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即“本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994
颗粒名称: “明德”即“本心”
其他题名: 重检朱子道德哲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38
摘要: 本论文记述了朱子的“明德”是他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后来并没有完全揭示清楚。朱子将“明德”与心性联系在一起,表明“明德”是心性的统一,并具有自觉主动地显现在心上的实际性。在“心”和“性”严格区分的基础上,朱子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合一关系,形成了“本心”的概念,对朱子心性论的义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看,朱子的“明德”观使他的道德哲学成为了自律道德,并回答了“道德如何可能”的问题。此外,“明德”所包含的“德”的“全”的含义,也回答了“道德完善如何可能”的问题。朱子的“明德”观对朱子道德哲学进行了重要的重新检视,并在与康德道德哲学、现象学伦理学的参照和对话中开拓了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关键词: 朱子哲学 明德 心性

内容

《道德与文明》2020年第5期
  “明德”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遗憾的是,朱子的“明德”观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揭示。朱子对“明德”的阐述乃兼心性言之,这意味着,“明德”是心性合一的,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发显于“心”上的现实性。在这个意义上,“明德”在“心”与“性”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又明确了二者间的合一关系,因而证成了一个“本心”的概念,对朱子心性论的义理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构成性作用。从道德哲学的视阈看,朱子的“明德”观能使朱子的道德哲学证成自律道德,从而回答“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此外,“明德”所具有的“德”之“全”的含义,又可以回答“道德完善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可见,朱子的“明德”观撬动了对朱子道德哲学的重检,并使朱子道德哲学在与康德道德哲学、现象学伦理学的参照与对话中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理论空间。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凯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