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辑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35
颗粒名称: 资料辑要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41
页码: 247-269-327
摘要: 本篇收录了2019年部分朱子学新书目录、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2019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2019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一)、2019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二)等。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资料辑要

内容

2019年部分朱子学新书目录
  [1]卞东波编校:《朱子感兴诗中日韩古注本集成(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1月。
  [2]曾海军点校:《宋元孝经学五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
  [3]查洪德注译:《近思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8月。
  [4]陈立胜著:《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1月。
  [5]程水龙撰:《〈近思录〉集校集注集评(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1月。
  [6]冯兵著:《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
  [7]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编:《朱子福建史迹图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
  [8]顾旭明著:《宋元时期的东阳理学》,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9]洪琦、米豆豆著:《少年朱熹》,北京:现代出版社,2019年7月。
  [10]黄家鹏著:《黄榦传》,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年3月。
  [11]孔凡青著:《朱熹〈家礼〉制度伦理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
  [12]李宁宁、黎华著:《白鹿洞书院揭示诠解》,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年4月。
  [13]刘金桥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月。
  [14]罗彩媚主编:《朱子诗文字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15]潘牧天著:《朱子语录文献语言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16]彭卫民校注:《和刻本〈家礼〉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9年9月。
  [17]彭卫民著:《朱熹〈家礼〉思想的朝鲜化》,成都:巴蜀书社,2019年5月。
  [18]朴晋康著:《朝鲜“两班”及其文化特征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19]钱穆著:《宋代理学三书随札》,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4月。
  [20]邱蔚华著:《朱熹文学与佛禅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7月。
  [21]邵凤丽著:《朱子家礼与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5月。
  [22]申淑华著:《〈四书章句集注〉引文考证》,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8月。
  [23]四川大学复性书院编:《宋五子书》,扬州:广陵书社,2019年9月。
  [24]王霞著:《朱熹自然观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25]王宇著:《师统与学统的调适宋元两浙朱子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
  [26]吴甿著:《目的与存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4月。
  [27]吴伯雄编:《真德秀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7月。
  [28]徐公喜主编:《世纪之交的朱子学(上中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
  [29]杨东胜主编:《南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北京:中国书店,2019年12月。
  [30]杨东胜主编:《南宋朱熹行书翰文稿》,北京:中国书店,2019年12月。
  [31]杨丽丽主编:《大学选读四书章句集注》,北京:红旗出版社,2019年9月。
  [32]杨儒宾著:《从〈五经〉到〈新五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2月。
  [33]杨天石著:《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年1月。
  [34]姚进生主编:《朱子十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
  [35]殷慧著:《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3月。
  [36]于本明著:《〈周易本义〉解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年3月。
  [37]张红著:《江户前期理学诗学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8月。
  [38]张京华导读注译:《近思录》,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9月。
  [39]张品端著:《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40]朱杰人编著:《朱教授讲朱子(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41]朱晓雪编著:《朱子福建题刻集释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42]《朱子文化大典》编委会编:《朱子文化大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
  [43]《朱子学刊》编委会编:《朱子学刊》,合肥:黄山书社,2019年6月。
  [44]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编:《朱子学年鉴(2018)》,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
  [45][朝鲜]李珥辑:《圣学辑要》,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46][美]田浩著:《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
  [47][日]岛田虔次著,蒋国保译:《朱子学与阳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
  [48][南宋]朱熹著,[南宋]张洪、齐熙编,刘天然译注:《朱子读书法》,北京:线装书局,2019年1月。
  [49][南宋]叶采集解,程水龙校注:《近思录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6月。
  [50][宋]朱熹集注:《孟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
  [51][宋]朱熹集注,[东汉]王逸章句:《楚辞五卷》,成都:巴蜀书社,2019年5月。
  [52][宋]朱熹著:《童蒙须知》,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
  [53][宋]朱熹著:《童蒙须知》,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11月。
  [54][宋]朱熹著,郭齐、尹波编校:《朱熹文集编年评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55][宋]朱熹注,赵长征点校:《中华国学文库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2月。
  [56][宋]朱熹、吕祖谦撰,斯彦莉译注:《近思录》,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6月。
  [57][宋]朱熹撰,陈峰点校:《大同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58][宋]胡方平、[元]胡一桂著,谷继明点校:《易学启蒙通释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8月。
  [59][明]来知德撰,郑同整理:《周易集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11月。
  [60][明]来知德撰,王丰先点校:《周易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11月。
  [61][明]蔡清著:《太极图说》,厦门:鹭江出版社,2019年6月。
  [62][明]蔡清著:《虚斋看河图洛书说》,厦门:鹭江出版社,2019年8月。
  [63][清]吕留良撰,何善蒙点校:《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8月。
  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1]巴壮壮:《鲜明生动的朱子之路》,《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白贤:《朱熹“法者、天下之理”辨析》,《华夏文化》,2019年第1期。
  [3]白子超:《“自明”》,《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2期。
  [4]毕游:《20世纪以来关于朱、陆、王之异同的比较研究综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4期。
  [5]毕游:《从求和存异到求同去异——简论元明清时期的朱陆异同之辩》,《国学学刊》,2019年第1期。
  [6]蔡骋骏:《刘子翚的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7]蔡方鹿:《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8]蔡家和:《王船山对程朱学派〈论语·予欲无言〉诠释的批评》,《船山学刊》,2019年第3期。
  [9]蔡杰:《性还是心:理学视域中的好恶定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10]蔡少辉:《行与思在朱子之路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11]蔡振丰:《由丁茶山的儒学诠释论东亚伦理学的发展》,《外国问题研究》,2019年第3期。
  [12]曹晶晶:《陈淳心性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3]常新:《“得君行道”:朱熹政治取向与实践中的权利张力问题》,《国学学刊》,2019年第1期。
  [14]陈澄、周怀宇:《论朱子的二程学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6期。
  [15]陈冲:《朱松及其诗歌研究》,辽宁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6]陈逢源:《朱熹与张栻之义理辨析与学脉建构——中和·仁说·道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7]陈桂蓉:《理学的继往与开来——朱子之路断想》,《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18]陈国代:《杨龟山“救世修身本无二道”之探讨》,《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10月。
  [19]陈进:《〈庄子〉〈论语〉会通的一种新路径——兼与朱子诠释之比较》,《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20]陈来:《张栻〈太极图说解义〉及其与朱子解义之比较》,《周易研究》,2019年第1期。[21]陈立胜:《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博览群书》,2019年第4期。
  [22]陈立胜:《“以心求心”“自身意识”与“反身的逆觉体证”——对宋明理学通向“真己”之路的哲学反思》,《哲学研究》,2019年第1期。
  [23]陈林:《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何者为先?——关于朱子工夫论的一个问题》,《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4]陈龙山、林晓蓉:《两岸书院福建泉州开启文化之旅探寻“朱子之路”》,《台声》,2019年第14期。
  [25]陈美容:《朱子〈大学章句〉哲学诠释学探析》,《莆田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6]陈明:《朱子思想转折的内容、意义与问题——文化政治视角的考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7]陈佩辉:《朱子与王阳明“诚意”思想之异同——以二者对〈大学〉“诚意”章的解释为中心》,《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8]陈其祎:《简论李光地〈诗所〉对朱熹“淫诗说”的修正》,《文学教育(下)》,2019年第8期。
  [29]陈乔见:《朱子对孟子性善论的“哥白尼倒转”及其伦理学差异》,《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30]陈清春、李彤:《朱熹〈大学〉“正心”工夫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1期。
