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翚的伦理思想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081
颗粒名称: 刘子翚的伦理思想研究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刘子翚是两宋之交理学在福建传承的一位重要人物,与胡宪、刘勉之并称为武夷三先生。他的伦理思想主要受到二程和佛家心性修养论的影响,包括心性论、道德修养论和仁爱观三个方面。他强调修心、守敬、克己复礼,并注重儒家道德规范对平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刘子翚的思想构建不仅是对两宋之交失节行为的回应,也是儒学为重新获得在平民日常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而做出的努力,成为了朱熹日后构建理学体系的先声。
关键词: 刘子翚 伦理思想 研究

内容

刘子翚是两宋之交理学在福建传承的一位重要人物,与胡宪、刘勉之并称为武夷三先生,是朱熹早年求学于武夷山时的老师之一。两宋之交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外族入侵和朝政昏暗让本就苟延残喘的南宋朝廷危机四伏;同时,儒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以重新取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刘子翚的伦理思想便是为此需求应运而生的,旨在重建一个士人乃至平民都可遵循的儒家道德规范。从思想来源来说,刘子翚的伦理思想主要袭自二程,兼收佛家的心性修养论。刘子翚的伦理思想可分为心性论、道德修养论和仁爱观三大部分。在心性论方面,他以“道”为根本,将“心”视为体认“道”的唯一媒介。“性”是“心”未发之特征,每个人都生而具有,并人人相同。“情”则是“心”因事而产生的喜怒哀乐。在道德修养论方面,刘子翚十分强调守敬与克己复礼的作用,守敬以修心,克己复礼以修身,二者内外结合构建了以“不远复”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论。在仁爱观方面,刘子翚基于“有生同体”的思想将天地万物都纳为仁爱施行的对象,以期实现“推仁心于天下”的政治理想。总体而言,刘子翚伦理思想的特点大体有二:首先是道德修养方面十分重视修心的工夫,重视内心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作用;其次是带有很强的平民化倾向,注重儒家道德规范对于平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刘子翚进行的这些理学思考,不仅是对两宋之交失节行为频发做出的理学家式回应,也是儒学为重新获得在平民日常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而做的努力。他所进行的伦理学建构成为了朱熹日后构建理学体系的先声。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骋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