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本《大学》与《礼记·大学》:两种文本的比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417
颗粒名称: 《四书》本《大学》与《礼记·大学》:两种文本的比较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将《大学》释为“大人之学”,郑玄将其释为“太学”。汉学家将其翻译为“Great Learning”,而非“Tai School(太/泰学)”。朱熹关注《大学》的作者问题,提出了“经、传之分”的理念。
关键词: 朱熹 郑玄 《大学》

内容

朱熹释“大学”为“大人之学”,郑玄释“大学”为“太学”,前者指学问,后者指学宫。对早期传教士身份的汉学家而言,翻译此书是追随朱熹的观点,因此从马士曼、马礼逊到理雅各,俱以“Great Learning”而非“Tai School(太/泰学)”来翻译《大学》篇名。朱熹关注的是《大学》的作者问题,“经、传之分”也是从此思考而出现的章句做法;郑玄与孔颖达关注的是“从戴德到戴圣”的编者问题,从《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三礼目录》到《隋书·经籍志》可以作为一种书目线索。朱熹提出的三纲领,在孔颖达那里只称为“三在”;朱熹提出的八条目,在郑玄那里是不成立的概念,而在孔颖达视域中的《大学》文本结构,确然并无后世所谓的“八条目”。郑玄认为在“太学”中所学的是一种“博学可以为政”之“学”,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反映的正是戴圣编辑《礼记》的理想:以礼治国。这也是郑玄在《三礼目录》中将《大学》分类为“通论”的原因。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纪祥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郑玄
相关人物
孔颖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