  [31]陈双珠:《“性”与“善”二分的诠释——试比较戴震与朱子语言逻辑进路的异同》,《东南学术》,2019年第1期。
  [32]陈王婧璟:《宋明理学影响下的茶文化发展研究》,《福建茶叶》,2019年第5期。
  [33]陈薇、王晓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诗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34期。
  [34]陈文庆:《“下学而上达”:评丘濬〈朱子学的〉之编撰旨趣》,《学术评论》,2019年第2期。
  [35]陈晓杰:《朱熹鬼神论的理论张力——以〈中庸〉“体物而不可遗”的诠释为例》,《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36]陈晓隽、吴光辉:《从水户学的“尊王攘夷”到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37]陈迎年:《“礼后乎”脞说——伦理学、政治哲学与美学的分别与合一》,《人文杂志》,2019年第2期。
  [38]陈永宝:《从“Virtue”的中译本看亚里士多德与朱熹思想的融通》,《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9]陈永宝:《论朱熹的“辟佛”思想》,《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0]陈永宝:《论朱熹“理”学思想的历史缘起》,《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1]陈永宝:《殊途同归:论朱熹与严复救世思想的儒学回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42]陈支平、冯其洪:《徽学视阈下的新安朱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43]陈志杰:《从朱子之路到朱子之道》,《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4]程楷:《五百年手泽如新——〈募刻朱子全集类编启〉读后》,《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5]程利田:《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海峡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46]程利田:《朱子学在越南的传播》,《海峡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47]程荣、吴长庚:《〈瀛奎律髓〉对朱熹诗歌的选录与评价》,《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48]程水龙、曹洁:《论东亚“近思之学”的文献构建与价值》,《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9]池雪凤:《朱子之路甘之如饴》,《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50]崔轶凡、王庆国:《论宋明理学“理一分殊”对张介宾辨证观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年第9期。
  [51]崔壮:《章学诚“浙东学术”新论》,《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4期。
  [52]代亮:《清初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53]代亮:《清初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文学遗产》,2019年第4期。
  [54]单虹泽:《朱熹理学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改造》,《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55]单正齐:《宋明儒学与佛教——基于心性论视域中的比较》,《求索》,2019年第1期。
  [56]邓晶:《程曈〈新安学系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57]邓庆平:《儒学门人研究模式刍议——以朱子门人研究为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58]邓庆平:《朱子门人与朱子学》,《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2期。
  [59]邓杨婷:《〈楚辞集注·九歌〉所录古今字研究》,《文教资料》,2019年第12期。
  [60]丁四新:《张力与融合——朱子道统说的形成与发展》,《中州学刊》,2019年第2期。
  [61]丁为祥:《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对理学思想谱系的一种逆向把握》,《学术月刊》,2019年第3期。
  [62]东方朔:《“反其本而推之”——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63]东英寿:《新发现欧阳修书简与周必大、朱熹关于范仲淹神道碑铭的论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64]窦海元、刘伟:《金石之交:朱熹与蔡元定》,《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65]段重阳:《“诚意”与“正心”:致良知工夫的两种路径》,《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6期。
  [66]段重阳:《作为人格存在的良知:王阳明论未发已发——兼论与朱子中和说之区别》,《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67]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68]樊智宁:《经权思想的汉宋之别及其规范性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69]范扬:《朱熹诗〈春日〉》,《艺术品》,2019年第2期。
  [70]方爱龙:《学书当学颜:南宋士夫陆游与朱熹的书法观——兼谈论题思考的书法史基点》,《书法研究》,2019年第2期。
  [71]方旭东:《猪肉与龙肉——朱熹与道教丹学的一段公案》,《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5期。
  [72]方彦寿:《“源头活水”与“艨艟巨舰”》,《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73]方彦寿:《真德秀〈政经〉及其廉政思想的影响》,《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74]方彦寿:《走在朱子之路上(歌词修订版)》,《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75]方遥:《朱熹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实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2期。
  [76]丰俊青:《迩议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书法赏评》,2019年第6期。
  [77]风叔:《“克己复礼”的含义》,《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78]付佳:《朱熹〈诗集传〉刊刻与流传新探——以二十卷本系统为研究对象》,《文学遗产》,2019年第2期。
  [79]高春棋、马岳勇、庞瑜:《朱熹与康德人性论思想之比较及对德育的启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80]高海波:《道德实践的动力问题——以东亚的性理学为例》,《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5期。
  [81]高令印:《注重实地考察的治学方法和朱子学的学术追求(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82]高令印:《注重实地考察的治学方法和朱子学的学术追求(下)》,《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83]高玮谦:《走朱子之路传朱子之道》,《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84]高蔚:《感悟朱子的智慧与心路》,《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85]高悦:《江户日本学者的徂徕学批判:以“礼乐”和“功利”为中心》,《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3期。
  [86]高悦:《近世日本徂徕学的“礼乐”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87]耿芳朝、王振钰:《从〈中庸章句〉引注看朱熹经典诠释的原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88]龚颖:《林罗山理气论的思想特色》,《日本学刊》,2019年第S1期。
  [89]古周瑜:《朱子和合思想探微》,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90]顾宏义、刘向培:《道统之传:南宋南剑州书院与闽学的传播》,《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91]顾宏义:《朱陆之争与朱熹陆九渊往来书信的佚缺》,《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92]管琴:《行状文本书写与历史真实的显隐——以朱熹〈张浚行状〉为例》,《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93]管仁杰:《台湾藏宋刊〈反离骚〉为嘉定十年本〈楚辞集注〉残卷考——兼论嘉靖袁褧本〈楚辞集注〉出自嘉定十年本》,《文献》,2019年第6期。
  [94]桂方海:《以创新性转化回应时代关切——〈宋明理学史〉(修订版)正式出版》,《华夏文化》,2019年第1期。
  [95]郭安岐:《理学视阈下的杨时诗歌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96]郭红全、柳悦霄:《朱熹艺术哲学中的书法美学本体论》,《中国书法》,2019年第24期。
  [97]郭敬东:《惟王尽制与惟圣尽伦——朱熹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98]郭矩铭:《朱熹视野中的道统传承——以〈孟子集注〉为中心》,《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99]郭美华:《道德存在的普遍性维度及其界限——朱熹对孟子道德哲学的“转戾”与“曲通”》,《哲学动态》,2019年第6期。
  [100]郭慜荔:《北山四先生文学研究》,山西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01]郭晓东:《因小学之成以进乎大学之始:浅谈朱子之“小学”对于理解其〈大学〉工夫的意义》,《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4期。
  [102]郭园兰:《论朱熹学术的工夫论倾向——以〈论语〉“为仁”诠释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6期。
  [103]哈磊:《朱熹所读禅宗典籍考》,《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
  [104]韩雪:《写在朱子之路后》,《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105]韩延波:《从政治到文学:〈将仲子〉解读》,《大众文艺》,2019年第22期。
  [106]韩章训:《明清尤溪县〈南溪书院志〉编纂考辨》,《福建史志》,2019年第2期。
  [107]韩章训:《谈司马光、朱熹对志界影响》,《新疆地方志》,2019年第4期。
  [108]何浩、王凯立:《学术·历史·心灵:朱子学溯源之旅——第12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纪实》,《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09]何浩:《朱子之路随感》,《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110]何俊:《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浙学开拓》,《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111]何玮:《朱熹陈淳思想的承传与创新——第四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综述》,《闽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112]何玮:《走朱子之路感朱子之道——第12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有感》,《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13]宏格尔珠拉:《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学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114]洪军:《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115]洪婷婷:《真德秀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16]洪亚勇、朱汉民:《朱熹知识论建构的学术文化背景探析》,《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117]洪亚勇:《朱熹成才观与当代德育借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18]侯美欣:《论李朝后期从朱子学到“实学”的嬗变》,《孔子研究》,2019年第4期。
  [119]胡长海:《“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
  [120]胡长海:《朱熹“异端”观探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21]胡建红、刘晓玲:《影视传播中朱子的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黄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122]胡梦哲:《朱子对周礼改革的现代借鉴意义——以〈朱子家礼〉为例》,《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
