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陈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90
颗粒名称: 寻找陈淳
分类号: K820.442
页数: 4
页码: 147-150
摘要: 本文章黄榦是朱子的门生和女婿,在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他随朱子任职,协助处理学术事务,并继承和推广了朱子的学说。在朱子病重时,他接受了朱子的托付,包括衣服和所著书。朱子逝世后,黄榦为他守丧三年。学术上的贡献,陈淳还被视为一位成熟心智、健全人格、安身立命之学的大师。他的思想对民间生活也有影响,被不少场所传承和推崇。
关键词: 漳州 陈淳 朱子文化

内容

想起陈淳,是因为做客漳州讲述朱子文化。说朱子知漳,陈淳是绕不开的话题。前贤中称陈淳“朱门高第”有之,“闽学南传第一人”亦有之;甚至称赞他“与贤者并世而生”。就是朱子本人也讲“南来吾道喜得陈淳”。人到漳上,焉能不去寻访陈淳?
  车子一路驶向九龙江边,我知道,九龙江源自闽西龙岩,分西北双溪,而陈淳故里就在北溪的南岸,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北溪先生”。村委郭主任介绍说,此地“蓬洲社”,旧称“香洲社”,据说陈淳出世时,村庄周边“百草皆香”,所以才有旧名。看完古渡口,我急忙打听陈淳的故居,谁知郭主任手指江中说,那里就是旧屋所在。见我一脸愕然,他解释道,过去香洲社因临水而居,受江水冲刷,田园住宅往往崩塌入水,后来只好举庄迁入几里外的高地。因为忌讳外人称这里为“崩洲”,所以才把地名改为现在的“蓬洲”,在闽南话中“香”“崩”“蓬”都为谐音。郭主任怕我不信,还亮出他当年采沙老总的身份。他曾带领手下捞出不少的古砖旧瓦。“故居是无法看了,能不能瞻仰陈淳的墓地?”他连连摇头:“没有,没有。很早时候,见过村后尖仔山下好像有块刻着陈淳字样的墓碑,不过已被砸成两段,再后来也就不知所终。”“那他的后裔能否找来谈谈?”他还是摇头:“这个行政村有三个自然村,一村姓郭,一村姓许,再就是郑姓,陈姓的原住民几乎没有。”站在蓬洲社的古渡口,我踱来踱去,打量身后有屈子祠,放眼北岸瑶山脚下有关帝庙,无不红墙红瓦,香火热闹,而我所要拜谒的陈淳却踪迹全无,不知孤魂何在?仿佛如脚下无语的江水。难道逝者如逝,“北溪”如斯?我的心情有如当地人引用的康熙朝进士唐朝彝路过此地的诗句:“何处荐清香,泪洒溪流逝。”
  只得循着书本去寻觅,向历史去询问。打开典籍,“北溪先生”的形象光辉伟岸。宋史为其立传,其《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礼诗》《女学》等著作载入史册,特别是煌煌五十卷《北溪大全集》悉数收入清朝《四库全书》。他的著作历朝历代都在翻印刊刻,且对海外产生很大影响。我读了台湾李蕙如教授的《陈淳研究》专著,了解到“北溪先生”的思想从南宋时就输出到韩国日本,而20世纪末由于陈荣捷教授的翻译,陈淳也受到了欧美学者的赏识。难以想象,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出身竟然是一介布衣,生前几乎没有什么“功名”,最后朝廷按照科举特例,“特奏恩迪功郎”给予进士,并着任安溪主簿,未及到任,却以65岁享龄病逝。他“赋姿纯朴,颖悟过人,自少即高自期许,不同流俗”。年轻时,他听从好友忠告,从事圣贤学问以代举子业。读了朱熹与吕祖谦的《近思录》,把周敦颐、程颢、程颐,特别是朱子作为自己人生楷模,努力学习和践行他们的思想。也许是时代安排或许命运的造化,他曾两度聆听朱子的教诲,在漳州和建阳任上和任后,他们演绎了一段师生同道的佳话。学生说:“十年愿见而不可得。”老师曰:“吾道得一安卿(陈淳字)为喜。”朱子与陈淳几乎是同道之友,教学别具一格,常常或是诸生皆退,留淳独语;或诸生入侍彼坐定,先生目淳申前说;或召诸至卧内,首问“安卿更有甚说法?”《朱子语类》一一七卷记载“训淳”三十四条,共计万余字,是朱子与门人对话中最多的。胡适先生有言:“陈淳二次的记录最小心,最用功,最能表现朱子说话的神气,是最可宝贵的资料。”