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种理解角度:形上说、体用说与生生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81
颗粒名称: 五、三种理解角度:形上说、体用说与生生说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3
页码: 040-042
摘要: 朱子的"理生气"通过形而上学的观点、体用一源的论述以及生生不息的表述,揭示了气依赖于理而存在的关系,并将其与天道赋予一切存在以意义和价值的动力源泉联系起来。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理之所生

内容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形而上学”说
  抽象而言,朱子所谓“理生气”,意在强调气是由理“形而上”地“生”出来的。此即说,“理生气”是一本体论命题,其强调的就是“理在气先”的观点而已,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刘述先早已点明:“故‘理生气’只是虚生,‘气生物’才是实生,两个‘生’字断不可混为一谈。”①不过,若按朱子自己的一个分疏,这叫做“抬起说”或“从实理处说”。什么意思呢?
  本来,按朱子“理生气”之说,其所针对的是两条资料:周敦颐的“太极动而生阳”以及《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就前者言,朱子认为这是“和阴阳滚说”,意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盖太极即在阴阳里”;至于上述《易传》之说,便是“抬起说”,也就是:
  先从实理处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虽然自见在事物而观之,则阴阳函太极,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②
  这里强调了两种不同角度的视域,一是“自见在事物而观之”的现实世界的视域,一是从“抬起说”、“实理处说”、“次序”说以及“推其本”而言的形上视域。就前者言,“阴阳函太极”,就后者言“太极生阴阳”。至此,“理生气”之真实意涵已经明朗,无非就是“理先气后”的意思。
  (二)“体用一源”说
  还可以运用“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加以说明。按汤用彤对魏晋玄学“体用论”的分析,指出“玄学盖为本体论而汉学则为宇宙论或宇宙构造论”,玄学主张“体用一如,用者依真体而起,故体外无用。体者非于用后别为一物,故亦可言体外无物”,而汉儒则主张万物由“元气”而生,元气被设定为一种永存的“实物”,故就汉儒的宇宙论而言,“万物未形之前,元气已存;万物全毁之后,元气不灭。如此,则似万有之外、之后别有实体。如依此而言体用,则体用分为两截”,所以,汉儒喜用《老子》“有生于无”之说以证其宇宙论;但是,“玄理之所谓生,乃体用关系,而非谓此物生彼,如母生子等”。①这一体用论的分析工具适可借用过来,用以分析朱子“理生气”这一命题。
  理与气,正如同体与用的关系;依照“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程颐语)这一理学体用观,那么,作为“用”者之“气”必依“理”而起,正与汤用彤所谓“用者依真体而起”之意相吻合。毫无疑问,程颐“体用一源”论应当深深印在朱子的哲学意识中,故其必能熟练地使用体用论思维模式来重建理气论。②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理生气是指气依理之体而起,由此而推,理生气盖谓理为气之体,绝非“此物生彼,如母生子等”的意思。这应当是对朱子“理生气”说的一项善解。
  (三)“生生不息”说
  无论是“太极动而生阳”还是“是生两仪”或者“理生气”,其中的“生”可以作“虚指”解,而非指实际地“生”,然而换种角度看,此“生”字亦可作“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正面义来理解,亦即上述朱子所言“先从实理处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的意思,这是太极本体的内在规定,也是生生不息之理的必然表现。这是朱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创见,必须正视。以下略作分疏。
  朱子在晚年解释“太极生两仪”问题时,曾指出:“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即便到开花结果之时,也只是“少歇,不是止”,故《周易》所谓“艮止”,也应当理解为“是生息之意”。③这段比喻性的描述,非常生动地阐发了太极与生生的关系,在朱子看来,“生生不穷之理”乃是太极本体的本有属性,也是“太极生两仪”的根据所在。
  根据朱子的这个思想,太极自有一种“生将出去”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唯有如此,太极本体才会在“见在事物”中表现出“物物一太极”的普遍性,同时又在“人伦世界”中表现出“极善至好”的价值义。因为归根结底,“太极之有动静”的生生不息,乃是由于“天命之流行”,用朱子哲学的其他术语言之,即“天理流出”①或“天理流行”②,这是天道赋予人物之生等一切存在以价值和意义的动力源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朱子强调太极之理又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③重要的是,这个天道赋予的过程也就是生生不息的过程,也是天道之生“不间断”或“无间断”④的永恒过程。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