  [123]胡宁:《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中州学刊》,2019年第4期。
  [124]胡荣明:《“常理”与“非常理”:朱熹死亡观念的一个侧面》,《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125]荒木见悟、路浩宇:《陈北溪与杨慈湖》,《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26]黄蔼荻:《游八闽天地悟先贤之道——第二届八闽文化之旅·港澳台大学生朱子之路研习营有感》,《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27]黄建聪:《弘一法师倡复泉州朱熹文物》,《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28]黄俊杰:《朱子学核心价值的21世纪新意义》,《深圳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129]黄琳:《朱熹的“气质”与“恶”思想简析》,《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5期。
  [130]黄琳:《朱熹与孟子理气、性情观:比较哲学的观点》,《学海》,2019年第4期。
  [131]黄胜凡:《朱熹〈春日〉诗》,《文史杂志》,2019年第3期。
  [132]黄玉顺:《前主体性诠释:主体性诠释的解构——评“东亚儒学”的经典诠释模式》,《哲学研究》,2019年第1期。
  [133]贾杰雯:《〈孟子章句〉与〈孟子集注〉释词比较研究》,宁夏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34]贾文娟:《从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9期。
  [135]贾争慧、庞雪晨、杨小明:《安清翘“矩”哲学体系解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8期。
  [136]贾智鹏:《真德秀蒙学思想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37]姜广辉、唐陈鹏:《论理学家的经学著作成功的根本原因——以二程、朱熹的相关著作为范例》,《哲学研究》,2019年第8期。
  [138]姜家君:《康雍乾时期台湾儒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东南学术》,2019年第5期。
  [139]姜名赫:《元儒陈栎处世及其学术思想研究》,内蒙古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40]焦德明:《克己与主敬:朱子晚年的工夫抉择》,《中州学刊》,2019年第12期。
  [141]焦德明:《朱子的〈敬斋箴〉》,《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2期。
  [142]金春峰:《宋明新儒学论纲(二)——牟宗三先生〈心体与性体〉评述》,《社会科学动态》,2019年第1期。
  [143]金静文:《元刻本〈四书管窥〉考述》,《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年第8期。
  [144]金美:《朱熹福建题刻的发掘整理与朱子学研究》,《汉字文化》,2019年第21期。
  [145]金世贞:《从生态哲学角度看朱熹之理生态主义》,《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46]金婷、张品端:《朱子学与新加坡现代化》,《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47]康茜:《礼学——朱子学研究的新方向》,《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148]赖区平:《论儒家修身工夫的三种进路——从〈中庸〉戒、惧、慎独三义说起》,《哲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149]赖文斌、温湘频:《19世纪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考略》,《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150]兰宗荣:《朱子的饮食之道》,《三明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151]乐爱国:《关于〈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诠释——以何晏、朱熹、刘宝楠的解读为中心》,《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152]乐爱国:《〈论语〉“未知、焉得仁”:朱熹的解读与现代的转向》,《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3期。
  [153]乐爱国:《生态在于人心:朱熹对“致中和”的诠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154]乐爱国:《“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以朱熹对〈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诠释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55]乐爱国:《朱熹的“天地之心”:对万物的尊重与保护》,《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56]乐爱国:《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江淮论坛》,2019年第4期。
  [157]乐爱国:《朱熹解〈论语〉“无为而治”》,《中州学刊》,2019年第3期。
  [158]乐爱国:《朱熹论性情、爱情与人情——兼论李泽厚以“情本体”对朱熹的批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159]乐爱国:《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与“格物致知”——兼论牟宗三的误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期。
  [160]黎昕:《道南文化研究》,《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161]李阿康:《〈江村洪氏家谱〉所载朱熹序文考辨》,《中国地方志》,2019年第3期。
  [162]李爱华、蔡宏、孙赫:《朱熹〈伊洛渊源录〉版本研究》,《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63]李兵:《朱熹悼亡诗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6期。
  [164]李秉宸:《理学与宋代服饰文化关系的探究》,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165]李德锋:《论朱熹的史学表现及其影响》,《史学月刊》,2019年第4期。
  [166]李晗晖:《分析〈朱子家训〉的当代价值》,《智库时代》,2019年第31期。
  [167]李翰琳:《从〈孟子集注〉浅析朱熹的儒学思想》,《文化学刊》,2019年第1期。[168]李豪坤:《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169]李家林:《悬灯相约坐而论道——朱熹与蔡元定穷研理学的故事》,《炎黄纵横》,2019年第10期。
  [170]李健芸:《朱子对〈孟子〉“尽心”“知性”诠释中的心性论问题》,《船山学刊》,2019年第5期。
  [171]李敬峰:《明代朱子学的羽翼、修正与转向——以吕柟〈四书因问〉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3期。
  [172]李讷:《〈朱子语类〉易学思想研究》,河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73]李鹏飞:《论人与文的接受和传播——以朱子形象为中心》,《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174]李茜茜:《八闽文化之旅·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175]李茜茜:《近期朱子文化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76]李茜茜、南风:《南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朱子理学在新时代的创新与转化”学术报告会暨遗址遗存调研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177]李俏:《尊德性与道问学:朱陆工夫论进路》,《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8期。
  [178]李润芳:《蔡模〈孟子集疏〉研究》,南昌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79]李润芳:《探寻先贤足迹感悟朱子文化》,《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180]李涛、马斗成:《谨人心之“几”:诚意视角下的朱子慎独工夫论》,《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181]李文逸:《朱熹〈武夷棹歌〉对棹歌体的继承与发展》,《闽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182]李旭:《从“以政立教”到“以教导政”——从经曲之辨看汉、宋礼学的秩序理路嬗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0期。
  [183]李亚东:《朱子理气论视域下的生死与祭祀问题》,华侨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84]李毅婷:《异姓不可为后:法制沿革史视域下的陈淳立嗣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85]李永杰:《纪念朱熹诞辰888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华侨大学举行》,《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186]李瑜:《“朱子读书法”对培养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启示》,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87]李瑜:《朱子心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88]李育富:《邵雍先天易学探析——兼论朱熹对邵雍先天易学的别解》,《周易研究》,2019年第3期。
  [189]李栅栅:《吕留良的遗民认同及其理学思想研究》,浙江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190]李照斌:《追寻朱子足迹感悟先贤魅力——记2019年朱子之路·闽台书院文化之旅》,《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91]栗竹君:《以朱子学院为鉴、传中华传统文化》,《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92]连长生:《朱熹的书法义理观与书法艺术创作刍议》,《宜春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193]连凡:《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阐释的三条路径——以朱熹、黄宗羲、伊藤仁斋为代表》,《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194]廖斌:《朱子文化的创新转化与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构研究》,《文化学刊》,2019年第8期。
  [195]廖春阳:《太极三分:朱子太极哲学的意象诠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196]廖春阳:《心统性情:朱子心性论的意象诠释》,《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97]林安九:《秀美九曲见识朱子》,《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198]林滨梅:《朱子之路初体验》,《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199]林存阳、李文昌:《方东树理学观新论》,《安徽史学》,2019年第1期。
  [200]林泓竹:《朱熹对二程文论的继承与发展分析》,《智库时代》,2019年第14期。
  [201]林书汉:《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戊戌季夏·朱子之路天气晴》,《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02]林淑美:《朱子之路丰盛之旅》,《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203]林亭:《南平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朱子理学在新时代的创新与转化”学术报告会暨遗址遗存调研活动》,《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04]林亭:《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钢权参访朱子文化杂志社》,《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205]林晓青:《苏轼与朱熹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06]林孝斌:《主敬与尚诚:比较视域下朱熹与王阳明的童蒙教育观》,《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07]林阳华:《〈瀛奎律髓〉对朱熹诗歌的评点传播论辩》,《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08]林元昌:《朱子文化VR技术传播的路径研究》,《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209]林振礼:《从泉州两则碑记看李光地与朱子学》,《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10]刘东江:《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隐性思政教育研究——以闽北朱子文化传承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11]刘飞:《朱熹对佛教“空”的解读》,《法音》,2019年第5期。
