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梯田:空中农耕织锦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47
颗粒名称: 联合梯田:空中农耕织锦绣
分类号: S157.3+1
页数: 10
页码: 219-2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的探险经历,以及梯田的魅力和美丽景色。作者惊叹于深山僻壤、无人问津的贫瘠山田,在摄影家镜头下变得如此炫美。联合乡位于尤溪县北部,离京福高速出口13公里,与南平市毗邻,全乡面积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万亩,林地面积10万亩。共有12个建制村,人口2.14万多。戴云山脉向北就延伸于此,地势南低北高,北端的金鸡山海拔1281米,属中亚热带气候,雨水较为充沛,很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美丽的丹溪贯穿全乡,从吉木溪口注入尤溪水域。
关键词: 尤溪县 坝地 梯田

内容

梯田之魅
  我从小生活在梯田边上,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闽东山区,那些山垅田早已见怪不怪了,什么”眉毛丘”、 “斗笠丘”,什么“烂泥田”、 “锈水田”“黄泥田”等。记得懂事开始一年四季我都离不开梯田。春天到了,农夫开始给田里灌水,一般要让水在田里养上几天,把泥浸烂,才好耕地;耕地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会跟在牛的后面,捉泥鳅、黄鳝,还有田螺,没把自己玩成一个泥猴子决不回家。插秧季节是村里最繁忙的时节,全村老少都到田垄上来,年轻力壮的在田里插秧、挑秧、施肥,年老体弱的就干些送茶送饭的事情,我们这群孩子放学了也会跑到田边来,瞄一瞄这个秧插得直不直,数一数那撮秧苗数多了还是少了,像个神气的技术员。最喜欢的季节当然是秋天了,可以像玩跷跷板那样踩打谷机,可以在稻垛上翻滚,可以在收割的田垄上拾稻穗,还可以和大人一样尽情享用香喷喷的白米饭和红糟大块肉。现在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秋天,大凡跟我童年在山区梯田生活的记忆有关吧?
  初见惊奇
  福建最美的梯田不是在闽东,而是尤溪的联合梯田。在这之前,我查看了一些驴友的照片,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些深山僻壤、无人问津的贫瘠山田,在摄影家镜头下变得如此炫美——我用这个词确实是有惊艳的感觉,山旮旯里倒悬着千年古梯田,与天相连,山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空中农耕傍青山,才造就了这梦幻一般的画境。
  联合乡位于尤溪县北部,离京福高速出口13公里,与南平市毗邻,全乡面积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万亩,林地面积10万亩。共有12个建制村,人口2.14万多些。戴云山脉向北就延伸于此,地势南低北高,北端的金鸡山海拔1281米,属中亚热带气候,雨水较为充沛,很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美丽的丹溪贯穿全乡,从吉木溪口注入尤溪水域。联合乡是尤溪县革命老区乡,全乡12个村有8个村是革命老区村,连云烈士墓位于革命老区基点村连云村境内,背靠高峻挺拔的金鸡山。20世纪40年代,连云、云山、下云等3个村是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连云、云山还有东边村是村正是观赏梯田最佳的地方。
  这次有机会重返联合梯田,一晃5年过去,让我不得不感叹“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时间易逝,江山不老。再次探访,这里已然成了全国五大梯田魅力之一、全国主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声远播。
  那是2009年清明节前一天,我曾独自驾车前往探寻,我从福州出尤溪高速口,车行20分钟来到联合乡,车子就上了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的山道可供两辆轿车交会通过,全部铺上了水泥。车行没多久过了东边村,山腰边上一丛竹林稀疏摇曳,看见透过竹林山下闪出一片梯田。我赶紧停车,下到一座农舍前抓拍了几个镜头。这里的梯田有百分之七十灌水了,虽然雨雾迷离,但还是清晰可见灌水后的田里映着天光,田埂中如画笔描绘的曲线时隐时现的,增添了不少淡墨宁静的风味,我的情绪顿时有点激奋,昂首望去,金鸡山高入云天,东边村还隐在缥缈的云雾之上,对前面的景象我更加是充满期待。
  正在忙着拍照间,农舍里走出了一位大爷,笑咪咪的,是看到来了我这个不速之客前来问候的。老人名叫蔡启煌,现年71岁了,一家8口,现在年轻人出山了,只有他和老伴住在半山腰,山下的梯田有5亩多是他家的,以前都自己种,现在老了,老伴身体不好,儿子又常年在南平樟湖板养猪,没劳力了,就雇请人来种田。他告诉我这条路前年新修的,自从路修好后,这村里就开始出现很多陌生人,他们扛着相机在这拍照。他指着屋子右前边那块刚铺的水泥平台说, “那是村里给你们修的一块拍照片的地方。去年这山下种了很多油菜花,很多人爱拍,但这油菜花中看不中用,今年村里人就不种油菜了。”
  我听了心里不免感到遗憾,如果种上油菜花,这时正好是开花季节,在这片错落有致的山腰下,该会是呈现一幅怎样金灿灿的锦绣图画啊!
