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孔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30
颗粒名称: 同安孔庙
分类号: I267 .1
页数: 7
页码: 250-256
摘要: 本文作者介绍了同安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通常由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东西配庑、戟门、礼乐亭、崇圣祠、节孝祠等组成。
关键词: 朱子 同安 孔庙

内容

同安孔庙始建于五代,由首任县令陈洪济建于登龙坊,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迁建于今址。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子首仕同安县主簿时,对孔庙做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如在大成殿后面建经史阁,于明伦堂左立教思堂,还建了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以及纪念苏颂的“苏丞相正简祠堂”。
  这孔庙也是一路曲折坎坷,自元大德(1297年)至1923年的600多年,历经39次的毁后重建、维修、拓建,现在的建筑主体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同安知县吴镛重建,1990年修葺后辟为同安县博物馆。孔庙原本有可观的建筑群,可如今令人慨叹,尊经阁、明伦堂、育英门、魁星楼、忠孝祠、名宦祠、节烈祠、乡贤祠均已毁废。
  如今孔庙占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新建的简瓦顶外围墙下设置了孔子圣迹廊、祈学廊和碑刻廊。走近西门,抬头便见“同安孔庙”题匾,朱子字。进得门来,首先看到的是清道光年间修葺的泮池及状元桥,池北是一座牌坊,上书“兴贤育才”。此坊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由县丞刘珣器建造。除了坊梁间匾额横书“兴贤育才”四个楷书大字外,正面有两副儒学训导兼理教谕陈震曜书题的联语:“入黉宫游泮水蹈矩循规修其天爵,崇正学守圣经提纲挈领教以人伦”“观澜有本开文薮,毓秀当前耸笔峰”。此坊一方面是颂扬朱子任主簿时的兴学育才的政绩,另一方面也是劝勉师生励志精进,教、学有成,为国家多培养贤明精干的栋梁之材。
  庙内有朱子建造的苏颂祠。这位科学家丞相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尤以药物学、天文学、机械制造学等方面,成就传世,如他组织编审局,奉命整理、校订以往的药书,完成了《开宝本草》的增补工作;又校订了《神农本草》《灵枢》《针灸甲乙经》《广济》《备急千金方》《外台秘要》《素问》《太素》等8部医书;还编著了《本草图经》二十一卷,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问世给予极大的影响。而最为后人称赞、产生国际影响的是他的天文学成果——“水运仪象台”的制作成功,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之:“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作为科学家,苏颂是广为人知的。但他还是个丞相呢!从初任汉阳军推官到升至宰相,历经五朝,为官55年,其仕途一向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兴利除弊,处事精审,大凡封建时代好官的精神品格,为人处世,他都具备了,朱子称他:“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始终不亏。”
  庙南还有“理学名宦”林希元祠,为二进砖木结构。庙之东边有一排碑廊,露天处还摆满了石像生。碑文内容很丰富,有纪念性的,如“洗墨池”,传说苏颂少时常在家附近的大池塘里洗濯笔砚,因而得名;又如“国父纪念林”,因孙中山曾提议,由民国政府确定,以清明节为植树节,“国父纪念林”就是纪念此事的。有利民的,如朱子手书的“同民安”,因他任县主簿时,见内厝镇小盈岭风沙成灾,便建坊以补岭缺,并书“同民安”,希望同安百姓能安居乐业。有重学兴教的,如“修建书院考棚学舍碑记”,叙颂了清乾隆年间知县唐孝本在蔡复一故居地兴建双溪书院和光绪年间商人杜文艮捐资重修双溪书院之善举。乡规民约,如“同安朝拜埔公禁碑”,说的是洪塘村的村民约定:“窃取苗圃林木者,罚戏一台,报者赏钱二佰”。称赞官吏善政的,如“店头桥碑记”,记的是唐孝本两度同安县令,两次修造店头桥,受百姓称赞。还有规章制度的,如“西溪渡船码头告示”,记叙了县衙公布的水陆船轿挑夫工价十三条,规定了各自的价格、每船人数、办理手续等条款……
  1987年有关人士对孔庙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项目除祭台、戟门、两庑、圣殿、泮池外,还增设围墙,重建观澜亭,仅耗资36万元,历时3年竣工,一时传为美谈“花小钱办大事”。此外,由同安乡亲出资重塑了孔子立像。那天走进大成殿,真有拜师的感觉。夫子宽袍大袖,拱手,面容温和,似乎在等待、迎接四方学子。
  如今,同安孔庙已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
  朱子少年在建州(瓯),在“十年寂寞抱遗经”的苦读日子里成长。朱子青年时到同安任县主簿,兼管县学,是他仕途的起点,也同时开始了他的理学创立和传播。朱子71岁的人生经历中,除了累计不到8年在仕途,其余的岁月都在收徒讲学、著书立说。称其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正当是。
  在不到8年的仕途生涯中,在同安却有4年,占了一半。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作孔庙,贞观四年,又诏令各州县特立孔庙,至此,庙学合一制度成了国制。在同安任主簿兼学事时,在朱子眼里县学更为重要,工作量大大超过“主簿”。他还对孔庙作了大规模扩建,特别是按教育需要,增建了许多堂、阁、道。
  原本朱子对佛禅兴趣甚浓,终日“端居独无事,聊释氏书”,甚至“泛滥于释志者,亦既有年”。在赴任同安途中,他到南平拜见老师李侗,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却受师尊批评,并指点迷津,嘱其“只看圣贤之书”。此后朱子将圣贤之书与释道做了比较思考,顿感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余以延平之言,反复思之,始知其不我欺矣”,这被学界称为“弃禅归儒”。
