——<论语集注>“克己复礼”章意蕴探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王永和、王佳秀:《浅析<朱子家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年第1期。
  王友胜:《张栻湖湘诗中的文学交游与景观形塑》,《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
  王宇丰:《“居敬”与“行简”:宋明理学中的事功面向之检讨》,《孔子研究》,2020年第3期。
  王志阳:《<仪礼经传通解>研究》,《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1期。
  王志阳:《礼学视野下朱熹、陆九渊之同》,《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王志阳:《论太虚大师对朱熹等理学家辟佛思想的回应》,《法音》,2020年第5期。
  尉方语:《从“四书”学的确立看朱熹经典诠释的三重逻辑》,《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魏冰娥:《朱熹理学与日本“合理主义”——从源了圆<日本的合理主义>谈起》,《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期。
  魏云涛:《朱子乾卦四德论》,《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魏子钦:《继往开来:朱熹理学经典诠释思想发微》,《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10期。
  吴静、金石柱:《丽末鲜初朱子学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18期。
  吴瑶:《<周易>经传合并体例的取舍及其原因浅探——以王弼、程颐、朱熹为论述重点》,《华夏文化》,2020年第1期。
  吴从祥:《<诗集传>对王肃<诗经>学接受探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吴国富:《<新纂白鹿洞书院志>宋元部分补遗》,《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吴嘉明:《无极而太极:从朱熹到陆象山的存有论衡定》,《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吴敏:《明末儒学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以朱舜水、陈元赟、张斐为中心》,《西部学刊》,2020年第21期。
  吴瑞荻:《格物:生存处境之解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吴亦琦:《<朱子语类>词语札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吴盈莹:《走朱子之路,穿越时空819年》,《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奚正新:《朱熹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科学咨询》,2020年第32期。
  夏秀:《朱熹对“温柔敦厚”的哲学阐释》,《中州学刊》,2020年第2期。
  肖铮、胡华田:《朱熹“四本”齐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孝华:《孝华朱子书法作品选登》,《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谢扬:《基督教禁欲主义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之异同》,《西部学刊》,2020年第18期。
  熊润竹:《<朱子语类>词语考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熊慎端、黄亨营:《武夷山举办“传承朱子孝廉弘扬五四精神守护世界遗产”主题活动》,《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徐涓:《朱子学工夫论与清代台湾书院教育》,《三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徐公喜:《论南宋朱子门人后学对朱子学文献体系的贡献》,《江淮论坛》,2020年第2期。
  徐会利:《论朱熹与阳明对孟子尽心章理解之异同》,《理论界》,2020年第1期。
  徐时仪、吴亦琦:《<朱子语类>理学核心词语考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徐时仪:《朱子语录所载“欲”“慾”词义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徐啸雨、李昌舒:《朱熹文论中的“诗哲之争”及其矛盾调和》,《学术研究》,2020年第12期。
  徐亚豪:《道德与知识的张力——论王阳明对朱子格物说的内在化转向》,《特区实践与理论》,2020年第1期。
  许宁:《朱熹对张载理学命题的再诠释》,《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6期。
  许和亚:《论南宋理学家学记的思想意涵与创作成就》,《文学遗产》,2020年第4期。
  许家星:《<四书集注>定本之辨与朱子晚年定见——以胡炳文、陈栎之争为中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
  许家星:《宋元朱子四书学诠释纷争及学术版图之重思——以史伯璿<四书管窥>对饶鲁的批评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岩叟:《<楚辞集注>影宋刻本》,《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岩叟:《宋刻本<楚辞集注>》,《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岩叟:《宋刻本<晦庵先生文集>》,《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晏建怀:《朱熹的读书六法》,《智慧中国》,2020年第5期。
  杨静:《朱熹的佛教观从以礼排佛到以佛兴礼》,《中国宗教》,2020年第2期。
  杨逸:《明清家礼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家礼·昏礼>为考察中心》,《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杨逸:《情理之辨——论宋代家礼中的墓祭》,《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杨英:《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宋元明礼学研究》,《齐鲁学刊》,2020年第2期。
  杨柳岸:《人禽之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以孟子、朱子和船山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
  杨肇中:《论宋明理学中的王道公共性意涵及其当代价值——兼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域看》,《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姚莺歌、翟奎凤:《<大学>“絜矩之道”思想的历史诠释与现代价值——以朱子为中心的讨论》,《东岳论丛》,2020年第9期。