  车行至东边洋岭上,我向下望去,北峰洋、林蔸等大大小小的自然村撒落在山野之中,村舍或伫立田垄上,或隐没于翠竹之间。此时我感到这片洋偌大的800亩梯田还沉睡在春雨绵绵之中,春姑娘的脚步在这里放慢了下来,仿佛不愿惊扰它的宁静。远处山洼地只有一个人在吆喝着牛,牛在翻耕新土。雾幔如轻纱缭绕,一片片袭来,又一片片离去,好像拂拭着山体的尘埃,使这里的青山格外洁净醒目。站在高高的岭上俯视,东边洋梯田如一朵展开的花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曲折蜿蜒;云海奔腾,山若碧波,浪花泛起,梯田的曲线就如万蛇蠕动行游,瓦屋点缀其间,似航行的小舟,令人心胸开朗。一座座山脊梁挺立着,忽高忽低、忽陡忽平、忽曲忽直,尽情让梯田层层披挂,让万帆挥舞,在天风云影里叠叠重重,如一片片天梯,直上穹天。
  东边洋这方梯田虽散漫零落、不规整,然而线条、形体、立体感皆不逊色,有乱梯铺山之大美。
  诗化梦想的地方
  车行中隐约感到车窗路边下面好像有什么物体在动,我赶紧停好车子,下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农民在路边山垄地里用锄头翻土,他披着蓑衣,专注地劳动着。我拿起相机要给他拍照,主动和我打起招呼来了。他姓蔡,这里有几十块田是他家的,一共不到四亩。这里稻田只种一季,一般立夏才插秧,他从来不用牛犁田,这么小的梯田牛犁起来更费事,还不如锄头一畦畦地挖,这几天雨水比较好,反正闲着没事,就先把这田里的农活做了。我问他家里怎么就他一个人来做,他说现在孩子都不爱干田里的农活,反正事情也不多,他自己可以赶在立夏前把田耕好。
  从这里到达连云村还有约10公里路,山路陡峭,人烟稀少,路两边有杉木和竹,都是这里农民的经济林。小雨依然不停下着,道路清寂,孤独蜿蜒朝山岭攀升。我一边开车,一边从车窗外往下看,不时会有连片的梯田跌宕起伏,出现在沟壑之中,如上天之手绘就的版画,大大小小地呈现出来见证了联合乡民们勤劳智慧的历史,是人与雄伟的山川完美结合。
  正在我遐思缥缈之时,车弯过了一道岭,一片翠竹林出现在面前。一个老乡正在路边上捆扎一把人腰粗的芦苇。在这样清寂的山野里见到什么人都像见到亲人一样,我赶忙下车打听前面的路程情况。天色阴晦,但他的脸上仿佛有光亮,眼睛更亮,透着热情。他叫包世武,就住在前面牛角山岭上的云山村,他说明天准备上地里耕田,给牛备好杆草。我看到这一路上搁着好几捆的芦苇杆草,都是他为牛准备的,就问他牛耕地时一天要吃几捆?“一天三捆,我要租用三天,就准备了九捆。”“租的?”我有点好奇, “一天租金多少?”他说: “一天租金120元左右,我们村里只有几头牛,其中三头牛可以耕田的,所以要租还得预先排队才行。”当他知道我是来采访的记者时,就高兴地告诉我说,今天村里的包秘书在,你可以去找他了解情况。他从腰间取出手机,为我拨通了包秘书的电话。 “村部就在挂着云山村牌子的旁边,你车开上去就可以看到了”,分手时他还特别把包秘书电话号码抄给了我。
  这下我心里踏实了起来。以往我外出一般都有人接待,这回独行就有种脱出轨道的惶惑感,他一个电话就让我感到像是找到了组织。果然没开多远就看见了“云山村”的牌子,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站在那里,看到我的车就热情地朝我摆了摆手,示意我把车开进村办公楼前的院子里。
  我以为到了最佳观赏梯田的地方了,迫不及待地要求包秘书带我去看梯田,已近黄昏,天色愈加晦暗,我是担心拍不了照片。包秘书是个干练的人,二话不说就带我走出村部,沿着村里一条泥泞的机耕路往下走一段,山野下出现了几块山峦,梯田依着山峦如一幅起伏交错的水彩画面。梯田朝东,阳光最早光临的地方。包秘书说,一般记者来都是早四点起床在这里架好相机,等待五点日出。梯田三面依着大山,向下延伸坠入山谷,状如扇面。村落稀疏零落,此时已有几座屋顶上炊烟袅袅。几百亩梯田如万马奔腾,似龙蛇舞阵。那远处深入山谷的梯田,尤如山谷的滑道,梯田一直没入深幽之处令人心生不安。这里海拔近800米高,一年有两百天缠绕在云海间,云海停留在牛角山不舍离去,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往下蹿,把梯田淹没;时而往上蹿,让梯田显露。周而复始,但次次各异,确实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山峦的好地方。仰望金鸡山,那山头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云山村轻雾与梯田相呼应,展现山里一种难于言语表达的朦胧美、和谐美。