陈淳两次求学,终于实现了“上达下学”思想认识上的两次飞跃,所以他成为朱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之一,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我请来了《闽南日报》社总编叶明义先生和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郑晨寅教授,前者是三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的具体组织人,后者是福建师大国学方面的研究生。话题围绕陈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展开。他们用四个字概括了“北溪先生”的历史作为——“理学津梁”。陈淳毕生对朱子理论进行了最准确和最权威的诠释。美国学者狄百瑞认为,几乎没有什么理学概念和范畴未列其著作之中,且“篇篇探心法之渊源,字字究性学之蕴奥”。其阐述精辟而又系统,是理学入门的钥匙,后人称为“东亚第一部哲学辞典”。朱子去世后,心学兴起,陈淳不遗余力地捍卫醇正理学,对陆学大加挞伐,以致后人对其批评太过略有微词。他坚持师道发展师道,曾称赞朱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全祖望,《宋之学案·北溪学案》中说陈淳“卫师门甚力,多所发明”。他完成了从门人到传人的转变。不只是朱子思想的再解释,同时条分缕析,融会贯通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是诠释,又是构建;是继承,又是创新。加上他在浙江、漳泉一带讲学,既开当地风气之先,又培养一批批弟子门人,因而被标举为“紫阳别宗。”因为他的历史贡献,清雍正二年(1724年)被配祀孔庙,成为孔子之后2000多年来全国172位享此殊荣的贤哲大儒之一。
  只得从民间考察中寻觅,向百姓去了解。我走访了北溪书院、龙文实验小学,市井生活不少场所,验证了厦大高令印教授所说的一番话:“陈淳之学,是成熟心智、健全人格、安身立命之学。”陈淳反复强调,圣贤学问“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皆是“人生日用人事间”之事。再深奥的天理,最终都体现在人生日常之间,生活伦常自有其天命、天理的根源,尽人事处即为天理,因此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陈淳为人行事,确实做到了知行统一,笃行理学思想主张,追求道德的圆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醇”厚正直。虽然他有些口吃,外表木讷,内心却仁爱有加。母亲病重,他号啕大哭,请求上苍由己代受,弟妹谈婚论嫁,他不顾家贫出钱操办,家族上下和睦相处。虽是一介布衣,却常常为民呼吁。他上书反对滥杀耕牛,严禁纠缠诉讼,不让神棍敛财,批评寺僧虐民。他十分注重化民成俗,把孔孟之道,朱子理学编成了《启蒙初诵》《小学诗礼》等儿童教材。《启蒙初诵》三字一句,四句一章,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比现今流行的《三字经》早了80年,《三字经》与《启蒙初诵》不少句子完全相同。龙文区实验小学的郭校长告诉我,学校很早就把《启蒙初诵》作为校本教材,还让学生用闽南话吟诵,很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朱子诞辰888周年之际,学校发动888位学生集体朗诵《启蒙初诵》,纪念朱子,也纪念陈淳。
  徜徉在漳州的城里城外,感受到城乡的日新月异。正在建设的“五湖四海”初具规模。我想一个高度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地方不应该只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理应还有文化的“活水”流淌:比如云洞岩、石井村朱子庙中能否配祀陈淳,香洲社的地名能否恢复,尖仔山下能否有“北溪先生”的衣冠冢,渡口公园能否有朱子和陈淳相濡以沫的身影,让人们的“寻找”成为“不再寻找”。因为“北溪先生”的思想和教化,早已深深地嵌入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大众百姓的心里。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