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与石子重五》,《朱子文集》(四部丛刊影印本)四十二,第25页。
[2]历史上的朱子年谱都没有记载《仁说》及《克斋记》的著述年代,亦不知二文之先后,拙著《朱子哲学研究》与《朱子书信编年考证》都指出《仁说》《克斋记》作于乾道壬辰,但月日不能确定。今人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则主张《仁说》与《克斋记》皆作于乾道八年壬辰十月,而据赖尚清的博士论文《朱子仁论研究》,《克斋记》与《仁说》皆作于壬辰六月以前。
[3]朱子答石子重问目云见《答石子重十一》,《朱子文集》四十二,第36页。
[4]《与石子重十一》,《朱子文集》四十二,第38页。
[5]同上。
[6]同上。
[7]《答游诚之一》,《朱子文集》四十五,第4页。
[8]《答林择之十一》,《朱子文集》别集卷六,第8页。
[9]《答张敬夫第四十六(又论仁说)》,《朱子文集》三十二,第22页。
[10]参看拙作《论宋代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下篇第六节“论知觉言仁”,载《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11]《朱子语类》第一册卷六,北京:中华书局,第119页。
[12]参看1988年拙作《台湾影印<晦庵文集>略说》,《朱子学刊》第一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13]《朱子文集》七十七,第16页。
[14]《知言疑义》,《胡宏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32页。
[15]参看拙作《朱子仁说新论》,载朱杰人编《迈入21世纪的朱子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朱子文集》六十七,第22页。
注释:
[1]矢崎浩之:《林春斋の学问——その〈私考〉きあちって》,《早稻田大学大学 院文学研究科纪要》第10册,1994年。
[2]以各种文献为基础,对此问题进行整理的论述首推井上哲次郎《日木古学派之哲学》第2篇第1章第6页,东京:富山房,1902年。
[3]荒木见悟氏在《吴苏原の思想——容肇祖论文の批判に寄せてノ(《中国思想史 の诸相》,福冈:中国书店,1989年)一文中,则以为吴廷翰为朱子学之亚流。
[4]中国有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日木则有冈田武彦《宋明哲学序说》(东京:文言社,1977年)、山井涌《明清思想史の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等。另外关于日本儒学,可参看朱谦之《日木古学及阳明学》“前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5]上注所引朱氏前书中,认为仁斋属于气之思想的唯物论者。
「6]井上忠:《贝原益轩の〈童子问批语〉について》,《九州儒学思想の研究》, 福冈: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1957年;荒木见悟:《贝原益轩の思想》,《日本思想大系》34《贝原益轩室鸠巣》,东京:岩波书店,1970年。
「7]沟口雄三在《中国前近代思想の屈折と展开》(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中指出,虽然理的内容有所改变,但始终以理来分析宇宙之原理的思想,可称之为“理观”,进而试图通过“理观”的变化来把握宋代以后的思想史。
[8]青木晦藏提出了这ー问题,他怀疑戴震可能接触过仁斋的著作。另参吉川幸次郎《仁斋东涯学案》,《日木思想大系》33《伊藤仁斋•伊藤东涯》,东京: 岩波书店,1971年“
[9]井上忠:《贝原益轩と〈吉斋漫录〉——古学派成立のー问题》,《西南学院大 学论集》(1-1), 1950年;牧克己:《大疑录の主张と陆象山、吴苏原二氏の影响ノ,《九州儒学思想の研究》,福冈: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1957年。
[10]初稿被收入井上忠等编《近世儒家文献集成》6《贝原益轩文献集》下,东京: へりかん社,1989年。
[11]牧克己:《大疑录の主张と陆象山、吴苏原二氏の影响》。另外牧克己还谈到陆九渊对益轩也有影响,但笔者认为并无此可能。
[12]关于《童子问批语》,参见井上忠:《贝原益轩上〈吉斋漫录〉——古学派成立のー问题》,《西南学院大学论集》(1-1 ), 1950年。
[13]关于郝敬,参见荒木见悟:《郝敬の立场——その气学の构造》,《中国心学の鼓动とイ厶教》,中国书店,1995.
[14]参见土田健次郎:《伊藤仁斋と朱子学》,《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42-1), 1997年;土田健次郎:《“日常”の回复——江户濡学の“仁”の思想に学ぶ》,早稻田大学出版部,2012年;土田健次郎:《日常の思想としての儒教》,《现代思想》,2014年3月号,青土社。
[15]参见土田健次郎:《伊藤仁斋と朱子学》,《早稻田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学纪要》(42-1), 1997 年。
[16]参见土田健次郎:《江户の朱子学》、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野三敏《戏作研究》(中央公论社,1981年)及《江户文化再考——これからの近代を创るたあに》(笠间书院,2012年)。
[17]土田健次郎:《浅见細斋の伊藤仁斋批判——〈语孟字义弁批〉を中心に》,《福井文雅博士古稀记念论集:アジア文化の思想と仪礼》,春秋社,2005年。另外,当时来自朱子学者的仁斋批判,尚有大高坂芝山(1647~1713)。
参考文献:
[1]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戴东原与伊藤仁斋》,台北:华世出版社,1977年
[2]三浦秀一:《〈大疑录〉に至る道》,贝原益轩:《天地和乐の文明学》,东京:平 凡社,1995年
[3]井上忠:《贝原益轩と〈吉斋漫录〉——古学派成立のー问题》,《西南学院大 学论集》(1-1),福冈: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1950年
[4]土田健次郎:《伊藤东涯之〈论语〉研究》,《东亚论语学・韩日篇》,台北:台 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
[5]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52年。
[6]尾藤正英:《日本封建思想史研究:幕藩体制の原理と朱子学的思维》,东京: 青本书店,1961年。
[7]土田健次郎:《江户の朱子学》, 东京: 筑摩书房, 2014年
[8]土田健次郎:《鬼神と“かみ”——儒家神道初探》,《斯文》,1996,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