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家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52
颗粒名称: 家父·家教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6-7
摘要: 本文章记述了朱松是朱子的父亲,他是一位勤奋的学者,曾考中进士,并在政和县担任县尉。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都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在朱子出生后,他带着家人四处奔波,躲避战乱,同时把精力都放在朱子的教育上。
关键词: 尤溪县 朱子 家教

内容

熹父朱松。
  家世到他时,已衰落至极。他想使家人过殷实的日子,重回先祖那时走进仕途得以腾达,他必须绝地崛起。
  他苦读十载,进士出身,到政和县当县尉,才有此后由徽入闽移居尤溪,住在好友郑安道馆舍,朱子在此出生。
  朱松深受儒学哺育,为人处事无不体现儒家思想。他胸藏经邦治国之道,可生不逢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交织。从靖康元年开始,朝廷就在逃跑和挨打中维持。百姓也得跟着颠沛流离,朱松数度携家小,或远赴福州、闽东,或躲居寺庙,或逃往深山……他把精力都放在小儿子朱子身上,他相信那位山人的预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子,便是孔夫子。”
  一个中秋夜,父子在庭院仰望天空,朱松告诉儿子:“头上是天。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和星星。还有雷雨和闪电。”朱子冷不丁地问:“天之上有何物?”朱松大为惊讶,稚子能问这么深的问题!后来朱松在《中秋赏月》中记叙了这难忘的夜晚:“……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可见,朱子自幼就有穷追深思的禀赋。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乐爱国曾在福建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朱熹》的文章,乐教授说,朱子像牛顿一样爱思考。在《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不就与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相类?
  朱松是朱子的启蒙老师,他亲自督课讲授,进行系统的儒学教育,并结合当时的现实进行讲解。
  朱松特别爱国思想教育和注意忠孝节义教育,他讲解《春秋》。他抄录了黄山谷《令时五观》的“知耻可以养德,知分可以养福,知节可以养气”,为朱子立下了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朱松激励朱子树立奋勇为国的思想,长大后能为国尽忠效力;他谈说了《昆阳赋》并题字,朱子把手书珍藏到老,晚年还作跋回忆:“绍兴庚申,熹年十一岁,先君罢官行朝,来寓建阳,登高丘氏之居,暇日手书此赋以授熹,为说古今兴亡成败大致,慨然久之……”
  儒家忠孝节义的圣训贤传,在朱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少小开始读《孟子》,深为吸引,立志要当“圣人”,后当他自己回忆这个读书感受时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而今方觉得难。”
  父亲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大儒为他授课,使其所接受的教育有雄厚的积累。如刑部侍郎杨由义,出使金营不跪拜金帅,全节而归,给予了朱子忠君爱国的身教。他让朱子读老儒尹焞的《论语解》,成了朱子解读《论语》的入门。这些良好的教育,使朱子积累了相当雄厚的儒学基础,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学识基础、学养储备。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