  叶达、马爱菊:《形与性:二还是一?——以朱子、船山和牟宗三解“形色天性也”章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5期。
  叶平:《朱熹理学范畴化概念体系的“感—用”结构》,《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
  叶鑫:《桐城市博物馆藏方守敦<朱子放船诗轴>考》,《文物天地》,2020年第4期。
  叶云:《王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叶梦婷、延津:《读<大学衍义>有感(三)——<帝王为治之序>(下)》,《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叶文轩:《南平市举行2020年朱子敬师礼活动》,《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易婉晴:《探寻朱子故里》,《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易芯宇:《武夷山水,朱子精神》,《朱子文化》,2020年第5期。
  殷慧、戴玉梅:《试论郑玄、朱熹三<礼>学体系》,《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尹晓宁:《身心合一:论<近思录>中的理学工夫要诀》,《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0年第3期。
  雍树墅:《论朱熹琴律理论中的儒家乐教思想》,《周易研究》,2020年第1期。
  游森:《论管仲形象的政治伦理意义——以朱子<论语集注>中对管仲的评价为中心》,《管子学刊》,2020年第4期。
  于建锋:《从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透视闽西吉祥图形精神特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余贤伟:《麋鹿之姿——朱子像再考辨》,《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余贤伟:《木刻版画明万历<考亭图>解读》,《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俞宗建:《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遗址考证》,《莆田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虞思征:《遍访异本,勘证本原——<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读后》,《辞书研究》,2020年第6期。
  贠娟、李中耀:《朱熹<武夷棹歌>的流传及其和诗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20年第2期。
  袁旗:《“问渠哪得清如许”之“渠”字考释》,《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昝贵军:《“内面”与“外面”的交融——试析荻生徂徕之“德”》,《西部学刊》,2020年第2期。
  翟奎凤:《“虚灵不昧”与朱子晚年明德论思想跃动的禅学背景》,《哲学研究》,2020年第10期。
  翟奎凤:《<论语>“观过知仁”章新诠——以朱子为中心的讨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张迪:《陆游、朱熹书法之比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5期。
  张锦:《朱熹“以<诗>说<诗>”阐释原则的诗教意义》,《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张沛:《论清初儒学之重整》,《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张耀:《“言之刻”与“法之刻”——关于程朱理学与法家并称现象的分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张怡:《论朱熹晚年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中国书法》,2020年第2期。
  张钊:《论朱子<诗集传>“旧诂新说”的特点》,《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年第4期。
  张皓珝:《浅论朱熹对<论语>礼乐思想的理学化发展》,《今古文创》,2020年第22期。
  张积义:《梅坡朱子阁》,《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张建光:《五夫友道》,《政协天地》,2020年第12期。
  张锦枝:《本体上着工夫——从朱子到明末工夫论的一项转进》,《哲学分析》,2020年第5期。
  张久全:《宋代豆腐诗考——兼译朱熹素食诗<豆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张立文:《理一分殊论:中国哲学元理》,《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2期。
  张笠楠:《浅析朱子“格物致知”与“知行”关系》,《今古文创》,2020年第6期。
  张美英:《张伯行<续近思录><广近思录>提要考释(上)》,《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张美英:《张伯行<续近思录><广近思录>提要考释(下)》,《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张品端:《<朱子语类>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孔子研究》,2020年第5期。
  张品端:《李约瑟与朱子理学》,《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张品端:《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以朱子学在韩国书院为考察对象》,《新阅读》,2020年第1期。
  张品端:《朱熹对太极理论的创新与贡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张倩茹:《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外国问题研究》,2020年第1期。
  张倩茹:《正德九年朱陆之辩与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关系新探》,《孔子研究》,2020年第1期。
  张清江:《礼仪、信仰与精神实践——以朱熹祭孔“礼仪—经验”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2期。
  张清江:《信仰、礼仪与生活——以朱熹祭孔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5期。
  张瑞涛:《论张立文先生宋明理学研究的逻辑进路》,《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1期。
  张守卫、解馨培:《徽州藏书与新安理学人才》,《黄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张天杰、Wang Keyou:《章太炎论宋明理学——以程朱陆王之辨为中心的检视》,《孔学堂》,2020年第1期。