  朱子认为圣人千言万语,讲的都是如何为人处事,这成了他传承孔孟之道的核心指导思想,一生不遗余力地强调宣扬人应该在“理”与“道”的指导下生活、做事,从帝王到平民都应如此,他还很有针对性地说“理”论“道”:帝王、朝臣、百姓都应做什么、该怎么做。
  朱子认为,兴办各种学校,通过教育这个途径才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最好办法。于是,他修孔庙,建明伦堂,办县学,亲身授课。自此,他一生以福建为基地,又辗转各处,在不同地方建了许多精舍、书院、学堂,单在福建就有十几所,遍布全省各地。
  在讲学内容上,他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地弘扬孔孟之道,传播理学思想,尤以爱国主义、民族大义为首要。这与朱子所处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息息相关。北方金人虎视南宋江山,朝廷战和论战不休,时不时主和派占上风,各界有识之士、知识分子密切关注这种动态,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朱子坚决主张抵抗外侮、收复失地。闻知宋军打胜仗,他欣喜若狂,作诗祝贺,还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说,务必乘胜追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主战派张浚、岳飞得复用、平反,他更是满心称快,给孝宗帝上奏,建议:讲究格物致知之学,罢黜和议,任用贤能……总之,他的喜怒哀乐总跟随着国运的变迁。其次,他十分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他认为,良好的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他说:“伦,序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义。”他认为“教以人伦”才是育人的正道。他还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修养德性的场所,而不应只求升学,追逐名利,“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朱子除了向学生灌输这些至高至圣的孔孟之道外,还悉心选取地方教材,让学生学有榜样,比如苏颂这样道德高尚的乡贤,朱子对其评价就很高,在他增建孔庙时,也安放了苏颂祠,使教学达到“使义理有以博其心,规矩有以约其外”的目的。
  有了平台,谁站台上施教?朱子又十分重视教师的选用。他自己就是首席教师,不论在哪里办学。在同安,他发现本县有两位进士徐应中、王宾留意讲学,德行诚实,就聘用两人任教,并“待以宾客之礼”。果然二人不负所托,教学认真,“日与讲论正学,规矩甚严”。
  在授课讲学、推广儒学中,朱子与当地的儒学士子有了广泛的结交,如柯翰、徐元聘等人,他建议动员这些饱学之士在给学子授课时,要讲究“义理”,传授通达时务之说,这是针对学子中存在的“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只把诗赋和辞章作为跳却场屋、入仕做官的敲门砖的不好风气。
  朱子在教育中还注意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同安,朱子毕竟只是青年教师,理学创立才起步,一些学生就可以与之讨论相关问题,如学子杨宋卿、林峦,前者专攻诗赋,后者辞章见长。他们各自把自己的作品结集给朱子,朱子则分别回信,从经学与辞章、文与道的关系上,谈了自己的看法。强调:诗在言志,文贵自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学之道,非汲汲乎辞也,必其心有以自行之,则其见乎辞者非得己也”“诗有工拙之论,而葩藻之词胜,言志之功隐矣”。
  由于主簿的公务,他还可以奔走于泉、漳、莆等地,这为他理学的传播、充实、提高,又得到极好的机会。在泉州很快聚集一大批弟子,被称为“清源别派”,后又形成一大批再传弟子,被称为“紫阳别宗”,大大改变了这些地方原先那种专经者泥章句、业文者竞浮华、析理者驾玄虚的学风。
  对学生的管理,朱子是十分严格的,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认真,迟到早退,朱子以布告形式劝谕学生。在《同安县谕学者》中,他赞扬了古之学者“爱日不倦,而竟尺寸之阴”的学习态度,批评了“教不素明,而学术素讲”的懒散作风。有学生犯了过错,朱子非常痛心,写了《屏斥弟子员告先圣文》,除了严厉斥责学生的不端行为,还自我批评:“能行寡薄,治教不孚”,可见朱子对教、学双方都十分严格。
  三
  同安县志有载:“紫阳夫子尝作簿于此”“闽之文学以漳泉为最,而漳泉尤为同安为最。盖因朱子过化,文风日盛耳”。民间甚至还有“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之说,来赞誉朱子对同安文化发达、精神提升的作用。
  他的第一个得意门生叫许升,人称晦翁之高弟。朱子到同安任主簿时,许升仅是13岁的少年,他十分钦佩满腹经纶的青年老师,决心“励志圣贤之学,尽弃所学以从”。朱子见他聪颖好学,用心圣学,十分眷爱。随后,朱子秩满去任回建阳,许升随之在迁徙中完成他的学业。许升回到同安,朱子两次写信“微示养气修齐之意”;他又受朱子之托,参与《程氏语录》的校正,受到朱子的称赞;许升创办书院,“广招学士,培养表琢逐成器之才”,朱子甚悦,“偿以谓生之学,盖有意于孟氏所谓存其心者,于是以名存其斋”,为之撰写了《存斋记》,并题“存斋”字匾。许升还到县学向生员讲学论道,希望诸生“勿以干禄蹈利为事,而应语圣贤之余旨,究学问之本源,无辜于章句,无滞于旧闻”;他还努力探研儒学理论,撰写了《孟子说》《礼记文解》《易释》《朱氏传授支脉图》等著作,成为“理学品望,师表群伦”的著名理学家。理学在闽南广为传播,与许升的努力分不开。许升英年早逝时,才44岁,朱子十分痛惜,为其迁葬亲自择地、择吉日,大大超乎师生关系。
  同安的乡亲认为朱子任主簿,发展县学,兴盛教育,受理学过化,使这个贫穷、闭塞、落后的小县城成了“海滨邹鲁”,成为名人荟萃、人才辈出之地。因此,说同安为“朱子学”的开学之地是切合实际的。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爱枝
责任者
陈洪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