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子的诠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911
颗粒名称: (一)朱子的诠释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3
页码: 087-089
摘要: 本文通过讨论朱子与张栻对于《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不同解释,展现了他们在“先知后行”问题上的观点差异。
关键词: 朱子学 亲仁 爱众

内容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④此章重点在于最后两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看似“先行,后知”。而朱子的体系建构是以《大学》为首,他将《大学》“格物”释为“穷理”,主张要先格物致知而后诚意,“诚意”乃是实践、“行”的层次。因此,依于朱子,乃是“先知,后行”!①
  朱子主张“先知,后行”,而《论语》明言“先行,后知”,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折合?朱子诠释如下:
  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②程子的解法重在主词“弟子”,而不是成人。若以朱子对于大学、小学的分序来看,小学阶段暂未格物穷理,格物穷理乃大学之事。如朱子的《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③八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小学弟子,主要学习有二:(1)洒扫、应对进退之礼节;(2)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便符合朱子“弟子入则孝章”的诠释,必先行学洒扫、进退之礼,而后才来习学六艺之文。
  然而,这里可以提出若干质疑。一者,六艺之中的射与御,并非是文;二者,《礼记·大学》一章之中,是否真有大学、小学之别?关于第二点,如日本江户学者伊藤仁斋(1627—1705)便曾提出异议,其言:“《集注》讥子游之不知有小学之叙,然游、夏同学于孔门,子夏独知有小学之叙,而子游不知之乎,观子夏曰君子之道焉可诬也,盖子游疑其有所隐而讥之也。”④
  此章原文为:“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乎!”⑤朱子认为子夏知道先小学后大学之序,而子张不知。然伊藤仁斋不表认同,因为两人既同学于孔子,怎会子夏知而子张不知?
  话说回来,朱子以为,此章重点在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朱子主要是为学者立法,而不为圣人立法,因此强调必定要有《大学》“先知后行”之精神,这也恰与《论语》此章语势相违反。
  其实,单从《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段,难以推出若不学文有何缺点。不过,朱子增补说,若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非但失之于野而已”。这些都是《论语》所无,也正好看出朱子的体系内涵,甚是重视学文、格物穷理。
  朱子又或可举《论语》“子以四教章”来替自己辩解,其中,孔子提到四教:“文、行、忠、信”,朱子注曰:“其初须是讲学。讲学既明,而后修于行。所行虽善,然更须反之于心,无一毫不实处,乃是忠信。”①朱子借此,以为孔子亦言“先知后行”。不过,“子以四教章”是否果如朱子之解?恐怕也是见仁见智。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家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