  [212]刘昊:《四十年来中国大陆宋明理学研究的典范——陈来教授的宋明理学研究》,《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1期。
  [213]刘克兵:《朱熹知识论建构的社会背景探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14]刘倩、张品端:《朱熹的官德思想简论》,《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215]刘思雯:《吴澄哲学思想研究》,吉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16]刘思宇:《朱熹经学的审美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217]刘通:《〈名公书判清明集〉宋慈判词与〈朱子语类〉词汇的比较研究》,《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18]刘伟男:《朱熹读书法对提升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启示》,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19]刘小红:《朱熹“权”说论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220]刘晓南:《朱熹音叶全浊清化再论》,《语文研究》,2019年第1期。
  [221]刘晓南:《朱熹语音浊上变去字次考》,《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2期。
  [222]刘艳:《会通朱熹与王阳明如何可能?——以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为中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23]刘遥阳:《天道事天与孝道事亲:朱熹与王船山注解〈西铭〉比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224]刘颖昭:《从朱子往来信札看朱子与刘崇之的师友关系(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225]刘颖昭:《从朱子往来信札看朱子与刘崇之的师友关系(下)》,《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26]刘育:《浅析〈诗集传〉的儒教思想》,《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27]刘芷妤:《朱子之路心得分享》,《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28]刘仲林、周丽:《朱熹与科学:一理开二门——理学对科学的双重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229]龙兴:《“学以为己”:朱熹课程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230]卢朝升:《朱熹与独峰书院》,《新阅读》,2019年第9期。
  [231]卢兴:《论牟宗三朱子研究的诠释方法》,《现代哲学》,2019年第5期。
  [232]鲁进:《理学概念“志”与“意”的认知解读——以〈朱子语类〉语料为例》,《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233]陆妍旭:《知识如何化为德性——退溪哲学中的心与道德建构》,《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6期。
  [234]吕欣:《得望颜色而喜慰——朱子之路行后记》,《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235]栾祖香:《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36]马慧:《吴澄易学研究》,山东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237]马来平:《格物致知:儒学内部生长出来的科学因子》,《文史哲》,2019年第3期。
  [238]马卓:《朱熹经济思想要义述论》,《皖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39]马子木:《十八世纪理学官僚的论学与事功》,《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
  [240]毛朝晖:《朱子的〈大学〉诠释及其“四书”体系的建构》,《孔子研究》,2019年第1期。
  [241]米文科、刘学智:《儒佛之辨与王阳明三教思想的变化》,《哲学研究》,2019年第7期。
  [242]苗圃:《朱熹解〈易〉法之理一分殊——兼与程颐解〈易〉方法比较》,《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43]苗圃:《朱熹解〈易〉方法之“理一分殊”》,《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44]闵永军:《朱子故事的流传及文化内涵研究》,《天中学刊》,2019年第6期。
  [245]敏北:《读〈大学衍义〉有感(一)——〈大学衍义〉表并剳子》,《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46]莫天成:《论朱子对欲望的肯定与安顿》,《哲学动态》,2019年第8期。
  [247]南窗:《如沐春风里》,《走向世界》,2019年第15期。
  [248]南风:《八闽文化之旅·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在福建举行》,《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49]南风:《南平举办“朱子文化的新时代价值”研讨会》,《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250]南朱会:《南平举办2019年朱子敬师礼》,《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251]南朱会:《宁德市朱子文化团到南平考察》,《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252]南朱会:《“朱子婚礼”在全国摄影大赛亮彩》,《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53]南朱会:《朱子婚礼在延举行》,《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254]聂威:《论朱子的用敬思想》,《三明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255]聂威:《三种格物思想的再考察》,《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56]钮则圳:《朱子“道心人心说”新探——与孟子“人禽之辨”比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57]钮则圳:《朱子对“明道论性章”的理解与诠释》,《江海学刊》,2019年第6期。
  [258]潘牧天:《文献异文与核心语素“同步构词”初探——以“贴—帖”“逊—
  让”异文词语类聚为例》,《辞书研究》,2019年第3期。
  [259]潘爽:《白鹿洞书院教育模式及其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研究》,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260]潘贤杰:《浅探朱子与古琴——从琴律、琴曲、琴器、琴铭、琴诗、琴学思想说起》,《艺术研究》,2019年第6期。
  [261]彭蓝君:《朱子学与现代国家治理》,《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62]彭玲慧:《走在第11届朱子之路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63]彭卫民:《太山遍雨:明清时期东亚国家“家礼”文献的刊刻与影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264]彭卫民:《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一个新解释——以朱熹“天理民彝”思想为中心的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65]彭卫民:《朱子〈家礼〉思想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影响》,《国际汉学》,2019年第4期。
  [266]齐吉泉:《朱子吟》,《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67]钱汝平:《朱熹门人廖俣家世生平考——以新见诸暨出土廖氏家族圹志为中心》,《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268]秦延军:《朱子读书法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和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69]秦燕春:《朱熹论读书》,《秘书工作》,2019年第7期。
  [270]丘山石:《简论程朱陆王之会通(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271]丘山石:《简论程朱陆王之会通(下)》,《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72]邱蔚华:《朱熹涉佛序跋文艺观探微》,《闽江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73]戎章榕:《感悟朱子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海峡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274]阮雪清:《纪念蔡尚思武夷题诗三十周年——蔡尚思的朱熹缘、武夷情》,《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75]申权、王晓云:《论朱熹的生态智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276]申淑华:《〈四书章句集注〉征引姓氏考》,《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3期。
  [277]申祖胜:《陆世仪“穷理”说之特色及其时代意义》,《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4期。
  [278]沈丽萍、沈贵鹏:《〈朱子家训〉的现代德育解读》,《大众文艺》,2019年第1期。
  [279]沈祺人:《朱子之路心得》,《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80]沈顺福、张恒:《论理学的实践意义》,《东岳论丛》,2019年第12期。
  [281]沈顺福:《朱熹哲学的内在矛盾》,《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282]施荣怀:《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开营仪式致辞》,《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283]石磊:《论朱熹“物死气灭”说下的鬼神祭祀观》,《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84]史连祥:《置于历史脉络中的教育史研究——读〈朱熹的历史世界〉有感》,《汉字文化》,2019年第14期。
  [285]史萌萌:《朱子读书法及其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86]宋大琦:《牟子近朱远王论——从一个心性学的视角》,《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287]宋梅菲:《〈朱子家训〉伦理思想探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88]宋雅娴:《宋代“元亨利贞”解说考论》,山东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89]宋野草:《陈琛哲学思想初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290]苏颖智:《从圣经看“朱子治家格言”(上)》,《天风》,2019年第6期。
  [291]苏颖智:《从圣经看“朱子治家格言”(下)》,《天风》,2019年第7期。
  [292]孙传玲:《贝原益轩对朱子学的继承与批判——朱子学的一种“日本化”模式》,《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6期。
  [293]孙传玲:《日本近世初期神话解释中的朱子学思想——以山崎暗斋对“天神七代”神话的解释为例》,《东疆学刊》,2019年第2期。
  [294]孙惠欣、宫官:《朝鲜文人李植的文道观及其理学指向——以〈大家意选批评〉为中心》,《东疆学刊》,2019年第3期。
  [295]孙鹏程、罗诗嘉、张淼淼:《浅析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渊源与内涵》,《名作欣赏》,2019年第12期。
  [296]孙庆丰:《夜读朱子》,《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297]孙武军:《“立体学案”助力深度学习——以“宋明理学”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6期。
  [298]孙逸超:《今本〈大学或问〉考略》,《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
  [299]邰晓天:《薛瑄伦理思想探考》,辽宁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00]谭清洋:《从〈南岳唱酬集〉看理学家的山水记游》,《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301]谭升元:《朱熹诗“穷”字义涵探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02]唐纪宇:《事与理——朱子〈小学〉概说》,《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303]唐琳:《朱熹〈周易本义〉的学术思想特色》,《江汉论坛》,2019年第2期。