  云山农民主要收入是毛竹,粮食每家都有多余,但山里用水不很方便,水源不够充足,一般都是喝山泉水,遇到干旱,就会影响到粮食收入。联合乡其他农业也很有特色,盛产联田白晒花生、金线莲、茶叶等名优产品。包秘书看出我对眼前景色痴迷入醉的样子,故意说, “今天你来的不是时候,下雨、又多雾,特别是这季节田地还没开始灌水开垦。如果再过些时候来,立夏到小满期间来,那才是拍摄梯田的绝佳时机,如果是秋天来,那感觉又不一样了。”现在正是雨水充沛的季节,从村里的高处有几块池塘蓄的水往下灌,一畦畦跌宕下去,涂亮了山垄。这时大部分的田都蓄满了水,不少田里还养着浮萍,像在水墨画上抹上淡淡一痕青云。
  是的,我可以想象得到在晴日下梯田所呈现出来的丰姿,每年的立夏到小满是绝佳时机,太阳西下,逆光下的梯田别有一番美丽,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描述是他幼年在南溪书院内读书边上的半亩池塘景色,奇怪地照应了这美好的梯田景致,莫非他当年也登临云村山观看过这云中的天梯么?
  云山村,它是我诗化梦想的地方!
  上帝的调色板
  现在,梯田不仅仅是生存的载体,也是审美的载体。我在一个驴友那里看到了他拍摄云山村梯田时的一段精彩描绘:
  清晨四点多,我就和朋友驱车到了云山村,我被眼前的景观陶醉,立即架起像机拍下了这美好的景色。大约6点15分左右,云雾中阳光一现,刹那间,一副美丽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那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天梯直上云端,只要拾级而上,仿佛就可以登上蓝天。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梯田,就象串串珍珠点缀大地,又如颗颗明珠洒落人间。而那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又似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
  劳动创造历史,劳动也创造了美,当村民用审美的态度去从事一项职业时,精神上的富足带来了变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代转变的标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关注梯田、以及梯田美学的原因了!
  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民为生计在山垄田上劳作时,那滴落的汗水一定是苦涩的;而今,早已解决了温饱的人们在祖辈拓荒的山野里为了口腹,更为了招引山外纷至沓来的游客去描绘这片田地时,这一片片的梯田顿时变换了崭新的面貌,也给村民带来超现实梦想——它,更像是一层层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
  包秘书不无自豪地说六斗洋那面梯田2007年开始不断吸引人涌入山来拍照,已经成了标志性的梯田景观。它的特点是日出的早,夏天5点多些就太阳出山了;而离云山村仅三公里的连云村梯田朝西,日出时间比较迟,一般要到七八点,所以适合于拍摄夕照。包秘书现在村里事情大大小小都要管,梯田出了名,他也忙碌起来了,时常要接待很多的游客,但他心里却着实高兴,没想到这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山垄田会成了引凤的金巢了。
  连云村,真是名副其实,这确实是一个挂在云端的村庄,比我想象的开阔得多。村庄成弧状敞开,梯田包围着房舍沿山峦下方滑落,有许多的小山包和丘陵都开发成梯田,可能这一千多亩稻田就散落在这片山岗上。雨雾迷离中,眼前只见田在山中,群山环抱,绿树映衬,置身其间,顿感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而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过三丘”的碎田块,这千把亩地在崇山峻岭间连绵,在沟沟坎坎中延伸,构成了一幅硕大无比的山水画卷。此时山风掠过,带来阵阵寒意,斜雨袭来,更增添几分寂寥。我顾不上这些,急急忙忙登上村口一座空置的祠堂类的房子石级上拍照。
