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总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1-6
摘要: 本章介绍了中国古代君主与老师的角色转变,以及朱熹在宋朝理学界的地位和贡献。文章探讨了朱熹对圣贤学问的研究和整合,以及他对经典著作和历代学者的分析和解释。朱熹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于理解天地人之间的本质和事物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 老师 学问 朱熹 理学

内容

上古时候,圣君全权负责治国以及教化百姓,可以说君王是百姓的领袖以及老师(出自《尚书·泰誓》),平常的百姓只是享受贤主的成果罢了。所以民众并不需要学习太多的知识,而只需要遵守君主所制定的规定即可(详见《庄子》)。到了孔子所处的年代,世风日下,道德败坏,周天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能胜任教师与领袖的角色。于是,孔子就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孔夫子对内修身养性,对外讲解圣君之道,已经成为历史上值得效仿的楷模。自此,君主和老师就不再是同一概念了。越来越多有学问的名师大儒出现,他们都在努力改变世风日下的情况。
  自秦、汉开始,大量儒者遭遇了“焚书坑儒”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人们师从不同的学派,怀抱不一样的追求。于是,他们急切地希望考证以及修订典籍,分析辨别事情的实体,还没来得讲通里面的道理。弄清楚字义以及词义,就自然能够懂得道理了;道理明白了,也就可以通晓圣人之道了。似乎上天就是故意留下这件事不做,等待后来的贤者来处理。如此一来,哲学界就会出现一位功成名就的人。宋朝鼎盛时期,南边自湖南起,北边抵达黄河以及洛河附近,西边延伸至陕西中部,方圆千里,连续出现许多闻名遐迩的圣贤之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相互辉映,就好像完全吻合的兵符。极、诚、仁、道、忠、恕、性命、气质、天理、人欲、阴阳以及鬼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分析圣人学问的关键。千百年来,大家都被牵引到错误的方向,没有人可以深入理解那些学说的要领,直到如今才突然醒悟过来,就好像沉睡许久幡然醒来,真是畅快无比。在传统学术上取得大收获、吸纳百家长处的大学问家就包括了朱文公。
  在朱熹之前,宋朝理学界的名家有濂溪先生周敦实(今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本名周敦实,但是后来因为要避讳宋英宗的名字,所以更名为周敦颐。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他研究创造了太极图。写出《通书》的明道先生程颢(字伯淳,世代在中山博野县居住,后来移居河南。世人称之为明道先生,谥号纯公)、伊川先生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是程颢的弟弟,谥号正公。世人称程颢为大程子,称伊川为二程子,他们都是周敦颐的弟子),他们传承老师的学说,给后来人开辟了道路。横渠先生张载(字子厚,出生于西安,后来移居凤翔县横渠镇南,谥号明。他有个弟弟,名叫张戬,字天祺,也很有名气),写下了《西铭》。康节先生邵雍(字尧夫,祖籍河北,后来移居洛阳,谥号康节,他的学说由他儿子邵伯温继承)写下《皇极经世》内外篇。这些学者们能够摆脱宋代之前被古人注解束缚的陈规陋习,另辟蹊径,并获得卓越的成就,独创一派,成为穷究事物义理的一代杰出人物,他们和学习极、诚、仁、道、忠、恕、性命、气质、天理、人欲、阴阳鬼神等学问的人一同探讨互勉,分辨学问之间的差别,也基本可以把这里面的道理展现出来,但还是未能抵达巅峰。
  朱熹博闻强识,见多识广,目光深远,并且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今南平市人,人称延平先生,谥号文靖)门下学习。人们都喜欢谦卑的处世态度,于是他就收敛自己的光芒,一心加强自己的内在,自广博回归到简单。长年累月下来,他的思想就更加浑厚,阅历也更加丰富,实践圣贤之道更加熟练。不管精细还是粗略,不管内修或者外治都可以很好地融会贯通。以前圣贤人的思想精华,百家的不同观念,他都可以认真详细地进行分析,就好像观看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楚。与他同时期的还有张宣公(张栻,字敬夫,四川绵竹人,人称南轩先生,他的父亲是张忠献)、吕成公(吕祖谦,字伯恭,浙江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祖上是莱州人,后来移居到今安徽淮阳。他六代以前的祖上吕夷简曾官拜宰相,迁居到北宋国都开封。他的曾祖父吕好问跟着宋高宗南渡黄河,官拜尚书右丞,在浙江金华居住。他的四世祖吕希哲和程颢一起游学,凭借儒行而名扬四海,所以他家里子孙有中原文献古籍相传。)志同道合,投身于先圣之道的研究中。
  不过由于生命有限,相关作品还没完成,他俩就都过世了,只有朱熹还活着。朱熹中年的时候,朱熹又被“庆元学禁”压迫,但他对理学的追求越发坚定。从《易经》《诗经》《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中进行推演,并扩展到《仪礼》《周礼》《礼记》和《孝经》上去,甚至屈原、韩愈的文章,周敦颐、
  二程、邵雍、张载的作品,道家的言论,司马迁的《史记》,对以前贤士的言行举止,都进行了讲解和分析。然后前面君主对国家的治理、圣贤对百姓的教化,从这个时候开始迸发光彩,从衰败走向了辉煌。学者们对朱熹的言论进行研习,尊崇他的义理,由此可以知道天、地、人三者的本质是一致的,抽象道理和具体事物的核心是统一的。他的思想如此深刻,可以到达无极的地步,但又不至于和普通百姓的认知脱轨;他的理论十分宏大,到达可以研究世间万物规律的地步,其实不外乎在暗室和隐秘之处也不会有羞愧之心。这真是到达极致的水平了。

知识出处

朱子

《朱子》

出版者:花山文艺出版社

本文以通过十一章的内容,阐述了朱熹家学与师门、出试同安、授延平之学、廷对、鹅湖之会、著书、解经、书院、宦迹等方面,从而展现了作者范仲淹的治学之路和学术成就。同时,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教育制度和学术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