  张卫红:《朱子“心论”的层面与超越性特质兼与阳明“心论”比较》,《中国文化》,2020年第1期。
  张卫红:《朱子的心性论与工夫进路之关系》,《哲学研究》,2020年第7期。
  张小雨:《朱子的天理、人欲观——以<朱子语类>为核心所做的考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张晓明:《山鹿素行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以<孟子句读大全>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年第3期。
  张新国:《朱熹的形上学:解释性的还是基础主义的?》,《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
  张新国:《朱熹早年仁论的思想世界——李侗仁论思想探赜》,《现代哲学》,2020年第2期。
  张学智:《艮斋性理学的结构及其特色》,《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1期。
  张轶男、陈金华:《朱熹“理一分殊”与禅佛水月意象新论》,《江汉论坛》,2020年第11期。
  张云燕:《北京安徽会馆与朱熹<游云谷诗>帖石》,《博物院》,2020年第1期。
  赵玫:《朱子中和新旧说转向的再审视——从“方往方来之说”到“识仁”与“持敬”》,《管子学刊》,2020年第2期。
  赵丽英:《<朱子家训>对古代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探究》,《汉字文化》,2020年第23期。
  赵清文:《王船山对朱熹经权关系理论的批评与发展》,《齐鲁学刊》,2020年第4期。
  赵曜曜、周欣:《朝鲜礼书<四礼便览>体例及义旨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1期。
  郑建光:《暖心之旅——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游学活动侧记》,《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郑珊珊:《道咸以来程朱理学的发展和衍变:以皖地理学为核心的考察》,《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6期。
  郑治文:《本体·心性·工夫——“北宋五子”到朱熹的理学范式建构》,《齐鲁学刊》,2020年第2期。
  郑淑红:《朱熹<中庸章句>与欧阳竟无<中庸传>的比较研究以经典诠释中的儒佛之辨为主题》,《中国文化》,2020年第1期。
  衷鑫恣:《儒者如何面对爱子之殇:朱子与杨亿的比较》,《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周欣:《理学递相推进:退溪李滉<近思录问目>的问学主题述论》,《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周腾浪:《朱子高:一支烟,一生情》,《湖南烟草》,2020年第2期。
  周燕芝:《试论朱熹的君主观》,《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朱清:《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灿然”亮相——新编<朱子文化大典>出版感言》,《朱子文化》,2020年第2期。
  朱冶:《<四书辑释>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国际汉学》,2020年第2期。
  朱勇:《筚路蓝缕朱子情——我的朱子之路》,《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朱勇:《让朱子文化成为南台融合发展的“源头活水”》,《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朱越:《朱熹理气动静之形上、形下之分》,《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6期。
  朱成栋:《<朱子文化简编>在南平市建阳区首发》,《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朱汉民:《师道复兴与宋学崛起》,《哲学动态》,2020年第7期。
  朱汉民:《宋代书院会讲的两种形态及学术意义》,《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3期。
  朱汉民:《朱熹以理释仁的路径和意义》,《中国文化》,2020年第1期。
  朱胜勇:《南平援疆分指挥部向新疆木垒等地捐赠朱子文化书籍》,《朱子文》,2020年5期。
  朱湘铭、肖炅斌:《朱子圣像的视觉修辞及其符号表征》,《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4期。
  朱钛晖、胡昊宇:《浅谈朱熹的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河南教育(高教)》,2020年第2期。
  朱原谅:《朱熹读书法版本辨析及其对阅读推广的启示》,《图书馆杂志》,2020年第4期。
  诸葛忆兵:《朱熹科举观平议》,《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全13册)》,《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5期。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 6期。
  《朱子文化大典》,《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书法》,2020年第5期。
  《心追往圣云上同行——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20年第4期。
  《中国社科教育首届国际工商管理博士班走进朱子故里》,《朱子文化》,2020年第3期。
  Arghirescu Diana:《SONG NEO - CONFUCIAN CONCEPTIONS OF MORALITY AND MORAL SOURCES (ZHU XI): CONNECTIONS WITH CHAN BUDDHISM》,《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20 年第3—4期。
  Diana Arghirescu:《Spiritual Discipline, Emotions, and Behavio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Zhu Xi's and Qi song's Commentaries on the Zhongyong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2020年第1期。
  JIA Lu:《Zhu Xi's Analysis on Rhetoric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20年第2期。
  JIA Lu:《Zhu Xi's Method of Phonetic Annotation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20年2期。
  Michael Lackner:《Zhu, Xi,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Yijing:Commentary on the Scripture of Changed,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oseph A. Adl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2020 年第3期。