  连云梯田的特色首先在于高,梯田分布的最高海拔为近900米,最低500多米,垂直落差达400米左右;二是陡,连云梯田的坡度大多在20至40度之间,最大坡度可达50度左右。三是梯田块多而地小,田块有达数千块之多,地块之小,不要说牛犊转身有困难,就是两个人踩在田里转身也不方便,最大的田块不超过半亩多,那种只能种一两行水稻的“带子丘”更是比比皆是,最小的就是“眉毛坵”“蛤蟆坵”。它散落山间,像破碎的天镜,又像是万花筒里的色块,有层次地镶嵌成迷离神奇、变幻莫测的多种图案。它有着流水行云般的线条、淋漓酣畅般的韵律,鬼斧神工般的造型,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还有恢宏磅礴的气势,秀美流畅的线条。整片连云梯田如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上来,一到秋收时节更是一层层如火焰般地燃烧着,仿佛要将丰收的美景举向天空。是的,福建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连云梯田这样大规模集中呈现的景观实在罕见,从白云缭绕的山巅,万木葱茏的林边,到山石嶙峋的削壁陡崖,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那梯田便连绵不绝,叠入云天。
  这哪里是什么梯田?简直就是上帝的调色板!我在心里暗暗地惊呼。和建瓯,沙县一带的梯田相比,尤溪联合乡的梯田更峭拔,更险峻,无怪乎有诗赞曰: “到得尤溪联合山,山路弯曲十八盘。万壑天风过耳畔,千亩梯田入云巅。紫燕剪水秧田里,白鹭翻飞竹海间。雄鹰展翅九天外,坦荡心胸只等闲”。
  连云梯田的美令我始料未及,我不得不羡慕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里的人们。
  不愿走出大山的人
  时隔5年再次重返,我特别去看连云村的竹制厂,这个厂就在村口,厂房比原来扩大了3倍,是连云山民自己建造的,主人叫郑雄清,我进毛竹加工车间里询问时他刚好不在村里,一个穿着退伍军服的老乡放下手上的活和我聊了起来。他叫郑士火,57岁了,在洋尾那有3亩田,这几年来农民温饱没问题了,要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动脑筋搞多种经营,自己没资金,就来帮邻居郑老板打工,一个月也能挣得千把块钱。他告诉我,郑老板家就在厂子的旁边,想要了解更多情况可以问他家里人。
  我看他们正忙,也不好打搅,就去叩访郑家。进连云村必经郑家,家路边上有两棵杉树,还有一棵银杏树。尤溪县是福建省现存古银杏树最多的县份,人工开发种植银杏的历史也较久。郑太太姓林,看上去很年轻,脸色粉嫩,看样子是见过一些世面的,看到我来就大大方方地请我进门,又是泡茶,又是收拾桌面,还不时地哄着一个调皮捣蛋的两周岁小男孩。令我惊讶的是她竟然是两个孙子的奶奶,看她身形利落,脑子反应机敏的样子,我怎么也不会把他当作奶奶级的人物。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她今年45岁,有两个孩子,男孩子28岁,女孩子25岁。孙子大的已有8岁了。
  村里大部分是青瓦房,像郑家这样的洋楼不多,我想郑家可能是连云村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房子盖了许多年,在村里面还有一间工厂,也是加工毛竹的,办的时间10年多了,一共招了30多位农民,都是本村人。家里有越野车和装竹制品的卡车各一部。看来郑太太很满足现有的生活,煮饭、带孩子,走家串户地找女伴邻居闲聊。她最远的地方去过南京,当时还真想在那做点事,把山里的笋干、白馃拿去卖,可是去了两个月,很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就跑了回来。 “那几个月苦死了,空气闻起来都是臭的,没精神,整天都觉得好累,身体软绵绵的。一回来就不一样了,一切病都好了,像充了氧气一样的,现在再叫我去打死我也不会去的!”
  我说,是啊,你这山村多美啊,那梯田多美啊!她听了也不以为然: “我们天天看,习惯了也不觉得什么,就像你们在海边看久了大海一样,我去看大海就会觉得不一样。”她还说, “小时候起都在田里劳动,这里村民耙草、插秧、割稻子都是帮来帮去的,这家做了到那家,梯田在它们眼里跟其他东西一样没特别之处,城里空气太差,你来看看梯田,来呼吸空气倒是挺好的。”天完全暗了下来,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雨幕里发亮,连云村更加显得温柔和寂寞。我要下山了,她用老酒炖煮的家养的土鸡招待我,两大块,非要我吃下去不可。山里的空气潮湿寒冷,一大碗农家酒炖的土鸡顷刻间瓦解到了我的肚子里,全身暖热起来。我告别了年轻的“奶奶”和梦幻般的连云村,在车灯的映照下盘旋在山道上,孤独,宁静,又思绪万千。
  当我沿着15公里的山道离开了沿途这5座村庄,车子融入了联合乡灯火灿然之中,那成片梯田也已消失在黑暗的山野之上。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人物

哈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