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书大全》征引之北山学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313
颗粒名称: 三、《四书大全》征引之北山学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山一系学人王柏、金履祥、许谦等对朱学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在研究《四书章句集注》和撰写著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四书的解读和义理的证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许谦在朱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四书大全》征引最多的学者之一。此外,欧阳玄、何梦桂、方逢辰等学者也是北山一系的重要代表人物。朱熹对浙东学风有所忧虑,认为其中偏重功利的倾向不利于儒学的发展,因此注重强调仁义的重要性。北山一系学人在朱学发展中发挥了衔接和传承的作用,对后世的朱熹学术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朱熹 北山 四书大全

内容

《四书大全》征引当中,名列《宋元学案》之《北山四先生学案》共计6人,分别为王柏、金履祥、许谦、欧阳玄、何梦贵、方逢辰,征引情形如下:
  征引量共计154条。北山一系学人的著作如今多数已经不传,《四书大全》征引其说,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材料,尤其是在朱子学发展当中,北山一脉具有衔接朱门与后学的作用,对此后人深有共识。吴师道为许谦《读四书丛说》撰序言之甚明,其云:
  《读四书丛说》者,金华白云先生许君益之为其徒讲说,而其徒记之之编也。君师仁山金先生履祥,仁山师鲁斋王先生柏,从登北山何先生基之门,北山则学于勉斋黄公,而得朱子之传者也。四书自二程子表章,肇明其旨,至朱子《章句集注》之出,折中群言,集厥大成,说者固蔑以加矣!门人高弟不为不多,然一再之后,不泯灭而就微,则泮涣而离真,其能的然久而不失传授之正,则未有如吾乡诸先生也。[40]
  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41],对于后世建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诠释方式,具有关键地位。明代《四书大全》援取疏解内容,有意保留宋元之际朱学传布情形,建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解体系,未见何基言论,恐与何基“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议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42]的态度有关。至于王柏、金履祥、许谦当中,许谦征引最多,则是因为许谦为入元之后发扬朱学最重要人物。《元史·儒学列传》云:
  先是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子之世适。[43]
  许谦于元代,讲学四十载,授徒著录千余人,发扬朱学不遗余力,撰作既丰,成果斐然,成为《四书大全》重要征引对象,乃是理所当然。此外,北山一系学人除四先生外,尚有欧阳玄、何梦桂(《四书通》《四书大全》皆作何梦贵)、方逢辰三人。欧阳玄,字原功,经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博,列于“仁山门人”,有《圭斋文集》传世。方逢辰,字君锡,学者称蛟峰先生,学术“以格物为穷理之本,以笃行为修己之实,终身顾未尝有师承”[44,然而父亲方镕为“朱学续传”,家学渊源,同是朱学一脉:
  彼亦有以颖悟为道,以卤莽灭裂为学者,其说谓:“不由阶级,不假修为。”以致知格物为支离,以躐等陵节为易简,以日就月将为初学,以真积力久为钝才,匪徒诬人,亦以自诬,天下未有一超径诣忽焉而圣贤者。
  后之学孔、孟者,其以四书为根本,以六经为律令,格物致知以穷此理,诚意正心以体此理,学之博以积之,反之约以一之。[45]
