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京,内禅后的帝陵之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41
颗粒名称: 人京,内禅后的帝陵之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227-232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宋宁宗时期的一次政变,以及此次政变对君臣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宋宁宗 政变 君臣关系

内容

孝宗驾崩,光宗禅位,宁宗登基……宫廷里风云突变。宁宗的登基,是一场无声的政变。
  孝宗禅位后,光宗即位之初,前后两代帝王还维持着表面的温情,至少世人看来,光宗每月会四次到太上皇所居的重华宫探望。但温情很快被冻结,所有的表面礼仪不复存在。父子不和天下皆知。太上皇病重,光宗不问疾。更为荒唐的是,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九日,太上
  皇弥留之际,他已无法发出声音说话,只能多次转目看视左右寻找光宗,而人群中并没有光宗。孝宗驾崩后,得到消息的光宗居然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主持丧礼。国丧大事,君王不主持丧礼!
  朱子的君王正心诚意的核心思想,朱子的儒家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都被最高统治者无情地践踏了。
  群言纷起。临安人心惶惶,乱象一再蔓延,只要有人首倡,就可能一呼百应,人心瓦解,倏然变乱。
  宰相留正上札请光宗正储位,立嘉王为太子,光宗不批复。六天后再请示,批复“甚好”。第二天,宰臣一起拟旨,请求光宗亲自批复学士院降诏。晚上,留正收到御书,上书八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不知何意,大惊恐,假装跌倒,寻了个生病的借口跑了。
  太上皇驾崩,光宗不执丧,唯一的宰相跑了——群臣愕然。
  工部尚书赵彦逾去见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说起国事,两人都流下眼泪。谈到立嘉王的事,谈到光宗御笔“甚好”。豁然之间,赵汝愚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突破口——既然御笔“甚好”,就是可以禅位给嘉王的了,赵汝愚这一步棋其实是政治风险极高的棋。
  宰相遁逃后,知枢密院事的赵汝愚就被推到浪尖。赵汝愚毕竟是赵氏宗室,又是当时的执政官,他没有选择,必须担负起赵宋王朝的事。要实现光宗禅位、嘉王称帝的目标,必须寻找强力的军事支持和政治支持。恰好,来访的赵彦逾和殿帅郭杲的关系非常密切,军事支持没问题。政治支持的不二人选就是高宗的吴后——居慈福宫的太皇太后。80多岁的她,历高宗、孝宗、光宗三位君王,如今,还得她来撑局面。赵汝愚是不便到后宫去请求的,于是他托太皇太后的侄儿吴琚前去征求太皇太后的意见,哪知得到的回复是太皇太后不允许。此时,另一个人进入了赵汝愚的视线——知合门事韩侂胄。韩侂胄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他的妻子是吴氏的侄女。还有,嘉王的韩夫人与韩侂胄是同宗,都是北宋名相韩琦的后人。
  韩侂胄答应下来,找到与他关系很好的内侍张宗尹,让他奏闻太皇
  太后,却没结果。第二天又去,仍然没结果。韩侂胄徘徊逡巡,开始打退堂鼓。此时,重华宫提举关礼见到了徘徊中的韩侂胄,便问他为何而来。韩侂胄告诉他赵汝愚的意思。关礼让他等等,尔后,关礼去见太皇太后,哭泣而入……
  吴太皇太后见证了高宗的禅位、孝宗的禅位,如今,80多岁的她又要出来主持光宗的禅位了。孝宗驾崩25天后,七月五日,是个重大的日子——禫祭,也就是除去丧服的日子。前一日,赵汝愚函告起居舍人兼嘉王府直讲彭龟年说:“明日禫祭大事,嘉王不能不到。”
  郭杲已带兵布防。第二日,嘉王在坚决推辞中被黄袍加身,终究成了帝王,是为宋宁宗。
  宋宁宗继位后,留正依然还是左丞相。赵汝愚自知枢密院事除右丞相,韩侂胄为知合门事、枢密院都承旨。韩夫人被册立为皇后,韩侂胄与帝王有姻亲,是外戚,宋代君王都不重用外戚。但历史演变到韩侂胄身上有了些改变。
  这是一次先皇缺席的禅位。
  由此,也是危机重重。
