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朱陆传承理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22
颗粒名称: 会通朱陆传承理学
其他题名: “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会讲”综述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对于“会通朱陆”的新诠释,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朱陆思想的异同不仅仅是在南宋时期被争论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对朱陆思维方式、本体与工夫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来实现新的会通。这种会通可以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中华文明的更化发展。
关键词: 会通朱陆 传承理学 陆九渊

内容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和台湾鹅湖月刊社主办,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抚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金溪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会通朱陆传承理学——‘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会讲’”活动,于2019年9月6—8日先后在朱子学的发祥地福建省武夷山和陆九渊的故里江西省金溪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讲,共同围绕“会通朱陆,传承理学”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强研究员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对朱陆问题的探讨,就是在新时代条件下,通过朱陆之间虽相反实相成的会通视野,来把握中国思想和文明演进的动力枢机,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文明演进枢机的把握,来自觉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自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以此来促进中华文明的更化发展,再铸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关于“会通朱陆”的新诠释
  朱陆思想的异同,是南宋以来一直被争论的问题,这次会讲则从会通的角度对朱陆思想进行了讨论。上海同济大学朱义禄教授认为,朱陆都有强烈的怀疑意识和自得精神,这是会通朱陆思维方式的新视域。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怀疑后有质问,质问后须反思,反思后又会萌生一些自身独有的心得体会,这就是自得精神。此种思维方式是朱陆开展学术文化创造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留给中华民族的精神,可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想资源。台湾“中央大学”杨祖汉教授以牟宗三对朱陆哲学思想的评析为例,从本体与工夫两方面对朱陆思想之异同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朱陆乃是两个不同的义理形态:朱熹对道德之理的理解和实践走的是“道问学而后尊德性”之路,而陆九渊走的是“尊德性而后道问学”之路。故两者的会通,并不是以其中一系涵容另一系,而必须从自己走向对方才能够互相补充以完成自己。
  一些学者将“会通朱陆”的视域扩展到东亚儒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龚颖研究员就日本江户时代儒者对“朱陆之辩”的接受与转化作了详细考察: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家学者藤原惺窝、林罗山和中江藤树等,通过对“朱陆之辩”相关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对宋明理学思想实质的理解;同时,他们在寻求融会朱陆的过程中表达出一些独特的思想主张,如他们吸纳了与陆学有共通性的朱子学相关论述来建构新的思想框架。
  2.关于朱熹理学思想内涵的阐释
  与会部分学者对朱熹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武夷学院张品端研究员认为,朱熹以理、气为宇宙论的理论构架,以心性论为人生哲学的中心内容,而他所用的是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这与传统的纯直觉内向观照方式不同,显出其哲学构思的创新与理论思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金刚副研究员对朱熹的“浩然之气”进行了讨论,认为朱熹特别强调后天“养气”工夫的重要性。朱熹对“浩然之气”、“配义与道”的诠释,突出了“浩然之气”的实践向度,展现了“浩然之气”在道德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朱熹的礼学思想是这次会议的一个突出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丰研究员分析了宋代礼学的特征,认为宋代礼学以道学家为主体,形成了礼学中的义理派礼学。而朱熹从整体上扭转了儒学重仁轻礼、对礼的解释重内在而轻外在的倾向,并将传统儒家的礼与天理论贯通起来,极大地提升了“礼”在儒学中的地位,使“礼”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安徽大学徐道彬教授则对明清古徽州礼学生态文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明清时期徽州礼学思想的转型与建构引领了古徽州的地域观念与民众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徽州作为朱子的桑梓之邦,《朱子家礼》使徽州地区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礼仪生活方式。武夷学院王志阳副教授认为,朱熹在礼学观念上,以礼为天理的表现和现实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的礼仪则应“随时而变”;在礼学实践上,朱熹以礼为修身的原则,注重遵循礼的具体行为规范。
  3.关于陆九渊思想内涵的阐释
  一些与会学者对陆九渊思想展开了讨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涂可国研究员指出,陆九渊的心学呈现出某种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意蕴,即正心、存心、养心、自反的责任。而履行这种责任,又包括自醒自觉、自反自成、自立自强等。故陆九渊重视每个人的为己之学,把学以自道、学以明理确定为终身的责任。华南理工大学杜文曦副教授将陆九渊经学诠释尔马赫的“心理诠释学”原则对陆九渊的经学诠释学思想进行了解释。这种中西诠释学的对话是研究陆九渊思想的一个新范例,可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提供新视野。江西师范大学邓庆平教授对陆九渊“克己复礼”的工夫论作了分析,认为“克己”是为学的关键,“恢复本心”是为学的目的,“克己复礼”不只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养工夫,而且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具有普遍性的为学之道。华南理工大学袁君煊副教授认为,陆九渊“先立乎其大者”的为学工夫论,提倡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于坚持价值理性对理论理性的优先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本次会讲的成果不仅体现于“继往”,更重要的乃在于“开来”。通过这次“会通朱陆,传承理学”会讲,我们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得到了拓展与深化,并为中国特色哲学知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品端
责任者
陆九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