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兴两城隍威灵至今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86
颗粒名称: 榕兴两城隍威灵至今传
分类号: K820.442
页数: 3
页码: 126-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文龙和陈瓒都是历史上忠贞护国、造福一方的人物,被后人敬仰。陈文龙生前没有任过尚书官职,但明清时期曾被三次敕封为“水部尚书”和“镇海王”。陈瓒是陈文龙的从叔,在抗元斗争中献出家财,募义军抗元,后被元军俘获,宁死不屈,被南宋朝廷追赠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陈瓒从小就以大节自励,无意仕进,经常救济饥寒的百姓,他的故乡至今仍沿袭纪念他的乐善好施的习惯。
关键词: 福州 尚思庙 陈文龙

内容

在人世间受人供奉的菩萨、神衹,生前大致都是忠贞护国、造福一方,为百姓除病消灾、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明初,朝廷下令访求民间应祀神衹,“凡有功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开国皇帝朱元璋,敕封陈文龙为福州都城隍主神,敕封陈文龙从叔陈瓒为兴化府城隍庙主神。陈氏叔侄于是成为榕城、兴化两地城隍。
  在祭祀陈文龙的寺庙中,以福州阳岐的尚思庙时间最早。传说当年阳岐村民在乌龙江边拾到陈文龙遗落的官袍,便自发集资在兴化古道边建庙。明天启七年(1627年),当地村民及部分莆仙籍商贾,出于对陈文龙的敬仰,为祈求生意兴隆,往返平安,将原庙宇移至阳岐村凤鸣山下。庙建成后,历经沧桑,几度重修。1919年,阳岐人、大思想家严复发起又一次重修,重修后的尚书祖庙面积达到3805平方米,整座庙重檐叠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陈文龙生前没有任过尚书官职,明清两朝官制“六部”也没有设“水部尚书”一职。据专家考证:明代崇祯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团赴琉球(今之冲绳)、台湾册封当地官员。因琉球与中国隔着浩瀚大海,而福建距琉球最近。所以,凡“册封使团”出发前必定就近先到“旨奉祀典”的陈文龙庙祭祀之后启程。陈文龙“威灵显赫”,册封团在海上行船为祈求平安,将陈文龙神像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闽台及东南亚等地,都将陈文龙比作“海上保护神”。仅在台湾和马祖,保存完好的陈文龙庙就有16座之多。现在,福州新建的陈文龙庙、堂已达十余座。史书上记载,遗址至今尚存5座。数百年来,陈文龙的尚书庙香火旺盛,历久不衰。
  陈文龙从叔陈瓒,字瑟玉,在抗元斗争中,曾倾家财300万缗,渡海至广东献给退至广州的抗元将领张世杰充当军费。陈文龙兵败被俘北去后,陈瓒说:“侄不负国,吾当不负侄。”乃招募义军,誓死抗元。他亲率兄弟叔侄、家丁和3000义兵,乘敌不备,进攻兴化守军驻地,一举夺回了兴化城,沉重地打击了元军。宋端宗授他为兴化军通判,镇守兴化。不久,元将唆都率兵万余,攻打兴化城。陈瓒率众固守,唆都屡攻不克,乃临城下劝降,遭到陈瓒严词拒绝。元兵遂倾巢出动猛攻。因众寡悬殊,兴化城破,陈瓒被执,骂不绝口,宁死不屈。唆都恼羞成怒,残忍地将陈瓒车裂。陈瓒牺牲时,年仅45岁。南宋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邑人葬其衣冠于壶公山下。朱元璋敕封陈瓒为兴化城隍主神后的洪武三年(1370年),兴化知府盖天麟在现在的梅园东路建立兴化府城隍庙。
  陈瓒从小就以大节自励,无意仕进,经常“散粟出帛,以济饥寒”,受到百姓的拥戴。他说:“吾家世受国恩,当为国收民心耳。”至今,他的故乡依然沿袭陈瓒护国佑民赈济贫寒的习俗,以纪念陈瓒的乐善好施。据说,古时兴化府城隍庙,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梅园东路的兴化府城隍庙就人来人往,不断有信众前来送米、送钱,有的人还捐棺和送药。而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城隍庙就把这些米、钱发放给贫困百姓。这一陈瓒信仰习俗已经沿袭600多年,现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每年的这一天,城隍庙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人们到此感念陈瓒赈济施舍的善举。近些年来,不断有包括日本、美国、东南亚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的海内外人士来此朝拜进香、寻根问祖。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把兴化府城隍庙升级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