  七月十一日,宁宗登基的第六天,赵汝愚首荐朱子,召朱子赴行在。八月六日,朱子出长沙,前往危机四伏的朝廷。九月初,朱子到信州,听到一个消息,留正被罢去相位。罢免宰相是大事,通常是宰相失职,谏官弹劾,又有许多附议,君王同意后,召中书舍人拟旨下诏,才可以罢去。当然,如果宰相自己请辞,君王批准,那也算不上过分。然而,罢免留正却是“非法程序”,君王直接内批罢逐,绕过了中书省。
  宰相留正被罢是韩侂胄的离间。韩侂胄想染指朝政,曾多次往来尚书省的办公都堂,留正知道此事后就让尚书省官吏转告韩侂胄不要随意往尚书省跑。韩侂胄非常愤怒,就抓住留正与赵汝愚议陵寝不合的问题,罢留正出知建康府。赵汝愚虽然与留正意见不合,但互相共事,也实是倚靠。赵汝愚很生韩侂胄的气,韩侂胄来拜访的时候,赵汝愚不见。赵、韩由此结怨。而且,内禅之后,赵汝愚对韩侂胄说韩是外戚不
  宜论功,那时就已得罪韩了。更为麻烦的是,韩侂胄的知合门事与枢密都承旨比宰相更有机会接近宁宗,而宁宗不走正常程序好用内批的做法极容易让韩侂胄阴谋得逞。
  危机四伏。皇权受人利用,相权岌岌可危。
  朱子在衢州得知留正居然被内批罢逐的消息时,叹息一声说:“人心如此容易骄横,我今天才知道可怕!幼主新立,怎么可以轻易罢逐大臣呢?”一丝隐忧与失望涌上心头。
  朝廷正为孝宗的陵寝之地而议论纷纷。朱子抵达衢州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定,希望蔡元定能一同前赴朝廷。朱子认为,帝王的陵寝是国脉所系,马虎不得,草率不得。朱子希望蔡元定能出山为帝王卜地。
  其他的事情,蔡元定听老师的,但这事,蔡元定没有听。父亲蔡发临死之时曾叮嘱告诫蔡元定要他不干利禄,蔡元定也不想介入朝廷纷争。赵汝愚还是希望蔡元定出山,再次荐举蔡元定。蔡元定依然婉拒。
  朱子路上多次请辞,不许。十月二日,朱子抵达临安,四日,在行宫的便殿奏事。
  原来的嘉王如今的帝王见到了倾心已久的朱子。
  先前,四川的黄裳任嘉王府翊善时,善于讲说开导,嘉王进步很大。光宗宣谕说:“嘉王进学,皆卿之力!”黄裳说:“要嘉王向学,那要寻天下第一人才行。”黄裳向光宗推荐的“天下第一人”就是朱子。彭龟年为嘉王说书时,曾引用朱子的解释。此后,嘉王每讲必问朱子是如何解释的。
  彼时,在潜邸的宁宗就恨不得朱子来担任讲官。
  此时,站在宁宗面前的朱子却想起了留正被内批罢逐的事。
  朱子陈奏说:“发号施令,无一不出于朝廷;进退人才,无一不合乎公论。如今天下大计,这是最重要的了。”朱子暗示君王不要将君权凌驾在朝廷之上,不要宠小人、偏听偏信,要有公论。
  当然,朱子离开长沙,向圣上述职也是必要的。蒲来矢等已赴湖南
  安抚司,既然归降,于事理而言,就得加以存恤。蒲来矢是从湖北辰州转战湖南邵州的。如今的湖南安抚使王蔺之前正是湖北安抚使。王蔺由湖北追逐蒲来矢到湖南,心里恨得痒痒的,想杀之而后快。朱子奏呈说于义不可!长沙城墙的事也得向圣上说说。砖、灰都买好了,也花费了许多钱,朱子请求宁宗登基大赦后,派官再行计度筹建……
  朱子仍然请辞待制、侍讲,御笔不许。十月十日,朱子拜命。尔后上第一封奏状——《孝宗山陵议状》。
  朱子说:“已卜的那片孝宗山陵,土层浅薄,掘到五尺深的地方就出现水石……改卜新穴,也只比原处高了一尺多。”朱子认为不能固执于绍兴之地坐南朝北的说法,不应委弃孝宗于水泉砂砾中。他提议:“近年地理方面的学问,可以寻访江西、福建的人才,让他们入京卜地。”
  石沉大海,没有批复。但接到通知,说两天后臣僚们集中议一议山陵之事。那天四更,忽然有人来敲门,说山陵之事不用再议,因为已经派人去寻穴地了。当时,郑侨(字惠叔)是负责通知集合的。这位乾道五年(1169年)的状元如今是吏部尚书,六部之长。许多台谏官正在景灵宫行香,便又纷纷聚到郑侨那儿谈论。一片喧然,都嚷嚷着要联名上奏。然而,喧然一片却没有结果。
  最初,赵汝愚就对会稽上皇村思陵之旁那浅浅的墓穴不满意,那是荆大声卜的地。赵汝愚想以中军寨那块地为墓穴,留正不同意。赵汝愚与留正的意见是那时分歧的。后来,又在原穴东面高一尺一寸五分的地方取穴。覆按使孙逢吉不满意,请求再假以时日……
  讨论是讨论不出名堂了,也不会有结果了,内廷暗示着要赶时间,理由是久居丧次,内外不便。
  其实是想草草了事。
  虽然朱子曾斥责孝宗君心不正,君临天下27年却无尺寸之功,但朱子始终秉持着忠君之心,他不愿意孝宗躺在砂石泥水之中。然而,朱子的话没人听。
  孝宗陵寝永陵阜被仓促地定于会稽上皇村,所有别求吉兆的议论都悄无声息。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侂胄
相关人物