  [304]唐青州:《东亚儒学视域下的古学派之仁礼观探析》,《理论界》,2019年第7期。
  [305]唐文明:《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06]陶政欣:《陈荣捷的〈近思录〉翻译及其朱子学著述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
  [307]田炳郁:《朱子人心道心论的渊源与发展》,《哲学分析》,2019年第6期。
  [308]田浩、徐波:《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19年第1期。
  [309]涂可国:《“心”与“事”:朱子心学责任伦理》,《求索》,2019年第5期。
  [310]土田健次郎、刘珉:《朱熹的帝王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11]万丽莉:《从〈大和小学〉探析山崎闇斋的早期思想》,《国际汉学》,2019年第4期。
  [312]王晨、雷世斌:《论朱熹对“郑风淫”与“郑声淫”的解读与朱熹故意误读说》,《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年第2期。
  [313]王晨:《朱子之路行记》,《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314]王成、Wang Keyou:《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孔学堂》,2019年第4期。
  [315]王德荣、包文运:《新见朱熹撰文〈太学程君正思墓表〉考》,《中国书法》,2019年第20期。
  [316]王东:《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317]王佳琦:《许衡〈鲁斋心法〉思想研究》,吉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18]王佳:《走在朱子之路上——记第11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319]王建成:《朱熹的重要学友——李吕》,《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320]王杰栋:《朱子人性论中“恶”的根源问题探究》,华侨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21]王堃:《“理”在工夫过程中的柔性化诠释》,《周易研究》,2019年第3期。
  [322]王立斌:《东南三贤与鹅湖之会》,《新阅读》,2019年第5期。
  [323]王利民:《濂洛风雅的主潮及其余波流衍》,《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324]王琳:《朱熹〈孟子精义〉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25]王青:《朱子学在江户时代的一种“日本化”模式——以安东省庵为例》,《日本学刊》,2019第S1期。
  [326]王升平:《朱熹行政哲学思想的三重视域》,《齐鲁学刊》,2019年第6期。
  [327]王薇:《临民治吏:黄榦州县治理思想研究》,河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28]王向清、周攀:《朱熹治学思想论析》,《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29]王心竹:《理一分殊何以重要——以程、朱的观点为视角》,《东岳论丛》,2019年第4期。
  [330]王新宇:《时运与天命:“历史世界”中的圣人——基于朱子学意义的考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31]王鑫:《仁术与仁心——以朱子的解释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2期。
  [332]王雪卿:《唐君毅的朱子学——以“心”概念的理解为核心》,《宜宾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
  [333]王岩、李逸津:《论朱熹与伊藤仁斋对〈孟子〉阐释之异同——以〈孟子〉“不动心”章为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34]王耀辉:《略论宋儒的非老思想》,《史学月刊》,2019年第7期。
  [335]王旖玫:《浅论朱子学在江户时期的传播与发展》,《才智》,2019年第13期。
  [336]王桢:《朱子之路蕴义绵长》,《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337]王正:《朱熹六劾唐仲友新考》,《台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338]王志俊:《试论朱子的礼俗观——以〈家礼·昏礼〉为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年第6期。
  [339]王志阳、黎晓铃:《弘一法师应对社会批判佛教的策略——以朱子的批判为中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40]王志阳:《论闽北与闽南民间传说朱子形象的异同及其成因》,《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41]王志阳:《论印光大师对朱熹等理学家辟佛思想的回应》,《法音》,2019年第11期。
  [342]王志阳:《论漳泉朱子民间形象异同及成因——以〈青蛙带枷镶环翠〉和〈断蛙池〉为中心》,《闽江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343]王志阳、曾文娟:《论朱子阴阳和谐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价值——以朱子施政与当代两岸关系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44]王志阳、周璇璇:《漳州民间传说中朱熹的良吏形象及其成因》,《天中学刊》,2019年第1期。
  [345]王志阳:《朱子论立志的内涵及其功能》,《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346]王子赫:《由“尊德性”与“道问学”浅析道学之辩》,《人文天下》,2019年第14期。
  [347]魏敦全:《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与施工问题探讨——基于朱子理学文化》,《四川建材》,2019年第3期。
  [348]魏后宾:《从“生”“仁”互通看〈易传〉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49]文碧方、洪明超:《张栻早期、中期与晚期工夫论之演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50]文脉:《朱子文化厦门研究推广中心成立》,《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351]文之:《朱子说“仁”》,《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352]邬龄惠:《朱熹的哲学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353]吾妻重二、彭卫民:《朱熹〈家礼〉的和刻本》,《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354]吴东泽:《论朱熹对程颐、苏辙“思无邪”观点的扬弃》,《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55]吴飞:《〈中庸大义〉与唐蔚芝汉宋兼采之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56]吴吉民:《天理在人,终有明处》,《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357]吴婕:《朱子之路行记》,《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358]吴宁:《朱熹论画卦原理》,《现代哲学》,2019年第4期。
  [359]吴瑞荻:《朱子学研究的多元化与全球化——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暨朱子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孔子研究》,2019年第1期。
  [360]吴涛:《新时代新作为——〈朱子文化〉受到省报刊审读机构好评》,《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361]吴亚楠:《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现代哲学》,2019年第4期。
  [362]吴瑶:《从〈性理精义〉卷十“理气”部分看程朱一系对理气关系的论述》,《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363]吴瑶:《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析论——兼论朱、王之别》,《西部学刊》,2019年第16期。
  [364]吴震、Wang Xiaonong:《朱子思想研究如何回归文本与问题?——
  〈朱子思想再读〉自序》,《孔学堂》,2019年第1期。
  [365]吴震:《东亚朱子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66]吴震:《东亚朱子学: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展示》,《哲学动态》,2019年第1期。
  [367]吴震、金瑞:《宋代新儒学与经典世界的重建》,《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
  [368]吴震:《宋明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哲学研究》,2019年第5期。
  [369]吴震:《朱子学理气论域中的“生生”观——以“理生气”问题为核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370]伍庆禄:《广东碑铭十五品·清·广雅书院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牌》,《学术研究》,2019年第12期。
  [371]席文杰:《朱熹〈训蒙绝句〉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72]乡叔:《蔡尚思赞朱熹四句诗的由来》,《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373]向世陵:《“沦于空寂”与“滞于形器”——朱熹对吕学与陆学的批评》,《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
  [374]向世陵:《闻见与德性——朱子、阳明“知”论辨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75]肖建新、谭书龙:《朱熹审计监察的思想和实践》,《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1期。
  [376]肖溱:《朱子哲学体系中的道家、道教思想渊源》,《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377]谢贵安:《义理下的史学:朱熹对〈史记〉的认识与评价》,《安徽史学》,2019年第2期。
  [378]谢辉:《朱子易学在南宋后期的流传与发展》,《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年第2期。
  [379]谢辉:《朱子易学著作宋刻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年第1期。
  [380]谢桃坊:《论学辩难穷理致知——试析张栻与朱熹关于理学观念的讨论》,《天府新论》,2019年第6期。
  [381]谢遐龄:《从〈仪礼经传通解·祭礼〉看朱子学的宗教维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82]徐峰:《朱熹〈子衿〉淫诗说的训诂探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383]徐凉玉:《朱熹美学教育思想对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影响》,《亚太教育》,2019年第9期。
  [384]徐忻:《浅论朱熹对“孔颜之乐”的三点诠释及其现实意义》,《福建茶叶》,2019年第8期。
  [385]徐雁:《从苏轼到朱熹:“选精读熟”观的方法论探析》,《图书馆杂志》,2019年第4期。
  [386]许家星:《“〈近思录〉,四子之阶梯”说之重思》,《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387]许家星:《〈四书集注〉“改易本文”述作精神发微》,《哲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388]许家星:《“羽翼朱子而有功于圣门”——论〈四书纂笺〉述朱与订朱兼具的学术特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89]许家星:《知得它是非,方是自己所得处——从三重批判论朱子学的自我转化及其超越》,《学术研究》,2019年第12期。
  [390]许家星:《朱子的道统世界》,《江汉论坛》,2019年第7期。
  [391]许家星:《朱子学的治学方法、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以朱子、勉斋〈论语精义〉之辨为中心》,《哲学动态》,2019年第10期。
  [392]许倩:《清代洛学史撰述中的“汉宋之争”与“朱陆之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393]延玥、Wang Xiaonong:《涵养持敬与儒家的价值选择——以朱子“中和”问题为中心》,《孔学堂》,2019年第4期。
  [394]闫云:《赵岐、朱熹〈孟子〉注“仁义”说之比较》,《理论月刊》,2019年第11期。
  [395]岩叟:《〈家礼〉宋刻本》,《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396]岩叟:《宋刻本〈楚辞集注〉》,《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397]岩叟:《宋咸淳元年建安书院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398]岩叟:《朱子〈诗集传〉宋刻本》,《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399]晏建怀:《朱熹的读书六法》,《秘书工作》,2019年第1期。
  [400]杨阿敏:《绝学何能忘——朱子与白鹿洞书院》,《书屋》,2019年第12期。
  [401]杨超、朱汉民:《船山于荆公、朱子“礼理之辩”互斥模式的辨正》,《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
