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之所生”与“无能生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80
颗粒名称: 四、“理之所生”与“无能生有”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3
页码: 038-040
摘要: 《太极解义》中,朱子虽没有直接论述“生”的问题,但他在晚年不断遇到理气之间的“生生”关系问题。他强调理之“生”只是理在气先,而气是从太极而来的。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看,太极作为元气具有活动功能,由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循环往复,万物化生。但朱子的目的在于将宇宙生成论转向宇宙本体论,将太极释为理,将气视为形而下者。这样,太极作为冲漠无朕、无形无象的本体,含有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称之为“无能生有”。然而,作为一种超越经验界的形上存在,太极本身既无动也无静,对动静的超越,是绝对的“至静”,而不是相对的动或静。朱子解释说,从形上之理看,动静无法规定理的属性。然而,当太极本体展现出阴阳动静之际,则呈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错综无穷的样态,难以用动或静来规定太极本体的属性。朱子说“理生气”是指理在气先,气由理生。在这里,“生”并非指实际地生出某种东西,而是在推其所从来的意义上理由气生。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理之所生

内容

尽管在《太极解义》中,朱子并没有就“生”的问题发表直接的论述,更没有用“理生气”来解释“太极动而生阳”,但是,在理气观问题上,朱子晚年便不断遇到理气之间“生生”的关系问题,这里我们稍举几例来试作说明。
  例如,朱子指出:“气虽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则理管他不得”①;“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一‘生’字,便是见其自太极来……‘无极而太极’,言无能生有也”。②这些说法其实都在强调理之“生”只是意味着理在气先,所谓“无能生有”尽管也是一种虚拟性的描述,但却是一个带有总结性意味的判断,不可忽视。因为究极而言,太极本体是冲漠无朕、无形无象的,故须用“无极”来加以描述,而“太极生阴阳”却正表明有无之间是可以转化的,此即“无能生有”的真实涵义。
  若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看,那么,太极作为“元气”,它本身具有活动功能,由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万物化生;但是,朱子《太极解义》的旨意在于将宇宙生成论扭转至宇宙本体论的轨道上来,故就必须把太极释为理,始能为宇宙万物奠定一个终极实在的基础,相应地,气作为形而下者,只是“自太极而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气“是理之所生”,而太极动而生阳或阴阳自太极而来的观点表述则表明太极本体必已内含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动力,由于太极本身是冲漠无朕、无形无象的,故不得已而只能称之为“无能生有”。这里所涉及的是体用论意义上而非生成论意义上的有无之间的转化问题,即在体用论意义上,本体之无如何转化成现象之有的问题。关于其中的义理属于另一层面的问题,此处不赘。
  根据上述“自太极来”以及“无能生有”的说法,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一种终极实在,乃是一超越经验界的形上存在,故其本身无所谓动也无所谓静,那么,何以内含一种生生的动力?一般而言,“动静者,时也”,属于一种经验现象界的时间概念,而作为本体存在的理则是绝对“至静”——意谓对动静的超越,用周敦颐的话来说,叫做“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相比之下,“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③
  对此,朱子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解释:“‘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此言形而上之理也。”④意思是说,从形上之理的角度看,无法用动静概念来加以规定,因为理之本身是超越动静之上的本体存在;另一方面,当太极本体展现出阴阳动静之际,则又表现为“方其动时,未尝不静,故曰‘无动’;方其静时,未尝不动,故曰‘无静”。从而呈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错综无穷”⑤的样态,而难以用动或静的任何概念来规定太极本体的属性。也正由此,朱子才会说出上引有关“理”的大段描述——其中的三句话最具典型意义:“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
  既然如此,那么,朱子为什么会说“理生气”呢?其中的“生”字又究作何解呢?若按照宇宙生成论的思路,那么,问题显然变得很简单,此处的“生”无非就是这样一幅图景:太极→动静→阴阳,表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就是从最为根源性的事物当中逐渐化生出众多具体事物之过程而已。然而,这种生成论的解释模式,显然不符合朱子太极本体论的理论构造,因此,其“生”字必定另有他意。其实,中国古人遣词用字,有时需要领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时也需要注意其所用的字词是“虚指”还是“实指”。事实上,朱子在这里使用的“生”字,便是“虚指”而非“实指”——即:此“生”字并非意指实际地“生”出某种东西,犹如鸡生蛋或母生子一般;而是在“推其所从来”的意义上,由于理在气先,故而气由理生。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