  重申格致之教,阐明穷理之功。由四书而六经,学而有序,归之于理,提供了一条有进程、有境界的儒学道路,体系俨然。至于易简之教,直接圣人,不仅是自诬,而且也诬人,以此分判,方逢辰申朱斥陆,立场至为明显。然而于学术推展,北山一脉学人彰显朱学,也有与陆学争是非的意义。何梦桂,字岩叟,学者称潜斋先生,与方逢辰为讲友,宋亡不仕,于艰困之中昂扬挺立,于家国沦亡之际慨然承传,在山林乡野之间讲授不辍,具有以身体道的实践意义。[46]事实上,朱熹对于吕祖谦死后的浙东学风深有疑虑,永康功利之学、永嘉事功之学继之而起,一重实利,一重实事,然而求之于外的结果,违失根本,心失其和,容易为利所诱。为求厘清,朱熹特别表彰金华先儒范浚,并将《心箴》载于《孟子集注》当中,以乡贤前辈的名望对治后学驰功逐利的缺失,期许从功利之中回归于人心救赎。47可见往浙东开展乃是朱熹夙愿所在,只是北山一系学人由黄榦而继承朱学,另一方面浙东本身也有其学术传统,吕祖谦于丽泽书院和明招堂讲学,门人众多[48]。金华原就是众多学派思潮交会之地,陆学、永康学、永嘉学相互交流,深有调和色彩。《朱子语录》卷122载有朱熹之分析,其云:
  或问东莱象山之学。曰:“伯恭失之多,子静失之寡。”
  东莱聪明,看文理却不子细。……缘他先读史多,而以看粗着眼。读书须是以经为本,而后读史。
  伯恭子约宗太史公之学,以为非汉儒所及,某尝痛与之辨。……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不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
  婺州士友只流从祖宗故事与史传一边去。其驰外之失,不知病在不曾于《论语》上加工。
  吕祖谦兼纳博采,重史轻经,成为浙东学术的特色。然而朱熹认为根源不明,不免于关键处偏失,而重权谋,求功利的结果,则不免让人违弃仁义,最终让人误以为成功即王道。朱熹甚至有意以《论语》救治偏蔽,强调在日用之际,在心念之间,高举仁义价值,坚持儒学工夫,才能救其偏差。日后与陈亮王霸义利之辩,也是采取相同立场。朱熹对于浙东学风深有忧虑,于此可见。近人束景南先生以“平衡浙学与陆学的道学砥柱”为标题,说明朱熹于南宋尚虚、尚实学风之间,展开全方位文化论战,在南宋纷然并起的学术社群当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颇能说明朱熹学术的方向。[49]而门人黄榦往浙东传学,不仅延伸朱熹道统论述的影响,北山一系学人习之有验的结果,也代表在学统分立、彼此竞逐当中,朱熹学术最终得以胜出。只是学术面相更为复杂,朱学既从北山一系学人而深入于浙学,却也濡染浙东以史证经、务求博通的诠释方式,学术既延伸又相互影响,也就无怪乎《宋元学案》黄百家一方面有“紫阳之嫡子,端在金华”的说法,另一方面又有“岂有心与紫阳异哉”“发朱子之所未发,多所抵牾”的观察,甚至于最后又云:“金华之学,自白云一辈而下,多流而为文人。夫文与道不相离,文显而道薄耳,虽然,道之不亡也,犹幸有斯”[50]。黄百家出于浙学,深有感受,可以理解,朱学于浙学发展中入于史,通于文[51],朱学开枝散叶,枝脉扶疏,四书义理愈加丰富,却也渐生歧见,其中矛盾,正来自于学脉继承与学风交互濡染的结果,尤其后人缺乏朱熹融铸义理、思之甚深的历程[52],各自揣想之下,于经文兴发议论,时见新意,也时有误解,甚至以纠弹朱熹说法作为个人学术成就,不仅混淆朱熹四书义理体系,也造成后人了解的困扰。此一情形,从后人论述当中可以得见。邓文原《四书通序》云:“近世为图为书者益众,大抵于先儒论著及朱子取舍之说有所未通,而遽为臆说,以衒于世。余尝以谓,昔之学者常患其不如古人,今之学者常患其不胜古人,求胜古人而卒以不如,予不知其可也。”53]揭蹊斯撰《定宇先生墓志铭》云:“朱子既没,天下学士,群起著书,一得一失,各立门户,争奇取异,附会缴绕,使朱子之说,翳然以昏。”[54]议论纷出,各立门户,恐怕也包括北山一系学人。“争奇取异”的结果,孰为正解,顿成经典诠释的重要问题。以朱熹为宗成为后人最终的方向,回归于朱学则成为建构诠释主轴最重要的诉求,此一主张于新安一系宗主乡贤前辈的气氛中开展[55],而于明代完成。明代四书官学化过程中,确立朱熹尊隆地位,既是一种整合学术的手段,也是尝试解决朱学传衍问题的途径。[56]发展之下,北山一系的四书经说内容,于后人剔除歧出、化异求同的调整当中,纳入官学系统,成为《四书大全》申明朱熹四书体系,阐释朱熹诠释经旨的重要材料。明代推崇朱熹地位,北山一系具有学术传衍作用,也具有阶段性发展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逢源
责任者
王柏
相关人物
金履祥
相关人物
许谦
相关人物
欧阳玄
相关人物
何梦贵
相关人物
方逢辰
相关人物
白云
相关人物
许君益
相关人物
何基
相关人物
王柏
相关人物
金履祥
相关人物
许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