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故居——紫阳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26
颗粒名称: 朱子故居——紫阳楼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家风家教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8-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朱熹家族和朱熹自身的背景介绍,包括他的义父刘子羽、父亲朱松的遗嘱,以及朱熹在五夫的生活和品格表现。同时,还介绍了朱熹故居紫阳楼的位置和历史变迁。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资阳楼

内容

绍兴十三年(1143),朱子的父亲朱松因极力反对议和,被贬回闽北闲居,积愤成疾,弥留之际,写信给刘子羽,将身后家事相托;又写信给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位朋友诀别,并交代儿子:屏山刘子翚、白水刘勉之、籍溪胡宪,这三位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家学深厚,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学者。我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你去投靠他们吧,今后,要把他们当作父亲一样看待,聆听他们的教诲,我就死而无憾了。
  朱松去世后,十四岁的朱子与母亲祝夫人离开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环溪精舍,迁往五夫生活,遵父命拜刘子羽为义父,又拜武夷三先生为师,开始了新的生活旅程。
  朱子义父刘子羽是抗金名将,也是朱松好友,曾与他同朝为官。刘子羽不负重托,为朱子一家建了一座五开间的房屋。刘子羽曾有记录:“于潭溪得屋五间,器用完备,又于七仓前得地,可以树,有圃可蔬,有池可鱼,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因为朱氏的祖籍地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有紫阳山,为表示饮水思源、不忘先祖,朱子将这座房屋命名为“紫阳楼”。朱子从十四岁到五夫,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在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
  元朝,紫阳楼毁于兵燹,仅存遗址。民国十七年(1928),时任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代县长詹继良将紫阳楼迁址至潭溪南端屏山脚下,并在原址上立“有宋朱子紫阳楼”纪念碑。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民国紫阳楼再度荒废,仅存楼基。1992年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紫阳楼遗址列为武夷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在民国旧基上重建了紫阳楼。2016年,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南平武夷山朱子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进入新时代,随着海内外对朱子文化关注不断提高,朱子故居成为对外交流,弘扬朱子文化的载体和标识。为更好地重现历史风貌,当地政府决定在南宋原址上重建朱子故居,2021年10月建成开馆,至此,紫阳楼回迁原址。
  1.《朱子家训》照壁
  紫阳楼门口广场左侧是《朱子家训》照壁。《朱子家训》是朱子晚年留给后世的家训名篇,寥寥三百余字,全面总结了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义务,精辟阐明了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的精髓。其基本内涵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五个“倡导”:一是倡导家庭和睦。《朱子家训》明确了家庭生活中父子、兄弟、夫妻的伦理道德关系,指出:“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构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相亲敦睦的美好家庭关系。二是倡导人际和谐。《朱子家训》关注社会,倡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礼节”,贯穿着朴素的和谐理念。如“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强调了“礼”和“信”在社会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怀,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三是倡导重德修身。《朱子家训》中说:“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将道德品行的优劣作为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标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提醒人们要知善恶,严标准,哪怕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要时刻谨慎。四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勿非礼而害物命。五是倡导读书学习。《朱子家训》强调:“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劝勉子孙要通过多读诗书、学礼知义,修身养性、经营好家庭。
  2.晦堂自画像
  紫阳楼晦堂是朱子的书房,内悬挂的朱子自画像,是朱子赴任漳州前对镜自画的。朱子琴棋书画皆精通,这是朱子唯一留存下来的画作。朱子的一生,命运坎坷、磨难重重。然而,他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画中的朱子,满脸沧桑,眼神坚毅。朱子还画题词自警:“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遗矩,惟闇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警语中的“闇”同“暗”,意为隐藏不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必须自若置身于礼法的场域,专一潜心于仁义之中。这是我想追求的目标,但即使尽力也未必能如人所愿。敬佩先圣先师的格言,遵守前人的法度,默默地日复一日地修身进德,或许能够实现所说的这个目标。铭语后题“绍熙五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
  3.祖先堂
  祖先堂主要用来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堂内神龛上悬挂“慎终追远”匾额,本词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终”指人去世,“远”指远代的祖先,“慎终追远”是指亲人去世后,不仅要恭敬谨慎地办理丧事,还要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来被引喻为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匾额下方有三幅画像,分别是朱瓌、朱森、朱松。朱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邾国(遗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峄山脚下)。唐末黄巢起义后,姑苏朱氏大户朱古僚奉命领兵三千戍守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之后,他们就在婺源定居下来,成为各地朱氏后裔公认的婺源茶院一世祖。一世祖朱古僚资产雄厚,后世逐渐家道中落,到了第七世朱森,已没落到自耕农的边缘。政和八年(1118),朱氏第八世朱松,授同进士出身功名,宣和五年(1123),朱松授政和县尉。他拖家带口,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妹妹在内的一家八口,开启了朱子家族与福建,尤其是与闽北千丝万缕的关系。
  祖先堂两侧的楹联为朱子手迹:“紫气氤氲徽州祖地,阳光辉耀闽邦后裔。”上下联第一个字共同组成“紫阳”二字。
  祖先堂正对面为“孝”字砖雕。“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孝”体现在两方面:父母在世的时候,要赡养、尊重父母;父母去世后,要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安葬和祭祀。所以,在祖先堂祭祖神龛正对面镌刻“孝”字砖雕,是朱子家风家教的具体体现。福寿万代图案围绕在“孝”字周围,寓意只有诚心秉持孝道,才能实现五福环绕。
  小资料
  忆潭溪旧居
  朱子晚年迁居建阳考亭,对这眼泉水及潭溪几十年的生活念念不忘,专门写下《忆潭溪旧居》:“忆住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虽非水抱山环地,却是冬温夏冷天。绕舍扶疏千个竹,傍崖寒冽一泓泉。”其中“傍崖寒冽一泓泉”指的就是屏山灵泉。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