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试同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4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出试同安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本节描述了宋朝时期朱熹在任职同安县期间的治政和教育方面的举措。朱熹注重为朝廷谋划大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处理政务,重视军备和治安,注重管理教育,招收有才华的学生,并注重修习讲问的教学方法。他还关注学生们的勤奋学习和时间管理,并致力于修复、流通图书,并成立经史阁来收藏书籍。朱熹在同安县任职结束后,选择放弃仕途,回家侍奉长辈和传授学问。本文还对科举制度及其与文章评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治政 教育 朱熹

内容

宋朝在任命官员时,采取的是分科取士的方法。绍兴十七年的建州乡试中,朱熹考取贡生。考官蔡兹跟别人讨论说:“在我批改试卷的时候,看到一位后辈的三篇策论均是想为朝廷谋划大业,这个人将来肯定非同一般。”次年春,朱熹又中了王佐榜的第五甲第九十名,并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不是进士但是可依据进士出身享受待遇)。绍兴二十一年春,朱熹又一次参与考试,夺得中等,被任命为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很多读书人都没办法妥善处理政事,而朱熹却是个例外。在同安区就职期间,他工作勤勤恳恳,做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但凡对百姓有利的事,就算再劳心劳力他也绝不含糊。朱熹的办公地有一处用于休息的房间,他给那个房间定名为“高士轩”,将法令规定要做的事情,用大字写好张贴在门楣上。每每要征税时,他都要提前发布告示,并且每日都会对收支账本进行核对签字,防止差役动歪心思。
  同安地区受到贼寇的骚扰,他就率人在城里的西北角巡逻,还深入到所管辖的队伍中慰问犒劳士兵,整顿军机,士兵们十分感动,都甘愿为他效劳。他在城角设立一个射击场地,每天带着属下在那里练习射箭。此后,尽管已经解除了贼寇祸患,但是射击场仍然保留了下来,依旧日日操练士兵。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熹也很重视武备。
  宋朝时,主簿还负责管理教育。朱熹在同安的时候,将城里那些有才华的百姓收为徒弟。那时候县里的进士徐应中对事物评判公平且真诚,而王宾则坚定遵守品德。于是朱熹就将他们邀请入学,并且将他们视为宾客一般,让学生们有榜样可效仿。此外,还有个名为柯君翰的人,在家里收了一百余名弟子讲授经验教训,他德行高尚,做事一丝不苟。因此,朱熹把他请过来担任老师。朱熹认为单纯只用规矩和制度来管理他们,要是他们不能由衷地喜欢上所学习的义理,那么,也把握不了学习的方向,更无法自觉地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因此他又开创了修习讲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切磋,让义理充实他们的内心,用规章来约束他们的言行。求学的人纷纷向他请教。
  朱熹又规劝同安的学子们要勤奋学习,他说:“学习就仿佛是不断你追我赶,等到追赶上了,又害怕会失去。君子们能够刻苦学习不知疲倦,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正是出于这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如今听说你们清晨开始读书上学,不到中午就各自离去。这样怎么算是珍惜时光呢?”宋朝的县里书馆大部分都有藏书,以方便那些借阅书籍学习的人。这就是现代图书馆的前身。但是由于经常没有依据规定办事,书籍经常损坏残缺甚至脱页。那些官吏也不懂得对他们进行整理和修缮。朱熹曾经带了公文前往帅府,打算摹印帅府里所珍藏的书籍并带回去给学生们学习。帅官就在那天命部下将印刷模板交给朱熹。朱熹回去后,建立了经史阁来收藏那些书籍模板。宋朝时,各州郡为了方便书籍模板在民间流通,都设有自己的印刷书版,其文本校对也较为准确,还可以修正民间书坊在印制书籍时所出现的错误。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朱熹在同安县的任职到期,而接任的人却没有到来。于是,他向建宁府提议:“按理来说,我在同安担任了四年官职,理应辞职回乡。现在我的母亲衰老,生活不便,我不能够等待替补的官位了。”因而选择了放弃仕途,回到家中,将侍奉长辈、传授学问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他离开后,同安的士子们对他的教导很是怀念,百姓们也记挂着他的恩惠,就在学宫给他立了一个祠堂。
  评论
  科举是依据文章对人才进行筛选,这导致很难获得真正的人才,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详尽的论述。如今,科举已经被废除。现在学校考试,尽管还是将平日学习积分看作是最主要的参考,但是也不可以完全地把考察文章这一点抛于脑后。由于文章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气度与格局,就算演算科学算式能有不错的成绩,又如何能够体现他的志向呢?唯独文章可以真实地映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依据敏锐的鉴赏能力对文章进行评判,以此对一个人进行观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这点我们可以从蔡兹录用朱熹一事看出来。
  因为朱熹的原因,绍兴十八年的科举登科榜榜文至今还存着。在《粤雅堂丛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翻刻的版本。这与宝祐四年的登科榜文因为文天祥夺得状元而受重视是一个道理。
  学者们对具体的政务并无好感,尽管身处基层政府,但是经常通过弹琴赋诗来彰显自己的清雅。将搜寻传说里的奇人怪事看作乐趣,称赞他们的人觉得他们就是真正的名人雅士,并且觉得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为官者的责任就是管理百姓,如果不管政务,那么国家选命他们这样的官员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并非单纯的空谈主义,而是应当经过具体实践来对其进行检验。既然对具体事务没有好感,那么再孜孜不倦地学习,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东西,可事实上都是毫无用处的学问。这也就是程颢所谓的玩物丧志了。
  学校只传播表面的知识,而学习的人也只用浮于表面的理解来应和。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真的就算是人才了吗?应该像朱熹所说的“让义理充实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言行受制度所约束”,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人才。

知识出处

朱子

《朱子》

出版者:花山文艺出版社

本文以通过十一章的内容,阐述了朱熹家学与师门、出试同安、授延平之学、廷对、鹅湖之会、著书、解经、书院、宦迹等方面,从而展现了作者范仲淹的治学之路和学术成就。同时,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教育制度和学术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