  Wang Kun:《Achieving the virtue of Kun across privacy and the public discourse: reflecting Zhu Xi's thought of female ethics analytically》,《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2020 年第3期。
  윤선영:《A Research on the Aspect of Respecting Zhu Xi(朱熹)Appeared in “Questioning on the Four Booksw(Saseoui,四書疑)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Joseon Period》,《East Asian Journal of Sinology》,2020年第14期。
  二、学位论文
  蔡强龙:《宋代理学气节观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曾條:《朱熹情理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高 蔚:《朱子“新民”观探论》,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郭高军:《论朱熹之“道”》,山东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胡玉立:《经学视域下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研究》,中山大学,2020年硕士 论文。
  蓝苑玲:《由“心”偏向“身”——对山崎阍斋“敬说”的再认识》,北京外国语 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红:《朱熹“变化气质”的思想研究》,山西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 倩:《朱熹教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彤:《朱熹〈大学〉“正心”工夫研究》,山西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垚:《南宋政局与学士院官研究》,河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熠:《〈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浩凯:《〈朱子语类〉鬼神思想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亭蔚:《张杭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卢珊:《朱子与阳明〈大学〉“三纲领”比较研究》,山东大学,2020年硕士 论文。
  马涛:《朱熹〈文集〉与〈论语〉学》,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马海旺:《〈朱子语类・训门人〉篇修养工夫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 论文。
  马思雨:《朱松诗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马云云:《从静坐工夫入手比较朱子阳明的根本差异》,山东大学,2020年 硕士论文。
  孟荣:《〈三鱼堂文集〉校注及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聂威:《功夫哲学视野下的朱子敬论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 论文。
  彭蓝君:《程洵及其思想研究》,南昌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彭倩:《〈朱子家礼〉中意识形态生活化的经验与当代启示研究》,厦门大 学,2020年硕士论文。
  宋辉峰:《曹端著述考》,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唐杰:《新安理学对<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之影响》,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王岩:《中日韩<孟子>学研究》,山西大学,2020年博士论文。
  王明璐:《汪莘的理学思想及文学创作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吴坤晓:《刘基理学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伍振轩:《理学主导下的南宋书院社会教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席中亚:《宋代洛学命运的历史考察》,郑州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解晓昕:《朱张论学视野下张栻理学体系建构》,山东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谢英:《程朱学派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西华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闫玮:《日本战国时代思想由佛教向朱子学转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杨婵:《宋代乡饮酒礼研究》,延安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杨哲:《程廷祚新理学思想研究》,安徽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袁嘉莹:《白鹿洞书院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当代启示》,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张恒:《理学的发生——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山东大学,2020年博士论文。
  张高阳:《论儒家对“格物致知”的多维化诠释》,安徽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张吉林:《儒释之辨与胡宏性学建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张彤颐桢:《胡宏工夫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张子琦:《朱熹南康时期诗歌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赵玫:《“心法”即“心学”》,山东大学,2020年博士论文。
  郑纳刚:《由动静观诠释朱子的心性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郑晓霞:《<朱子语类·论文>研究》,青岛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