  [402]杨帆:《走在朱子之路、追寻先哲脚步》,《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03]杨国荣:《何为理学——宋明理学内在的哲学取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404]杨国宜:《两宋之际理学的境遇和演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05]杨华:《朱熹与宋代的乡饮酒礼变革——兼论礼典设计对地方官僚政治的回应》,《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406]杨静、林忠军:《存天理、亦存人情——朱熹理学视域下情礼关系辨析》,《东岳论丛》,2019年第4期。
  [407]杨立华:《所以与必然: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深圳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408]杨瑞荣:《朱子后裔的武夷情怀》,《统一论坛》,2019年第5期。
  [409]杨天石:《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博览群书》,2019年第4期。
  [410]杨曦:《2018年朱子之路杂记(上)》,《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11]杨曦:《2018年朱子之路杂记(下)》,《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12]杨曦:《义理不纯与文辞华妙——论朱熹对苏轼著述的批判及其原因》,《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413]杨小霞:《胜日寻芳朱子路正心诚意悟绝学》,《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14]杨英:《近四十年来宋元明清朱子〈家礼〉、乡约及民间家礼文献研究》,《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415]杨雨:《朱张会讲——八百年前的一场学术盛事》,《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15期。
  [416]杨祖汉:《再论程朱、陆王二系的会通》,《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417]叶丽楠:《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召开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18]叶丽楠:《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419]叶丽楠:《“朱子四礼”获批省级非遗项目》,《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20]叶勤:《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朱、陆分歧》,《社会科学论坛》,2019年第4期。
  [421]银晴:《朱熹南岳诗的思想意蕴》,《职大学报》,2019年第3期。
  [422]尹波:《新发现朱熹书信发覆》,《文学遗产》,2019年第3期。
  [423]于静滢:《宋代理学家的礼教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24]余若澜:《以朱子之法》,《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25]余贤伟:《朱子社仓与闽北乡绅义行刍议》,《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26]余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朱子家训〉的言内意义与审美功能》,《名作欣赏》,2019年第5期。
  [427]余燕:《〈朱子家训〉文化诠释与翻译——以田浩译本为例》,《名作欣赏》,2019年第8期。
  [428]岳娇娇:《陈亮、朱熹“成人”之辩研究》,南京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29]曾令巍:《推阐朱门道统、发掘朱学新视域——读邓庆平〈朱子门人与朱子学〉》,《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30]曾亦:《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
  [431]翟奎凤:《“主静立人极”断章取义源流考论》,《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2期。
  [432]张呈涵:《朱熹诗学对李睟光的影响研究》,延边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33]张翅飞:《朱子与陆王的人格教育思想及其比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3期。
  [434]张翠艳:《发展期中日朱子学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35]张健:《义理与词章之间:朱子的文章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436]张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朱子理学在新时代的创新与转化”报告会上的发言》,《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437]张锦枝:《论朱子思想中人“心”之定位》,《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3期。
  [438]张蕾、张品端:《朱熹官德教育思想简论》,《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439]张立新:《宋明儒学分派研究衡论》,《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4期。
  [440]张陆源:《朱熹的保密观》,《保密工作》,2019年第1期。
  [441]张美英:《〈总目〉“近思录文献”八种提要释考》,温州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42]张猛:《陆陇其“尊朱辟王”思想与实践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443]张宁璐:《朱子之路随想》,《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44]张培培:《从接受角度看屈原形象的转变》,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45]张品端:《会通朱陆传承理学——“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会讲”综述》,《哲学动态》,2019年第11期。
  [446]张品端:《朱子〈近思录〉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447]张品端:《朱子〈近思录〉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影响》,《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48]张岂之:《在〈宋明理学史〉(修订版)发行仪式上的发言》,《华夏文化》,2019年第2期。
  [449]张倩茹:《余祐〈性书〉批判与明代正、嘉年间朱子学的转型》,《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
  [450]张桥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繁华朵朵开——2018朱子之路有感》,《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51]张清修:《宋代士大夫社会理想及其时代性》,青岛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52]张天杰:《从张履祥到祝洤——清初朱子学在浙西的传承及其特点》,《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453]张天杰:《吕祖谦与张栻交游详考——兼谈南宋初年“东南三贤”之由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54]张天明、赵海红:《宋代书院的历史教学思想与方法——以朱熹的教学理念为中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年第10期。
  [455]张小琴:《论王阳明对朱熹的三重解构——以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视角》,《唐都学刊》,2019年第4期。
  [456]张新国:《朱子〈西铭解〉的哲学建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457]张兴:《从“积累”“脱然贯通”到“推类”——论朱子“格物”说的内涵与工夫》,《理论学刊》,2019年第4期。
  [458]张瑜:《朱熹诚信思想及现代价值》,《鄂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459]张钰、蒋海岭:《基于符号学视角下朱子文化动画造型的构建》,《雕塑》,2019年第5期。
  [460]张钰、蒋海岭:《探讨新媒体动漫对朱子文化的活化机制研究》,《美术大观》,2019年第5期。
  [461]张钰:《论新媒体动漫在朱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和价值》,《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
  [462]张云:《论朱子修正〈大学〉文本的依据及意义》,《东岳论丛》,2019年第4期。
  [463]赵聃:《试论〈昌黎先生集考异〉创作的理学目的》,《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464]赵聃:《朱熹文章学及其理学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65]赵广美:《书法欣赏〈朱子家训〉》,《中国粮食经济》,2019年第1期。
  [466]赵金刚:《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467]赵敏俐:《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0期。
  [468]赵伟:《从岳麓到鹅湖——追寻朱子探求真理的足迹》,《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69]赵曜曜、周欣:《〈韩国礼学丛书〉所含朝鲜时代礼经述略》,《大众文艺》,2019年第22期。
  [470]赵正泰:《简析朱子“敬”论——兼及朱子对程门后学工夫论的承继与反思》,《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471]郑晨寅:《黄道周论朱王异同——以〈王文成公碑〉等三文为中心》,《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472]郑华敏、陈淑梅:《基于朱子文化内涵的武夷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
  [473]郑娟:《朱熹〈小学〈的德育思想研究》,安徽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74]郑小红:《南宋庶民理学家陈淳与地方社会治理》,《文史天地》,2019年第1期。
  [475]郑旭平:《家国情怀:〈朱子家训〉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476]钟小明:《朱熹哲学中的“仁者爱之理”思想》,《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477]衷鑫恣:《宋以来道学人士的心疾问题》,《文史哲》,2019年第2期。
  [478]衷鑫恣:《朱子的“三纲五常”与角色间的有限尊卑》,《孔子研究》,2019年第4期。
  [479]衷鑫恣:《朱子死亡哲学的四条要义》,《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80]周虹云、林元昌:《论〈朱子家训〉的传统美德思想和时代价值》,《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481]周佼:《朱熹“敬畏”思想的美学意义》,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82]周琳璐:《用朱子读书法提升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12期。
  [483]周攀:《朱熹治学思想研究》,湘潭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484]周天庆、彭倩:《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历史经验——以〈朱子家礼〉为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485]周元侠:《论朱熹的读经观》,《朱子文化》,2019年第5期。
  [486]周元侠:《朱子〈家礼〉的特质——基于社会教化的视角》,《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487]朱锋刚:《“统合孟荀”与重建道统的现代思考——从“朱熹是荀学”说起》,《天府新论》,2019年第3期。
  [488]朱光磊:《朱子之理的“活动”问题——兼论朱子格物说》,《哲学动态》,2019年第1期。
  [489]朱汉民:《〈四书〉学与蒙学教育》,《孔子研究》,2019年第3期。
  [490]朱汉民:《宋学的内圣转向与〈四书〉学身心工夫》,《中国文化》,2019年第2期。
  [491]朱浩:《“中和旧说”前后朱子哲学中的“居敬”工夫》,《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492]朱琳、陈耿锞:《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中国哲学的话语转向》,《枣庄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493]朱美珍:《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2019年常务理事会在武夷山召开》,《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494]朱人求:《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495]朱盛柏:《人有正、方是字——浅究朱熹之书法与其品性的关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年第3期。
