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952
颗粒名称: 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
其他题名: 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22
摘要: 本书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通过对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三者思想的比较分析,对理学从朱学时代到王学时代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探讨和概括。本书认为,理范畴存在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内在矛盾,理学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一内在矛盾的过程,并最终走向主观性;性范畴逐渐被弱化(包括淡化和泛化两种方式),最终丧失了其道德本体的地位;心范畴的作用从“心具理”走向“心生理”,这是与理范畴的主观化过程相一致的;知范畴从“格物致知”的理性认知逐渐走向了“知行合一”的本能直觉。在对理范畴客观性的认识以及心理关系、知行关系方面,朱学与陆学实际上更接近,而二者与王学之间的差异则是本质上的。从朱陆到阳明,理学逐渐演进为彻底的实践之学、方便之学,得以从士大夫阶层逐渐走向民间。
关键词: 朱熹 理学思想 比较

内容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
  该书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通过对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三者思想的比较分析,对理学从朱学时代到王学时代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探讨和概括。本书认为,理范畴存在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内在矛盾,理学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一内在矛盾的过程,并最终走向主观性;性范畴逐渐被弱化(包括淡化和泛化两种方式),最终丧失了其道德本体的地位;心范畴的作用从“心具理”走向“心生理”,这是与理范畴的主观化过程相一致的;知范畴从“格物致知”的理性认知逐渐走向了“知行合一”的本能直觉。在对理范畴客观性的认识以及心理关系、知行关系方面,朱学与陆学实际上更接近,而二者与王学之间的差异则是本质上的。从朱陆到阳明,理学逐渐演进为彻底的实践之学、方便之学,得以从士大夫阶层逐渐走向民间。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毕游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陆九渊
相关人物
王守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