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49
颗粒名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262-267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宋代朱子在考亭的生活情况,包括与门生们的交流、医疗情况以及他预感自己即将离世等。朱熹借聚星亭表达了他对维护宋朝朝纲和道统的用心,同时也谈到汉末两家“德星聚”和汉家血统背弃的问题。朱熹接受了医士张修之的治疗并尝试了不同的药方,但病情依然无法逆转。最后,他与门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课和交流,并留下了遗书托付一些任务给他们。
关键词: 门生 朱子 教育

内容

主人有酒,聚星风雅,今日,又何尝不是一次“聚星”,刘淮、范益之、吴稚、陈朝瑞……饮酒写诗,朱子也即兴和诗一首。吴稚考证了汉朝的车马、服饰制度后,汉朝末年陈、荀两家“德星聚”的场景被张姓、黄姓两位画师以系列画的形式定格在屏风上。亭榭完工了,屏风画好后,朱子连撰《聚星亭画屏赞并序》《赠画者张黄二生》两文。其实,朱子是借着聚星亭,表达维护大宋朝纲及匡扶天下道统的良苦用心。汉朝末年陈、荀两家聚会,最小的孙辈人物一位是陈群,一位是荀彧。后来,陈群成了魏明帝的颍阴侯;荀彧成了曹操的谋士并官守尚书令。他们都是汉家血统,可是,都背弃了汉王朝而归于曹氏,朱子有寄寓门户之戒和世道之忧的意图!“彧乃附曹,群亦忘汉,嗣守之难,古今共叹”。这是深沉的忧患意识,守持正统、保持节气是何其之难啊!
  二月十二日,在考亭待了一段时间的黄榦要回福州了,他来到考亭溪边,登舟作别朱子,他答应弟子们开春后开馆授徒。
  黄榦前脚才走,就有一个人从麻沙顺水漂到考亭来了,也是朱子的门生——俞闻中(字孟达)。从邵武去延平的俞闻中路过考亭,拜见先生,闻知先生近年身体不能屈伸,脚气发作,双足刺痛,步履维艰,便向先生推荐了医士张修之。朱子同意后。张修之来了,经过一番诊断后,建议用“攻”法治疗,这样才能祛除壅滞,气脉通畅。张修之的方法与先前以“保”法治疗的方向相反。朱子本来也不太赞同,他问身边的医士刘择之。刘择之向来不主张以“攻”治疗,他拿起药方揣摩一番后认为此方只宜治粗人的病,先生不宜。张修之十分坚持,刘择之说服不了。朱子想,先前的医士都是“保”和“养”,那此次就试一试吧。药方起初用黄芪、罂粟壳等,略起效;接着,配方中加入巴豆、三棱、莪术等药,效果更好,朱子呼吸畅快、步履轻松,本来吃多会有类似反胃的症状也都消失了。但是,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朱子开始便秘。服食几粒用于治疗心腹积聚、宿食不消的温白丸后,脏腑通是通了,新的症状又紧接而来——泄泻。