  [496]朱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八闽文化之旅·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政协天地》,2019年第7期。
  [497]朱熹、顾志珊、方彦寿:《朱子家训》,《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498]朱祥林:《杭州孤山朱公祠小考》,《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499]朱向:《在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开营式上的讲话》,《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500]朱燕涛:《美丽的五夫缱绻的乡愁朱子〈忆潭溪故居〉品读》,《政协天地》,2019年第2期。
  [501]朱勇:《略议朱子与其后学王阳明》,《朱子文化》,2019年第3期。
  [502]紫菡:《南平市建阳区朱子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503]邹建英:《论兴化军玉湖陈氏与朱子理学的关系》,《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504]邹其昌:《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体系论》,《美育学刊》,2019年第1期。
  [505]邹全荣:《宋人的两首“广告诗”》,《群言》,2019年第3期。
  [506]左清:《涵养须用敬、诚意可致知——记第11届海峡两岸朱子之路》,《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507]《〈朱子文化大典〉福建教育出版社发行》,《朱子文化》,2019年第4期。
  [508]《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509]《近期朱子文化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19年第1期。
  [510]《近期朱子文化活动剪影》,《朱子文化》,2019年第2期。
  2019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
  刘宣妘
  本文列出2019年中国台湾所出版与朱子学相关之研究成果,有专书5本,期刊论文44篇,学位论文8篇。兹列如下:
  一、专书
  [1]朱熹著:《四书集注》,台北:世界书局,2019年1月。
  [2]林庆彰、田浩、蒋秋华著:《朱子经学及其在东亚的流传与发展》,台北:万卷楼,2019年1月。
  [3]衷鑫恣著:《敌道学史——从北宋到二十世纪》,台北:万卷楼,2019年1月。
  [4]张文朝著:《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对朱熹〈诗〉观之批评》,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9年10月。
  [5]陈永宝著:《朱熹的理学世界》,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5月。
  二、期刊论文
  [1]王文生:《让朱子走进校园——大陆中小学朱子文化教材的分析与思考》,《国文天地》,2019年第35卷4期总号412,第66~73页。
  [2]王婷玉:《“格物致知”与“致知格物”——朱熹与王阳明关于“大学之道”的不同诠释》,《孔孟月刊》,2019年第58卷3/4总号687/688,第39~47页。
  [3]史甄陶:《许衡“气服于理”思想研究》,《当代儒学研究》,2019年第27期,第139~163页。
  [4]史甄陶:《论中村惕斋〈笔记诗集传〉对朱熹的继承与发展——以“兴”体诗为中心》,《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19年第16卷2期总号32,第87~113页。
  [5]安载皓:《奇大升之朱子学管窥》,《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12期总号547,第103~116页。
  [6]朱汉民:《朱熹〈中庸〉学对中庸之道的拓展》,《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7期总号542,第101~114页。
  [7]何玮:《当代朱子学研究与推广之典范——朱杰人先生〈朱子学论集〉述》,《国文天地》,2019年第35卷7期总号415,第124~128页。
  [8]吕政倚:《韩儒鱼有凤与李显益的“人性、物性同异”之辩》,《鹅湖学志》,2019年第63期,第107~167页。[9]李名媛:《黄节〈诗旨纂辞〉及其〈诗序〉作者观探析》,《彰化师大文学院学报》,2019年第19期,第79~95页。[10]李长远:《易图象数学与宋元之际士人之亲道、入道》,《台大历史学报》,2019年第63期,第83~135页。[11]李彬:《戴震论“理”与“心”之关系——兼与荀子的一个比较》,《孔孟月刊》,2019年第58卷3/4总号687/688,第48~55页。[12]李善庆:《朝鲜儒学关于朱熹〈易学启蒙〉的理解——以退溪学派和栗谷学派的〈易学启蒙〉太极论为中心》,《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11期总号546,第177~191页。[13]李丽珠:《试论中西学界对朱子太极问题的理解——以牟宗三和JosephAdler说法为例》,《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10期总号545,第139~152页。[14]卓夕又:《汪绂〈苏轼论〉评议》,《有凤初鸣年刊》,2019年第15期,第63~78页。[15]青山君:《天禄遗珍——乾隆皇帝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国文天地》,2019年第35卷5期总号413,第77~83页。[16]姜龙翔:《戴君仁治〈易〉之哲学义理思路析探》,《高雄师大国文学报》,2019年第29期,第127~180页。[17]洪素香:《清代福建朱子学东传台湾与本土士子之接受探析》,《高雄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15~33页。[18]洪增宏:《从“易程传”“阴阳四卦”看“郑卫之音”的人文思维——古代经书中对情爱之正面诠释》,《彰化师大国文学志》,2019年第37/38期,第27~50页。[19]徐公喜:《传统朱熹小学教育观辨正》,《鹅湖月刊》,2019年第45卷5期总号533,第15~24页。[20]马永康:《康有为的“论语注”与“发明孔教”——以对朱子的批评为线索》,《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9期总号544,第145~159页。[21]区建英:《丸山真男对中国现代性的看法》,《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19年第16卷1期总号31,第189~219页。[22]康凯淋:《永嘉学派与〈春秋〉世变——以陈傅良〈春秋后传〉为例》,《东华汉学》,2019年第30期,第165~199页。[23]张文朝;《山本章夫的二〈南〉诗观——以朱熹为主的比较研究》,《汉学研究》,2019年第37卷3期总号98,第233~271页。[24]张万民:《日本古学派对朱熹“淫诗”说的批评与接受》,《国文天地》,2019年第35卷5期总号413,第46~50页。
  [25]陈永宝:《论朱熹辟佛的背景与使命》,《鹅湖月刊》,2019年第44卷9期总号525,第18~27页。
  [26]陈佳铭:《从罗钦顺、王廷相及刘宗周论明代气学的思想型态》,《清华学报》,2019年第49卷1期,第87~123页。
  [27]陈明义:《刘玉汝〈诗缵绪〉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与推拓——以论比兴为例》,《东海大学图书馆馆刊》,2019年第43期,第39~56页。
  [28]陈威瑨:《日本近世初期禅僧朱学思想厘探:以萨南学派南浦文之为例》,《国文学报》,2019年第65期,第265~293页。
  [29]陈超:《继往与开新——读邓庆平先生〈朱子门人与朱子学〉》,《国文天地》,2019年第35卷7期总号415,第129~135页。
  [30]陈庆德:《朱熹“人心道心说”义理矛盾之探析——以李滉〈心学图〉与李珥〈人心道心图说〉为例》,《韩国文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第203~218页。
  [31]黄启方:《温、良、恭、俭、让的意涵和体现》,《孔孟月刊》,2019年第57卷5/6总号677/678,第1~9页。
  [32]黄鹤:《经学向理学转变中的〈诗经〉——以黄佐〈诗〉学为例》,《鹅湖月刊》,2019年第44卷10期总号526,第44~54页。
  [33]杨子春:《朱熹的太极、天脉络下的“天帝”观念探究》,《宗教哲学》,2019年第89期,第97~110页。
  [34]杨自平:《论二程及朱子思想中的颜子形象》,《孔孟月刊》,2019年第57卷5/6总号677/678,第35~46页。
  [35]廖晓炜、朱燕玲:《崇礼与性善——清儒程瑶田义理思想探析》,《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6期总号541,第141~154页。
  [36]刘涛:《朱子学说何以根植于闽南海洋社会新探——环中国海视阈中朱熹的海洋渊源及其影响考》,《宗教哲学》,2019年第89期,第111~131页。
  [37]蔡至哲:《吾道之东——朝鲜儒者对“后朱子时代”道统系谱的建构》,《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19年第16卷2期总号32,第43~85页。
  [38]赖区平:《“心是灵气”作为道学共识——基于道学史的考察》,《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4期总号539,第141~155页。
  [39]赖慧融:《从认识论探析明代气本论形下思想发展》,《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2019年第35期,第185~212页。
  [40]霍明琨:《卫三畏〈中国总论〉中的朱熹——美国早期朱子学管窥》,《朝阳人文社会学刊》,2019年第17卷1期,第17~25页。
  [41]谢定纮:《“帝魏”与“抑曹”——从诗歌重探北宋时期的三国史观》,《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48期,第111~163页。
  [42]谢淑熙:《从〈朱子语类〉探析朱子〈论语〉思想》,《孔孟月刊》,2019年第57卷9/10总号681/682,第1~12页。
  [43]钟永兴:《朱熹“静坐观”中的两个转折点与区别》,《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2期总号537,第167~181页。
  [44]钟永兴:《论朱熹读书工夫及其荀学特质》,《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46卷7期总号542,第115~130页。
  三、学位论文
  [1]王素琴:《蔡清及其〈四书蒙引〉研究》,台中教育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2]金玟:《朱熹与丁若镛“道心人心论”之比较研究》,台湾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3]陈永宝:《朱熹主敬伦理思想的历史传承与理论建构》,辅仁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4]陈秀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孝的诠释与影响》,台北市立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5]蔡至哲:《中、韩儒者的秩序追求——以朝鲜朱子学儒者为中心的观察》,台湾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6]徐雅玲:《朱子庄学研究》,东海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7]张逸弘:《宋明格物致知义涵之转变析论》,中兴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8]黎雅诺:《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注音研究》,辅仁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
  2019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一)
  殷晓星
  一、对中国朱子学相关典籍的注解与翻译
  [1]中岛谅、福谷彬译注:《〈陈亮集・增订本〉抄译(一)——“勉彊行道大有功”译注》(『陳亮集・増訂本』抄訳(一)——丛亚洲的文化与思想》,2019年第27期,第62~92页。
  [2]水野实、阿部光暦、大场一央、松野敏之译注:《〈论语私存〉译注(十一)》(『論語私存』訳注(十一)),《论丛亚洲的文化与思想》,2019年第27期,第93~155页。
  [3]二松学舍大学宋明资料轮读会公冶长篇班译注:《〈朱子语类〉卷二六~卷二九译注(14)》(『朱子語類』卷二六~卷二九訳注(14)),《阳明学》,2019年第29期,第21~28页。
  [4]二松学舍大学宋明资料轮读会公冶长篇班译注:《〈朱子语类〉卷二六~卷二九译注(13)》(『朱子語類』卷二六~卷二九訳注(13)),《阳明学》,2019年第29期,第29~56页。
  [5]本间次彦译注:《〈朱子语类〉卷六十四“中庸三”译注(1)》(『朱子語類』卷六十四「中庸三」訳注(1)),《明治大学教养论集》,2019年第539期,第37~79页。
  [6]中岛谅译注:《南宋包恢的陆九渊评价——〈旌表陆氏门记〉精读》(宋包恢の陸九淵評価——CLEIP学报》,2019年第5期,第45~60页。
  [7]中岛谅译注:《南宋包恢的陆九渊评价——〈三陆先生祠堂记〉精读(下)》(南宋包恢の陸九淵評価——三陸先生祠堂記」精読(下)),《实践女子大学人间社会学部纪要》,2019年第15期,第127~135页。
  [8]市来津由彦:《〈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程子之书一”译注稿(4)》(『朱子語類』卷九十五「程子之書一」訳注稿(4)),《东洋古典学研究》,2019年第47期,第135~149页。
  [9]福冈《朱子语类》研讨会译注:《〈朱子语类〉卷百九“论取士”译注(2)》(『朱子語類』卷百九「論取士」訳注(2)),《东洋古典学研究》,2019年第47期,第151~161页。
  [10]垣内景子译注:《朱子语类译注(23)》(『朱子語類訳注』(23)),《汲古》第75期,2019年6月,第21~28页。
  [11]恩田裕正、伊东贵之、林文孝、松下道信译注:《〈朱子语类〉卷四“性理”篇一译注(2)25条~36条》(『朱子語類』卷四「性理」篇一訳注(2)25条~36条),《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150~164页。
