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23
颗粒名称: 浦城
分类号: B244.7
页数: 9
页码: 136-14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萧顗故居、朱子在萧家接受正规儒家教育以及“锦工”石壁的背景和含义,同时也提到了真德秀故居和其“祖述朱子”的学术思想。这些历史遗存和文化背景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浦城

内容

萧顗故居
  重点讲解朱子的启蒙教育
  萧顗是朱子父亲朱松的理学老师。南宋政和八年(1118)朱松中进士后,到建州(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各地走访,获悉浦城仙阳萧顗从学杨时归来,于是来到仙阳拜萧顗为师。宋绍兴七年(1137)朱松因朝廷重臣赵鼎的推荐,入朝做官,因考虑到盘缠与家中的情况,加上在京城前途未卜,于是将妻子祝氏和八岁的朱子寄居在萧顗家,只身过仙霞岭赴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在萧家,朱子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家教育。
  宋绍兴八年(1138),朱子开始读《孟子》,很快就迷上了这本书,立志要做像孟子一样的“圣人”。后来,他回忆起自己最初读《孟子》感受时说过:“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孔子说过,“仁道”远离了吗,不会的,只要自己心存“仁道”,那么“仁道”很快就回归了,体现了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和担当。八九岁的孩子读《孟子》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实属难得。在朱子理学体系中,《孟子集注》成为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四个组成部分之一。朱子九岁离开浦城,随父亲入京城。萧顗故居为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文物点,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小资料
  萧顗
  萧顗,字子庄,天资朴实,“道南一脉”鼻祖杨时的学生,与李郁、陈渊、罗从彦为同门学友。萧顗勤奋好学,对孔孟儒学核心概念“仁”有重要的阐释。他经常对学生讲:“士之所志,舍仁义所为哉!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晚年任清流县(今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主簿。当年朱子居住的地方,即萧顗故居,恰好在宋代大儒真德秀故居旁。
  “锦工”石壁
  重点讲解朱子万物和谐思想
  南宋淳熙三年(1176)三月,朱子在学生蔡元定的陪同下,到江西婺源祭扫祖先的坟墓,从水路乘船,经过浦城万安大石溪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青山逶迤、流水潺潺、鱼翔浅底,溪畔杨柳依依、莺歌燕舞等一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动人景象。朱子惊奇万分、神游天际,欣然在溪畔石壁上手书“锦工”。
  根据《浦城县志》记载,以及多名专家的考证,一致认为是朱子的真迹无疑,但对“锦工”的含义却存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此乃朱子兴之所至,取“锦绣山河、鬼斧神工”的首尾两字来赞美大石溪的春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锦工”特指景色锦绣精致,其中“工”是“精致”的意思。
  朱子对自然万物有着高深的理解,领悟到大自然和谐有序、生机盎然的奥秘。他认为,“仁”是宇宙万物终极依据——“天理”的特性,“仁”赋予了自然界“生意”,彰显出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景象,“仁”在人间表现为人性,体现出“仁爱”的情感。天地之性与人类之性是一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本源精神“仁”的本质要求,即“天人一体”。因此人类必须“仁民而爱物”,超越具体的历史情景,复归大自然的怀抱,民胞物与,参赞化育,从而使宇宙万物和谐共生。朱子浏览大石溪时,恰好体验到了一种万物和谐的壮丽景象,感叹大自然与人一样睿智,均是能工巧匠,故题词。
  小资料
  “锦工”石壁遗迹重现
  “锦工”石壁距离浦城城关东南端十几公里的大石溪边的崖壁上,为历代《浦城县志》所记载,也是浦城当地流传甚广的“南浦八景”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大石溪上游建水电站,这处遗迹在开山炸石中被乱石所淹埋,失去了踪影。2019年7月间,一场洪水肆虐后,有村民在水位下降的大石溪拐弯处石壁上发现被淹没了近40年的朱子遗迹。沐浴着一代大儒光辉的“锦工”石壁,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丝毫不减昔日的风采。
  真德秀故居
  重点讲解真德秀“祖述朱子”的思想
  真德秀(1178-1235),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宋后期理学家、名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明成化三年(1467),追封真德秀为“浦城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赐“力明正学”匾额。
  真德秀故居位于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坐北朝南,为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清咸丰八年(1858)毁于火患,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占地面积1221.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2.53平方米,庭院面积588.87平方米,四面围墙,东、西、南三面墙外有水沟绕护。中轴线依次为花墙、前庭院、门厅、天井、正厅、后院;其中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侧有厢房、侧门,侧门上槛外分别额书“鸢飞”“鱼跃”等字,砖质,阴刻楷书。建筑内梁枋、瓜柱、斗拱以及瓦当均有精美雕饰;两厅均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1984年西山故居得到维护修整,2019年,浦城县又对西山故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真德秀故居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真德秀是朱子之后的一代大儒,理学思想基本上是“祖述朱子”。他对朱子极为推崇,尊之为“百代宗师”,并自谓对朱学“尝私涉而有所得”。朱子在儒学中能够居于那样崇高的地位,除了其自身对儒学巨大的贡献之外,也与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推动与弘扬分不开。作为朱子后学,真德秀的主要任务在于振兴和发扬朱子理学,在学术贡献上重在阐发运用,是朱子学术思想典型的秉承者,为理学取得正宗地位起到巨大作用。他的著作《大学衍义》是朱子“正君心”思想的发展和理论化成果,被誉为“帝王之学”,为元、明、清三朝皇族学子必读之书,其治国之道、民生之理和廉政文化为后世所推崇。
  小资料
  浦城理学十三子
  真德秀曾说:“宋代南方人物之盛始于浦城。”杨时的学生、女婿陈渊经常到浦城与同学萧顗切磋论学到通宵达旦,留下千古佳话;朱子的父亲朱松,为了探求理学,多次到浦城访师会友,留下哲理诗篇。朱子在浦城接受了儒学启蒙教育,成年后又与浦城学者黄铢(字子厚)结成莫逆之交,常相互拜访,或书信交往。在理学十三子中,章望之、练绘是闽学鼻祖杨时的同门同学;黄锾、萧顗是杨时的弟子,萧顗又是朱松的老师;潘殖是朱子的师辈挚友;杨道夫、杨骧、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杨与立、詹体仁均是理学思想的倡导者和传承者,而真德秀承朱子衣钵已蔚然成为一代儒宗。因此,在浦城,朱子之前有衍道者继往开来,受朱子之教后有布道者前赴后继。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