  三月初二,泄泻已掏空了朱子的身体,他明显感觉到了虚弱,他带纸条给后山村的叶味道,让他约蔡沉到考亭来。当晚,蔡沉和叶味道服侍朱子。蔡沉已着手朱子安排的《尚书》修注任务。朱子一边看蔡沉的稿子,一边解说几十条关于《尚书》的内容,一边又谈论时事。精舍的门生环坐听讲,直到四更才退下。那夜,蔡沉就睡在朱子住的清邃阁楼下。初三,朱子改蔡沉修注的《尚书》稿,夜里,继续解说《尚书》。初四,朱子来了精神,他走出精舍,到考亭溪边泛舟登上沧洲,在龙洲社不远处,朱子正筹建一座亭子,亭基已经筑好。考亭的陈履道听说朱子登上沧洲,就带了酒来,几人坐定,迎着煦暖的春风对饮。晚上,朱子继续向门生解说《尚书》,谈论“太极图”。
  初五,建阳县令张揆带了礼物来拜见。朱子谢绝了礼物,只是对张
  揆说:“知县如果宽一分,百姓就可以得到一分的恩惠。”晚上,朱子依然和门生讲课,说的是《西铭》和为学的根本。
  初六上午,朱子还在修改“四书”的《大学·诚意》。集注“四书”是一生心血啊。下午,朱子泄泻不止,再没出楼。
  初七,仲子朱埜从五夫赶来。
  初八,精舍的门生来看望,朱子坐起身说:“误了你们从远方来,然而,道理本就那样,大家吃得住苦,脚踏实地,才会有进步。”当时叶味道、范益之、蔡沉等9人在座。朱子想起蔡元定临终前寄来的书信,所描绘的病症与自己此时的一样,上体极热,要不停挥扇;下体极冷,又泄泻不止。朱子对蔡沉说:“我和你父亲的病势相同,绝对不能康复了。”
  此时,医士的药方开始采用岁丹和黄芽。
  岁丹和黄芽不是草药,是丹药,不是采来的,而是炼出来的。岁丹,是用灵砂养火12月才能炼成的丹药,有极强的补虚功用。黄芽也和岁丹一样,以水银、硫黄之类炼制而成。
  岁丹和黄芽是用于保命,而不是治病。
  剂量很大,但依然无效,病情不可逆转。
  朱子很清醒。该诀别了。
  季子朱在幼时丧母,朱子几乎都带在身边,而此时,偏偏朱在选调官职,远在千里之外。朱子很遗憾地说:“许多年父子,竟来不及见面了。”朱子给朱在留了一封遗书,让朱在收拾他的书稿。接着,跟黄榦诀别。朱子昨天才收到黄榦回到福州报平安的信,不想今天却到诀别时分。朱子对黄榦说:“吾道之托在此。”他托付黄榦整理《礼书》。第三封遗书是写给范念德的。那时,朱子和父亲一起从临安回来,范如圭带着儿子范念德一同南下。后来,范念德又娶了朱子的妻妹。朱子托付范念德写《礼书》,并让他帮忙为孙子择偶。
  初八夜,朱子让蔡沉检索《巢氏病源》。医士刘择之悄悄对蔡沉说:“很奇怪,先生脉绝三天了,为何精神还把持得如此清楚?”
  初九五更,朱子让蔡沉到卧室,朱子坐床上,蔡沉侍立,朱子用手牵了牵蔡沉的衣服,让蔡沉坐。医士诸葛德裕也来了。朱子让他别说话。按古礼,开始准备丧事。朱子睡卧的床铺被移到中堂。平明,精舍的门生来问病。叶味道问朱子万一不讳该用什么丧礼。朱子只能用摇头和点头来表示了。朱子的《礼书》已初具规模,偏偏丧礼还未修订。叶味道问:“丧礼用《书仪》吗?”朱子摇头。又问:“用《仪礼》?”朱子又摇头。又问:“《仪礼》《书礼》互相参用?”朱子点点头。朱子还想写字,能执笔,但不能发力,不一会儿,笔缓缓放到枕上,手误触到头巾,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慢慢地开闭,气息渐渐微弱……
  福州的黄榦接到书信,展开,信末写着:“病昏且倦,作字不成,所怀千万,德切凄黯,不具!”