  [12]恩田裕正译注:《〈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篇译注(7·完)140条~159条》(『朱子語類』卷八「総論為学之方」篇訳注(7·完)140条~159条),《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165~184页。
  [13]二松学舍大学宋明资料轮读会公冶长篇班译注:《〈朱子语类〉卷二六~卷二九译注(11)》(『朱子語類』卷二六~卷二九訳注(11)),《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185~238页。
  [14]本间次彦译注:《〈朱子语类〉卷六十四“中庸三”译注(2)》(『朱子語類』卷六十四「中庸三」訳注(2)),《明治大学教养论集》,2019年第543期,第39~84页。
  [15]末永高康译注:《礼记注疏译注稿(11)曾子问第七(5)》(「礼記注疏訳注稿』(11)曾子問第七(5)),《东洋古典学研究》2019年第48期,第45~64页。
  [16]望月勇希、渡部雄之、市来津由彦译注:《〈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程子之书一”译注稿(5)》(『朱子語類』卷九十五「程子之書一」訳注稿(5)),《东洋古典学研究》,2019年第48期,第65~80页。
  [17]文教大学目录学研究会译注:《章学诚校讎学论文译注(二)〈和州志艺文书序例〉(下)》(章学誠校讎学論文訳注(二)「和州志藝文書序例」(下)),《文教大学文学部纪要》,2019年第33-1期,第140~154页。
  [18]本间次彦译注:《〈朱子语类〉卷六十四“中庸三”译注(3)》(『朱子語類』卷六十四「中庸三」訳注(3)),《明治大学教养论集》,2019年第545期,第1~50页。
  [19]中纯夫、岩本真利绘、王孙涵之、白崎蓝、臧鲁宁、陈佑真、福谷彬、松宫贵之译注:《〈朱子语类〉卷一四~一八译注(11)》(『朱子語類』卷一四~一八訳注(一一)),《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文》,2019年第기期,第105~218页。
  [20]田中有纪译注:《〈朱子语类〉译注(24)》(『朱子語類』訳注(24)),《汲古》,2019年第71期,第31~34页。
  [21]孙路易译注:《〈论语集注〉(朱熹撰)的日译(八佾第三)(前半)——语集注〉为主的朱子〈论语〉解释》(「論語集注』(朱熹撰)の日本语訳(八佾第三)(前半)——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纪要》,2019年第48期,第1~17页。
  二、学术专著
  [1]福谷彬著:《南宋道学的展开》(南宋道学の展開),京都: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19年3月。
  [2]土田健次郎著:《朱熹的思想体系》(朱熹の思想体系),东京:汲古书院,2019年12月。
  三、学术论文
  [1]津坂贡政:《“新意”与“尚法”——从书的评价看北宋欧阳修、苏轼与南宋朱熹的时代观与美学意识》(「新意」と「尚法」——書の評価にみる北宋欧陽修・蘇軾と南宋朱熹の時代観と美意識),《七隈史学》,2019年第21期,第95~108页。
  [2]黑田祐介:《宋代的“赤子之心”解释——ける「赤子の心」解釈について一一朱熹の解釈を中心に),《白山中国学》,2019年第25期,第1~22页。
  [3]辻井义辉:《朱熹哲学中的智藏说——贞・冬・智的关联构造》(朱熹哲学における智蔵説一貞・冬·智の連関構造),《白山中国学》,2019年第25期,第23~43页。
  [4]种村和史:《献给篡夺者的赞歌——与类淫诗说相关的朱熹、严粲和戴震、翁方纲的关系》(篡奪者に獻げる讚歌——類淫詩說を廻る朱熹・嚴粲と戴震・翁方綱との關係),《中国研究》,2019年第12期,第25~77页。
  [5]张瀛子:《关于王懋拡〈荀子存校〉——清初的考证学与朱子学》(王懋弦の『荀子存校』について一清初の考証学と朱子学),《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1~20页。
  [6]山本健太郎:《宋代经典解释学中的迁都论》(宋代の経典解釈学における遷都論),《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27~53页。
  [7]新田元规著:《濮译评价的转变一一从理想君主论到民间继承论》(濮議に対する評価の転換一一理想君主論から民間継承論へ),《中国哲学研究》,2019年第30期,第54~99页。
  [8]种村和史:《即使如此他也还算不错……一诗经解释中对局部赞美认识的诸相》(それでも彼のほうがまだましだ力、ら---詩經解釋における
  部分的贊美についての認識の諸相),《人文科学》,2019年第34期,第344—309页。
  [9]新田元规:《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原君”的君主政体起源论》(黄宗羲『明夷待訪録』「原君」における君主政体の起源論),《中国一一社会与文化》,2019年第34期,第81~101页。
  [10]种村和史:《面向诗篇的难解性——从与戴震的比较看翁方纲诗经学的特征》(詩篇のわからなさに向き合って——戴震との比較から見た翁方綱詩経学の特徴),《中国——社会与文化》,2019年第34期,第239~268页。
  [11]水口拓寿:《阴宅风水的“发现"与死者认识——心的考察》(陰宅風水の「発见」と死者認識一一司馬光・程頤・朱熹を中心とする考察),《中国——社会与文化》,2019年第34期,第121~140页。
  [12]新田元规:《丧礼“袒祭”“迁庙”的解释论——(喪礼における「祖祭」「遷廟」の解釈論——鄭玄と朱熹の所説を中心として),《人间社会文化研究》,2019年第27期,第38~80页。
  [13]福谷彬:《〈通鉴纲目〉研究的现状与〈纲目〉初稿的意义一聚焦吕祖谦〈大事记〉》(『通鑑綱目』硏究の現狀と『綱目』初稿の意義:呂祖謙『大事記」に注目して),《东方学报》,2019年第94期,第143~171页。
  四、书评
  [1]大野圭介评:《种村和史著〈诗经解释学的继承与变容——为据〉》(種村和史著「詩經解釋學の繼承と變容——北宋詩經學を中心に据えて』),《中国文学报》,2019年第92期,第127~144页。
  [2]菊池孝大郎评:《跳出凝固的朱子学——吾妻重二著〈朱子学的新研究〉》(凝り固まった朱子学からの脱却——吾妻重二著『朱子学の新研究』),《中国研究集刊》,2019年第6期,第82~93页。
  (作者单位:日本立命馆大学)
  2019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二)
  〔日〕福谷彬
  一、专书
  [1]山村奖著:《近代日本与阳明学的转变》(《近代日本と変容する陽明学》),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2019年9月。
  [2]武田祐树著:《林罗山的学术形成及其特点》(《林羅山の学問形成とその特質》),东京:研文出版,2019年2月。
  [3]中村春作著:《徂徳学的思想领域》(《徂探学の思想圏》),ぺりかん社,2019年8月。
  [4]板东洋介著:《从徂徕学派到国学一作为表现的主体》(《徂徳学派から国学へ:表現する人間》),ぺりかん社,2019年3月。
  [5]中嶋英介著:《近世武士道理论:山鹿素行与大道寺友山的“武士”教育》(《近世武士道論:山鹿素行と大道寺友山の「武士」育成》),仙台:东北大学出版会,2019年11月。
  二、论文
  [1]田尻祐一郎:《本居宣长与垂加神道》(《本居宣長と垂加神道》),第3~22页。
  [2]志水义夫:《神学、天学、日本学:从山崎闇斋到谷重远的系谱小考》(《神学、天学、日本学:垂加翁から谷重遠への学譜小玫》),第23~43页。
  [3:西冈和彦:《垂加神道流天孙降临考》,第44~77页。
  [4]松本丘:《在闇斋学派中的“神儒兼学”的开展:“妙契”与“习合”》(《闇斋学派に于ける神儒兼学の展开:妙契と习合と》),第78~98页。
  [5]江头庆宣:《山崎阁斋的祭祀论与朝仪复兴》(《山崎闇斎の祭祀論と朝儀復興》),第99~135页。
  [6]斋藤公大:《从“唯一神道”到“垂加神道”的历程:关于概念的历史的考察》(《「唯一神道」から「垂加神道」へ:概念の歴史をめぐる試論》),第136~165页。
  [7]久保隆司:《“敬义内外说”与“神儒兼学”之关联性与闇斋神学的构造理解》(《「敬义内外」说と「神儒兼学」との関係性における闇斎神学の構造的理解について》),第166~205页。
  [8]大贯大树:《关于竹内式部〈靖献遗言讲义〉卷三〈陶渊明〉的考察:从“祖国一”“到”君臣合体”〉〉(《竹内式部『靖献遺言講義』卷之三〈陶淵明〉について:「祖国一体」から「君臣合体」》),第206~241页。
  [9]细谷惠志:《〈文会笔录〉所见之薛敬轩与闇斋的思想》《『文会笔录』に見る薛敬軒と闇斎の思想》,第242~272页。
  [10]庄野启太:《特集资料山崎家系図附:黒谷金戒光明寺墓所》,第273~291页。
  [11]大番彩香:《特集资料山崎闇斋先生年谱》,第292~309页。
  [12]久保隆司、大贯大树、丹一信:《特集资料山崎阁斋先行研究文献目录》,第310—343页。
  [13]风早康惠、岛冈昇平、大贯大树:《特集资料山崎阁斋著作翻刻文献目录》,第344~355页。
  (以上都论文收入《艺林》(68),《特集山崎闇斋生诞四百年记念》,2019年10月)。
  [14]宫川康子:《伊藤仁斋的古义学的革命性:“有鬼”与“无鬼”的系谱》(《仁斎古義学の革命性:有鬼と無鬼の系譜》),《京都产业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纪要》,2019年第25期,第1~26页。
  [15]平手贤治:《托马斯主义自然法理论与朱子学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法的本质与普遍性》(《トマス主義自然法論と朱子学的自然法論:自然法の本質と普遍性》),《法政论丛》2019年,第55期1号,第75~93页。
  [16]石桥贤太:《关于林罗山对于山鹿素行的演讲: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所藏的山鹿文库〈大学论语等闻书〉为中心》(《林羅山による山鹿素行への講義について: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藏山鹿文库『大学论语等闻书』を中心として》),《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纪要.文学研究篇》,2019年第45号,第159~181页。
  [17]内山宗昭:《山鹿素行的教育论与其“日本化”的问题:以〈中朝事实〉所见的教育论的解释为中心》(《山鹿素行の教育論と「日本化」の問題:「中朝事実」の教化論の解釈を中心に》),《工学院大学研究论丛》(56-2),2019年2月,第85~70页。
  [18]中嶋谅:《南宋袁甫的“朱陆折衷”论》(《南宋袁甫の「朱陸折衷」論》),《日本儒学会报》,2019年第3期,第13~25页。
  [19]孙路易:《〈周易本义〉与朱子哲学》(《「周易本义』と朱子哲学》),《文化共生学研究》,2019年第18期,第80~100页。
  [20]江俊亿:《山崎圏斋与朱子的“心”论比较研究:以心性论、理气论为中心》,《历史评论》,2019年第825号,第345~359页。
  [21]须川英德:《朝鲜国王世宗的苦恼:关于朱子学在朝鲜的扎根》(《国王世宗の苦悶:朝鮮への朱子学定着をめぐって》),《韩国朝鲜文化研究:研究纪要》,2019年第!8号,第1~41页。
  [22]前田勉:《书评板东洋介著〈从徂徕学派到国学一作为表现的主体〉》,(《書評板東洋介著『徂徕学派から国学へ:表現する人間』》),《日本思想史学》,2019年第51号,第168~173页。
  [23]尾崎顺一郎:《在陆陇其的学问中的朱子的思想历程》(《陸隴其の学問における朱子の思想遍歴について》),《立命馆文学》,2019年第664号,第689~701页。
  [24]津坂贡政:《“新意”与“尚法”:在书法评价中所见的北宋欧阳修、苏轼与南宋朱熹的时代观与美感》(《「新意」と「尚法」:書の評価にみる北宋欧陽修・蘇軾と南宋朱熹の時代観と美意識》),《七隈史学》,2019年第21期,第95~108页。
  [25]吾妻重二:《长尾雨山与儒葬:朱熹〈家礼〉实践》(《长尾雨山と儒葬:朱熹『家礼』の実践》),《书论》,2019年第45期,第62~74页。
  [26]高崎骏士:《郑风湊涛篇解释史考——从汉唐诗经学到朱熹的淫诗说》(《鄭風湊清篇解釋史考——漢唐詩經學から朱熹の淫詩說までを中心に一》),《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2019年第24期,第19~35页。
  [27]副岛一郎:《古文复兴论的分支:关于“古文辞”讨论的荻生徂徕・太宰春台·堀景山的论争》(《文章復古論の分岐:「古文辭」をめぐる荻生徂徕・太宰春臺・堀景山の論爭》),《日本宋代文学学会报》,2019年第6期,第72~99页。
  [28]王鑫、權木亨訳:《复古中的激进:聚焦伊藤仁斋的〈孟子古义〉》(《復古の中に見られる急進性:伊藤仁斎『孟子古義』を中心として》),《东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2019年第12期,第377~390页。
  [29]土田健次郎:《仁斋学的特点:与明代的气论进行对比》(《仁斎学の性格:明代の気の思想との対比から》),《斯文》,2019年第134号,第16~32页。
  [30]阿部光暦:《书评丸谷晃一著〈伊藤仁斋的古义学:从初稿来看的形成过程与构成〉》(《書評丸谷晃一著『伊藤仁斎の古義学:稿本からみた形成過程と構造』》),《日本思想史学》,2019年第51号,第163~168页。
  [31]小川和也:《书评田中秀树著〈朱子学的时代:形成统治者的“主体”的思想〉》,《历史评论》(《書評田中秀樹著『朱子学の時代:治者の〈主体〉形成の思想』》),《历史评论》,2019年第825号,第83~87页。
  三、译著、影印
  [1]吾妻重二编著:《家礼文献集成日本篇八》,吹田:关西大学出版部,2019年3月。
  (作者单位: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2019年度美国朱子学研究成果目录
  戚轩铭
  [1]Cheung,HiuYu,TheWayTurningInward:AnExaminationofthe “NewLearning”UsageofDaoxueinNorthernSongChina[J], PhilosophyEastandWest,2019,69(1):86-107.
  [2]Ivanhoe,PhilipJ.Ed,ZhuXi:SelectedWritingsEM],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2019.
  [3]Adler,JosephA.Trans,The“OriginalMeaning”oftheZhou Changes:CommentaryontheScriptureofChange[M],NewYork: 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19.
  [4]Walker,MatthewD.,Knowledge,Action,andVirtueinZhuXi[J], PhilosophyEastandWest,2019,69(2):515-534.
  [5]Yang,Shao-yun,TheWayoftheBarbarians:RedrawingEthnicBoundariesinTangandSongChina[M],Seattle:Universityof WashingtonPress,2019.
  (作者单位: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