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教化的道德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04
颗粒名称: “三爱”教化的道德观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罗从彦认为道德教化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朝廷、士人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只有朝廷有好的道德教化,士人才能有廉耻,士人有廉耻,才能使整个社会风俗良好。他将仁义礼智视为道德的核心,认为缺一不可。他认为立朝之士应该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并且相互依赖。
关键词: “三爱”教化 罗从彦 沙县

内容

道德教化是罗从彦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他这样表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或朝廷不务教化,而责士人之廉耻;士人不尚廉耻,而望风俗之美,其可得乎?”他把朝廷的道德教化、士人的廉耻观念和天下百姓能有美好的风俗联系在一起,而以朝廷的道德教化为核心和根本。
  他又具体地把仁义礼智作为规范道德的全部含义。他解释说:“仁义礼智,所以为立身之本,而缺一不可。故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而无恻隐之心则非人;以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而无羞恶之心则非人;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而无辞让之心则非人;以是非之心为智之端,而无是非之心则非人。”
  同时,豫章先生又把“名节忠义”“正直厚道”与“仁义礼智”相互补充,这主要是针对“立朝之士”,说“立朝之士,当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然三者,未尝不相赖也。凡人爱君则必爱国,爱国则必爱民,未有以君为心而不以民为心者”。
  爱君,爱国,爱民,这是一幅十分和谐美好的社会情景图。从君王到“立朝之士”到普通民众,各守道德规范,各安其位,能不清明盛世?!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爱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沙县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