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熹在漳州刻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68
颗粒名称: 二、朱熹在漳州刻书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朱熹在漳州刻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刻印活动之一。他在南宋时期刊刻出版了《易》《诗》《书》《春秋》四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以及《近思录》《家仪》《乡仪》《楚辞协韵》等十几种书籍。朱熹的目的是删除前人的注释和“小序”,恢复古经的原貌,以便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他重视刻书的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中国,口头传播和书籍传播是主要的思想传播途径,而书籍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便利的阅读方式。朱熹希望通过刊刻书籍来推行他的理学思想,并对漳州的出版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哲学史

内容

在漳州历史上,以个人之力刻书最多的就是大儒朱熹。他在南宋绍熙元年(1190)四月至次年(1191)四月,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里,就刊刻出版了《易》《诗》《书》《春秋》四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此外,还有《近思录》《家仪》《乡仪》《楚辞协韵》等书十几种。他在《答刘伯修》书信中说:“尝患今世学者不见古经,而诗、书小序之害尤甚。顷在临漳刊定经子,粗有补于学者。”①由此可知,朱熹在漳州刻印的儒家经典,是删除对学者理解这些经典有“害”而无助的、前人强加的“小序”之类,而欲恢复其原貌的“古经”,这便是其“临漳刊定经子”的白文无注本。这些书与《近思录》《家仪》《乡仪》等,基本上都是朱子为其创建的书院,或为整顿当地官学而印行的教材。他曾将漳州所出版的图书曾比较完整地送了一套给他的弟子——曾在武夷精舍从学的成都双流县人氏宋泽之。他在《答宋泽之》书信中说:
  人还,无以为意,临漳所刻诸书十余种谩见远怀。书后各有题跋,见所为刻之意。《近思录》比旧本增多数条,如“买椟还珠”之论,尤可以警今日学者用心之缪,《家仪》《乡仪》亦有补于风教,幸勿以为空言轻读之也。②从书信内容来看,不仅有漳州刻书的大致数量,部分刻本的书名以及出版这些书的目的,如“有补风教”等等。联系《朱文公文集》卷82中《书临漳所刊四经后》《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书楚辞协韵后》诸序跋,朱子在漳州刻书的基本情况已约略可知。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著录吕大临《芸阁礼记解》16卷时说:“此晦庵朱氏所传本,刻之临漳射垛书坊,称芸阁吕氏解者,即其书也。”①此“临漳射垛书坊”中的“射垛”,指的是地名还是一家书坊之名?其具体又在漳州何处?恐怕单从文献考证已不能解决,而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这一问题,尚有待于漳州当地的学者的努力。但这条资料告诉我们,在朱熹守漳之时,漳州曾有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书坊。
  朱熹为何如此重视刻书?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传播思想的主要途径仅有两条。一是口头传播,即开课讲学。其局限是受到时空的限制,一堂课了不起数十百人,且不能久远,影响有限。二即图书传播,白纸黑字,印刷装订成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读者随时随地可以阅读,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媒介,故朱熹以当世大儒出任地方长官,就必然重视刻书出版,以推行他的道德性命学说为主体的理学思想。而在客观上,此举对这些地方的出版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和影响。这种推动和影响,逐渐体现在此后漳州刻书事业的发展中。

附注

①(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别集》卷五,《朱子全书》第25册,第4929页。 ②(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八,《朱子全书》第23册,第2777—2778页。 ①(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现代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7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彦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