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意的哲学思想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041
颗粒名称: 宋明理学意的哲学思想研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国理学中意的思想,探究其丰富的内涵和结构。意在理学中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在心志、情意、意识等方面具有延展性和多元性。研究理学意思想有助于深化理学史和哲学史研究,理解中国人的意识结构,为其他类型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智慧和资源,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救治和纠偏意义。本课题将以意的多元二重性为研究主线,系统研究宋明理学中实现意的哲学涵义和工夫实践。
关键词: 宋明 理学 哲学 思想研究

内容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编号20BZX063)
  意识是当代许多哲学学派乃至自然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西方哲学中德国古典哲学的意志论、现象学的意向学说和佛学唯识论对意识的论述都很精深,呈现了人类意识的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中国哲学理学心性学说中意的思想同样精微丰富,与东西方的其他哲学不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结构。
  理学的意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其上可以作为心志而为意志,下可以通情识、念虑而为心意、情意、意念、意欲、意识、意见,沟通形上与形下。首先,从学理上深入研究理学意思想不仅有助于深化理学史和哲学史研究,而且有利于深入探究儒学传统中道德、意志、情感、理性、认知等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中国人的深层意识结构。其次,通过对话和交流,理学意思想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佛学、心理学、美学、古典西方哲学及现象学等其他类型哲学,乃至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中国传统的智慧和资源。再次,理学意论以德性为核心,本质上是传统中国各阶层安身立命的精神内核,其内涵和意义的揭示,对信仰缺失、价值虚无等当代社会弊病有一定的救治和纠偏意义。
  本课题旨在以意的多元二重性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中的展开、对立与融通为研究主线,系统研究宋明理学中实现“意”的哲学涵义的相关哲学概念及其工夫的实践。具体来说,首先,厘清宋明时期理学各流派意论的主要观点、分歧及发展的脉络。进而,梳理出实质上存在的意论的不同种类,总结其内在多元二重的特质,并深入剖析每一种对立的情况,探究其在理学中对立的必要性和融通的可能性。
  意的内涵中存在多方面深层次的对子结构,从理学的整体视野下考量,这些对子两方面都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沟通的可能性。意所涉及的心、性、知、情、志等的名相与意的内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不与道德、理性、认知、情感和意志一一对应,其内涵的衍进主要受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内在线索和问题意识的影响。
  本课题总体框架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意之体用。自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宋明理学从北宋到南宋朱子学、明中期阳明学都主张心体意用论。朱子的体用是相对的,性体心用,心体意用,心体不是本体,性体才是。阳明的心体意用进一步认为心是本体。明中晚期阳明后学提升意作为本体,发展出意为主宰和意之生生的学说。意作为未发的心之本体和已发的心之发用的两面,以体用一源则可以沟通兼顾。
  第二部分说明意之知行。理学中,两种典型的知行学说是朱子的知先行后说和阳明的知行一体说。阳明的知行一体说包括:真知必然真行和一念既是知也是行。“一念发动即是行”,此“行”是发动而非践行。意之知行也包含了这两个层面。
  第三部分讨论意之善恶。朱子说意是心之发动,阳明“四句教”说道“有善有恶意之动”,周敦颐说动往往是妄动。心体意用说中可分为意元善论,意有善有恶论,和意无善无恶说。王龙溪从无善无恶心之体推出意之无善无恶,平抑善恶论的分歧,与明道说“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恶是天理秩序之安排的说法可通。
  第四部分探讨意之有无。意之存在是心有主宰的核心内涵,也是贯穿理学史始终的一条线索。这一线索不仅仅体现在意的概念发展中,也体现在呈现意之存在的相关概念内涵中。同时,理学也讲求无意,理学无意不同于道家、玄学和佛学中的无意、去意和毋意说。
  第五部分总结意融通多元二重性的可能性。揭示意在知与行、内与外、动与静、寂与感、念与志、善与恶、未发与已发、主宰与被主宰、先天与后天、形上与形下等种种对立之间融通的可能性和依据,以及这些不同的对子概念之间的哲学意蕴的关联,进而准确勾勒、说明意的哲学意蕴。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为:首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遵循理学本有思想史发展演进的脉络和条理,予以哲学地阐发和提升。其次,内在性研究的进路和方法。通过亲切体认,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上归纳出意的多元二重性呈现的本真的思想和问题,评述工夫论的困难如何推进意哲学思想的发展。再次,阐释学的方法。意在理学中的意涵主要通过对《易传》、《论语》、《大学》和《孟子》等不同儒学经典系统的诠解阐释出来,对大乘佛学和老庄思想的融释也通过解释得到体现,研究中需有阐释学方法的自觉。最后,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玄学、佛学及西方哲学中的意识、意志等概念相比较,凸显理学意的哲学思想的特点。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锦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