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473
颗粒名称: 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其他题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规划项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86-2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经筵讲义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经学体例与教学体例,是儒家士大夫诠释儒家经典经旨并对帝王进行教育的讲稿。本课题以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筵讲义与理学、帝学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与互动,以及其对儒学官学化、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宋代经筵制度与经筵讲义的兴起、《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经筵讲义与帝王教育的关系、经筵讲义的特点,以及与政治、学术、社会的关联。通过研究经筵讲义的价值与意义,可以丰富对宋代儒学的理解,对当代儒学复兴与现代转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筵讲义 宋代 理学

内容

经筵讲义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经学体例与教学体例,是儒家士大夫诠释儒家经典经旨并对帝王进行教育的讲稿,它是宋代学术转型与经筵制度定型的产物。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程颐、杨时、朱熹、真德秀等入侍经筵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的进讲,极大地促进了以《四书》为核心的新经典体系的形成、理学思潮的兴盛及帝王之学的发展,因而以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为切入点,探讨其与理学、帝学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及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课题的价值与意义
  1.学术价值:(1)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全宋文》等文献资料的搜索、查找,对“经筵讲义”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宋代理学与帝王之学研究提供新资料。(2)借鉴现代诠释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四书》经筵讲义文本诠释与帝王之学建构的内在逻辑轨迹,丰富宋代儒学的研究。(3)探究经筵讲义与以《四书》为核心的新经典体系形成及理学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化现有《四书》学与理学研究。
  2.应用价值:研究宋代士大夫如何通过《四书》经筵讲义,促使儒学向帝王及社会各阶层渗透,从而成为社会共同接受与遵守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不仅可以深入把握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探索儒学官学化、社会化的途径,而且对于研究当代儒学复兴与现代转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为研究对象,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经筵讲义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入挖掘宋代士大夫如何通过经典诠释与经筵讲学,按照由“学”体“道”,由“道”引“治”的致思方向,构建以道德性命为特征,以成就君德帝业为目的的帝王之学,并在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中,促进以《四书》为核心经典的理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展现《四书》经筵讲义、帝王之学、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演变轨迹,探讨儒学官学化、社会化途径,为当代儒学复兴与现代转化提供借鉴。
  三、总体框架
  1.宋代经筵制度与经筵讲义的兴起。从宋代文治导向与经筵制度、宋代士大夫崛起与价值追求、宋代学术转型与经筵讲义兴起等角度,探索宋代经筵讲义发生、发展的原因与过程,考辨宋代经筵进讲的人物与篇目。
  2.宋代《论语》经筵讲义与帝王修德立政。通过对吕公著、程颐、杨时、刘克庄、徐元杰、袁甫、程俱、王十朋、袁说友等入侍经筵及《论语》授受情况的考察,探讨不同学者对《论语》的不同诠释视角与思想特点,研究其对帝王修身立政的理念建构。
  3.《大学》经筵讲义与帝王之学的理论建构。通过对《大学》在经筵中进讲情况的考察,以朱熹与真德秀《大学》经筵讲义的研究为重点,探讨宋代帝王之学的建构轨迹及其理论化、系统化过程。
  4.《孟子》经筵讲义与帝王为政为学。通过《孟子》在经筵中讲授情况的考察,以程俱、陈傅良的《孟子》经筵讲义文本的诠释为重点,分析其对宋代帝王为政为学的理论建构。
  5.《中庸》经筵讲义与帝王心术治术。通过《中庸》在经筵进讲情况及在其他经筵讲义中的运用,分析其对帝王心术治术的影响。
  6.宋代经筵讲义的特点。以朱熹《大学经筵讲义》与《大学章句》为例,通过两者诠释目的、诠释体例、诠释方式、语言风格的对比,分析讲义体与章句体的不同,凸显经筵讲义的特点,揭示宋代帝王之学的兴起对中国传统经典诠释形态转型的重要作用。
  7.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与政治、学术、社会。通过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与帝王之学、理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探讨,展现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研究《四书》官学化、社会化的途径及其现代意义。
  四、主要观点
  1.经筵讲义既是宋代产生的新经学体例与教学体例,又是宋代士大夫用儒家经义影响帝王,切入政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互动。
  2.经筵讲义承载着宋代士大夫的学术理念与价值追求,寄寓了其重构社会秩序,实现尧舜之道的王道理想,是理学思想发展与帝王之学形成的关键环节。
  3.宋代士大夫沿着以“学”体“道”,由“道”引“治”的致思方向,力图通过学统承续道统、成就治统,实现学统、道统、治统的合一,促进了以《四书》为核心经典的理学思想体系的定型与发展,使得宋代帝王之学形成了以道德性命、内圣外王为特征的独特风貌,展现了宋代儒学丰富的内涵。
  4.宋代士大夫通过经筵讲学与经典诠释活动,促使儒学官学化、社会化,并进一步成为社会共同接受与遵守的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对当代儒学复兴与现转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