  黄榦立刻明白这是诀别,他日行百里,飞奔而来,先生已逝。
  陆游得知消息,长叹而祭:“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飨。”
  杨万里有痛失知己的忧伤,祭道:“呜呼,我未识公,得之钦夫。云今杰魁,舍公则无……”
  辛弃疾闻知朱子去世的消息时,正读着《庄子》,猛然起身,徘徊叹息,而后,执笔挥洒,写下一阙《感皇恩》。辛弃疾是性情中人,又写下祭文,尔后直奔考亭,哭祭朱子:“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丧葬的礼仪由黄榦主持,丧葬的工役由蔡沉主持。
  建宁府的知府是傅伯寿。傅伯寿本是气节之士,如今,倒向韩侂胄的阵营,朱子去世的消息,按理,建宁府要向朝廷报告,但傅伯寿没上报。
  就算没有具状呈报,朝廷还是得知了“伪学党魁”去世的消息。台谏官在奏札中把朱子妖魔化,说朱子伪徒众多,常常夜半三更聚集一室,朱子安坐在高大的座位上,满嘴怪语。妖徒晚上聚集,清晨散去。妖教的语言险怪、魔书诡秘。朱子生前,妖徒画像供奉:朱子殁后,妖
  徒又设牌位祭祀。台谏官还臆测说,朱子肯定回婺源安葬,到时,信州是出闽的必经之地,妖徒肯定聚集信州。
  台谏官担心朱子的葬礼会演变成妖教集会啸聚的大事件。
  朝廷也相信了,下旨至信州,严厉约束妖徒聚集。他们太不了解朱子了。淳熙三年(1176年),朱子的夫人刘氏去世,葬于黄坑大林谷。那时,朱子已于墓侧预留了自己的位置。淳熙十四年,朱子疼爱的女儿朱巳病逝,朱子将她葬于母亲的一侧。朱子是“死”也不会离开建阳了啊!
  会葬时,还是来了几千人,门人扶柩缓缓往大林谷去,走了6天。范念德来了,他是铸钱司的主管官,在沿檄巡视各铸钱的坑场时取便道折回建阳,在朱子的墓前祭拜,他悲伤地说:“临穴一恸,万古长辞……”朱子葬后,范念德出分水关,继续巡视,还没到鄱阳,就因祭拜朱子之事被罢任。诸事完毕,黄榦为先生服丧3年——服心丧。
  朱子去世后,黄榦为先生编写行状,李方子为先生编写年谱,两人慎之又慎,辗转10年。尔后,行状与年谱并行于世。一天,在麻沙水南大樟树下的祝穆看到了年谱,觉得有些不对。朱子去世时,祝穆是一位执烛童子,目睹了朱子最后的时光。他看到李方子编写的年谱。年谱说,夫子去世的那天,大风吹倒巨木,洪流摧毁堤岸。这两件事确实是那年发生的,但不在同一天。年谱的另一处则说夫子先给黄榦、范念德写信,然后给朱在写信。其实是先给儿子朱在写信。虽只是顺序问题,但实际涉及人伦关系。祝穆得知年谱的摹版由建安书院掌管后,就将两点疑问告诉了建宁知府王埜,让他给予更定,但是没有结果。于是祝穆写下一篇《朱文公易箦私识》以示不忘。
  “江山留与后人愁”,朱子再也不能为构建理学天地而忧愁了,他的忧患意识却传承了下去,那些门生以儒者的情怀,以继往圣绝学的担当,接过夫子的接力棒,奔跑下去。朱子留下的3件未完成的任务通过“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努力终于完成。
  蔡沉隐居九峰山下,用10年时间修注《尚书》,成书为《书集传》,
  此书和朱子的《四书集注》一样,成了后世的科举用书。
  赵师渊全面整理《资治通鉴纲目》,朱子去世10年后,赵师渊整理出《资治通鉴纲目》,朱子的门生李方子参与修订并刻印成书。
  《礼书》最迟,嘉定十二年(1219年),黄榦修成丧礼,但祭礼还未修订,黄榦去世,经过学生杨复的努力,《礼书》续完,书名为《仪礼经传通解》。
  公元1224年,赵昀登基,是为理宗。理宗将朱子的学说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层面。到了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十月,马背上的蒙元王朝终于开始制定科举程序,朱子的《四书集注》《诗经》《周易本义》成为科考标准。朱子的理学随后上升为官方哲学,从元朝到明朝到清朝一直没有改变。明初修撰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和清初修撰的《性理精义》——明朝和清朝的文化大典、士大夫学问根柢所在的巨著,都以朱子的著作为主要内容。康熙帝更是把朱子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说:“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熹一生所做何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为建阳考亭书院的朱子祠题写御匾“大儒世泽”。紧接着,他题写的对联是:“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朱子创立考亭学派,阐述孔孟之道,传承周程之理,于是,往圣的绝学得以兴复,大儒的恩惠世代润泽!
  文脉不灭,千古传承!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